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电池组成结构和生产工艺特点这2个方面对碱锰电池的携磁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了电池携磁的2大主要原因是:电池钢壳在冷轧冲压过程引发的金属相变和电池流水吸附送料装配过程中的外界磁化.在此基础上,对碱锰电池的消磁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出一套适用于碱锰电池的消磁方法,即先饱和充磁,再50Hz定频消磁方法.在经过3次消磁后,100%的电池样品达到了剩磁Br0.2mT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新型高功率碱锰电池.其LR6型在1 500 mW 2 s,650 mW 28 s,每小时10次,每天24 h,截止电压1.05 V的高功率放电制度下,放电性能较现有市售电池提高超过60%,同时,其10 Ω连放等中小电流放电性能没有下降.该电池有效解决了碱锰电池在数码相机等新型高功率数码电器上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并兼顾了其在传统电器上的应用,是新一代高功率碱锰电池.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由我们研制的一种卷式园筒型可充碱锰电池,对涉及电池储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业描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最后,对该电池在工业批量生产中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型电极材料高铁酸盐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铁酸盐是新型的电极活性材料,以其作正极的高铁电池是一种可望替代锌锰电池的绿色电池。论述了电极材料高铁酸盐(高铁酸钾及高铁酸钡)的合成方法和工艺,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参数如氧化剂,温度,脱碱剂等。使用XRD表征了高铁酸钾和高铁酸钡的结构,使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纯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球形Ni(OH)2作为正极添加剂,使MnO2电极在7 mol/L KOH溶液中的可充性得到显著改善.对Ni(OH)2和曾广泛研究的Bi2O2添加剂修饰的MnO2电极的循环伏安图谱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初步明确了Ni(OH)2的作用机理.模拟电池恒流充放电实验证明,Ni(OH)2添加剂在实际可充碱锰电池中作用效果明显优于Bi2O3.  相似文献   

6.
第十四届国际电源会议(14th Iuternational Power,Sources Sympiosum)和碱锰电池专题讨论会(BMRA meeting)分别在英国南部海滨城市布赖顿(Brighton)的Metropole Hotel和伦顿附近的Russ Hill Hofel召开。9月17日到20日的14届国际电源会议由英国L、J、Pearse教授主持,碱锰电池专题讨论会由Frank Tye教授主持,两个会议共交流学术论文六十来篇,参加人数约六百人。我国复旦大学化学系主任,学部委员吴浩青教授和我院能源研究所李国栋所长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宣读了各自的论文,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电池自动喷涂导电膜机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对碱锰电池自动喷涂电膜机的原理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总功能进行“发散”求解,获得了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并作了优化选择,技术实施和生产使用表明,优化后的方案充分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技》2009,(8):53-55
超薄电池生产就像印刷报纸 德国科学家日前研制了一种可通过印刷方法生产的高效能电池,它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外形小巧,厚度不到1毫米,重量不到一克。电池不含汞,十分环保,其电压为1.5伏,属于正常电压范围。可以将电池堆叠起来提高电压,得到3伏、4.5伏和6伏的电池,为任何电子产品提供电能。这种新型电池由不同层次组成:锌阳极和锰阴极等,锌和锰发生反应,产生电力。然而,阳极和阴极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在船舶消磁过程中消磁线圈电流定向困难的原因,研究了一种三分量磁通门消磁装置定向仪。该装置设计基于磁通门传感器测量技术,采用了安匝磁场计算方法和磁场叠加原理。该定向仪经实验测试,仪器磁场测量准确,能快捷、有效地测量出供给一定电流的消磁线圈磁场及其连接匝数和效率,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浓度梯度筛选的方法,从被废旧锌锰电池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能够耐受和吸附废旧锌锰电池浸出液的革兰氏阴性细菌X.用单因素的方法得到X最适的培养条件为:pH=5.50;NaCl浓度为0.4%;并且可以适应较高的环境温度.以Mn2+作为检测指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得,X的湿菌体对Mn2+的吸附率为:74.79%;经传代培养后菌体对Mn2+吸附率的检测,证明其遗传性状较为稳定.可进一步开发为废旧锌锰电池污染治理中的重金属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
三元镍钴锰酸锂(NCM)电池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本文概括了三元锂离子电池相比传统电池具有的优点,分析了三元电池的组成部分,重点综述了三元正极材料不同回收方法与反应机理,并对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应用前景作出展望,结合技术创新研发项目的新型工艺路线,有效解决了现有回收方法存在的正极活性物质与铝箔分离困难,以及容易产生二次废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则的回归分析方法,推导了通式回归方程的表达式,应用在碱锰电池在线自动分检称重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回归误差很小,基本消除了非线性误差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低温充放电性能,以锰酸锂80A.h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宽线金属膜的加热方法,并对电池单体进行低温充放电实验,建立电池加热模型,采用等效电池加热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对233K低温环境下的电池单体进行加热和放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宽线金属膜加热法可显著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锰酸锂的储存性能,以七甲基二硅氮烷为电解液添加剂、自制的LiPF6/EC+DMC+EMC为电解液,研究不同温度下七甲基二硅氮烷对不同荷电态的锰酸锂电池储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EIS及充放电方法对电极表面形貌及电池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锰酸锂电池在常温和高温储存1周后,处于放电态电池的循环性能均比处于半电态和满电态的电池的循环性能更优异.放电态的锰酸锂电池常温储存1月后,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5.22%,2C倍率下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6.74%,与电解液中未加七甲基二硅氮烷的锰酸锂电池相比,表现出较好的储存性能.  相似文献   

15.
无汞锌锰电池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电池的无汞化,本文从电解质溶液入手,采用一定浓度的非水溶剂和水溶液中加入缓蚀剂的两种方法,进行自然腐蚀速度和极化曲线的测试,选择了四种配方溶液分别制成锌锰电池。并对其四种电池作了某些性能的测试,说明了所做的无汞锌锰电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制定从废旧锌锰电池中制得高等级二氯化锰的生产工艺.需要对废旧锌锰电池氧化锰粉中锰含量进行准确测定。本文以硝酸银作催化剂,采用亚硝酸钠.亚砷酸钠滴定法测定锰含量,并对测定中有关溶样方法、冒烟程度、氧化效果等条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锰回收率为96.8%-101.9%。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废旧碱性锌锰电池的成分和其中的锌在硝酸中的适宜浸取条件.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分析结果表明,放电后的碱性电池中的锌主要以氧化锌的形式存在,锰的存在形式则比较复杂.硝酸溶解废旧锌锰中的锌的适宜条件为:硝酸浓度1 mol/L,液固比10/1(质量比),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0 min.该研究对于有针对性地将锌浸取并再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无汞碱锰电池锌负极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碱性锌锰电池负极铜集电体表面用化学方法分别沉积致密的铟、锌、锡单层和锌铟、锡、铟、锌锡双层金属。用动态析氢实验表征,发现沉积单、双层金属的集电体在含锌粉的7.0mol/L KOH溶液体系中的析氢量比无沉积层的铜集电体析氢量要小,其中沉积锌铟、锡铟双层的析氢量最小,与用循环伏安和极化曲线方法测试金属集电体的电化学行为的结果一致。在相同的条件下,将沉积不同镀层的集电体装配成电池进行放电,实验结果表明:集电体表面化学沉积铟、锌、锡单层或锌铟、锡铟、锌锡双层金属用来生产无汞碱锰电池的放电性能均超过这类电池的国家行业标准QB1185-01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宁波甬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内,是专业生产绿色环保无汞碱锰电池的厂家。公司现有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全年的生产能力可达到2亿节。  相似文献   

20.
针对锰酸钾的制备过程中碱与锰摩尔比和反应温度较高的问题,以低品位软锰矿为原料,采用马弗炉-石英流化床层二段焙烧工艺,制备锰酸钾的过饱和溶液。同时研究流化床中温度对锰转化率影响的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碱与锰摩尔比和流化床焙烧温度对锰转化率影响较大,最佳实验条件是碱与锰摩尔比为3.2:1,马弗炉焙烧时间为1 h,焙烧温度为400℃,流化床焙烧时间为2.5 h,焙烧温度为260℃,水汽流速为120 L/h,水汽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锰的转化率最高,可达94.4%。流化床反应的表观反应活化能为62.605 k J/mol,反应速率受表面化学反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