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辉 《科技资讯》2012,(2):236-236
驻厂军代表作为我军武器装备质量保证的"卫士",长期有效地保证武器装备的交付质量,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随着新时期我军装备体制和装备发展战略的调整,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质量监督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把握创新的特征和规律,创新军代表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学斌  韩威 《科技信息》2011,(20):44-44
随着我国军品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军工企业急需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市场管理体系。本研究在对M公司开展市场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索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军品市场提出了开展市场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则和一般流程,为以军品为主的企事业单位建设市场管理体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隽鸿 《华东科技》2011,(5):62-63
重视人才最关键的是着眼于未来,因为技术是慢慢积票起来的,人才也是需要时间和过程慢慢积累的,不能操之过急。 海外人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特需资源,国家对海外留学人员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对回国创新创业的海外人才采取"充分尊重、高度信任、积极支持、放手使用"的态度,张江高科技园区积极落实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留学生的关注和入驻,这些海外留学生及企业为园区积聚人才的同时,也为园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本周,记者走访了园区6家留学生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汇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基层医疗机构具有动手能力的医疗卫生人才,因此,也提高了对高职高专的外科实践教学的要求。笔者从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完善外科实验室建设、强化外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外科实践性教学,以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通过"人才特区"建设,可以引进和培养一批杰出人才,形成一流的学术队伍,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从而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针对在"人才特区"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引进、服务保障和考核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制定"人才特区"整体发展规划;建立特区人才引进测评体系;开展人才个性化"双保障"服务;设立人才贡献奖励基金和强化引进人才"再培养"等方面完善"人才特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于珈 《科技咨询导报》2014,(15):212-212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科技人才,这需要着力建设好国家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该文以中关村"人才特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人才特区"为例,分析了其主要的建设举措,认为坚持和推进改革创新是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的根本动力,促进人才、科技以及产业三方面的协同发展则是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杨勇 《杭州科技》2011,(4):60-62
青山湖科技城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举措,目标是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创新硅谷。青山湖科技城的启动建设将极大地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实力,也必将对当地人才工作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为什么青山湖科技城建设的首要是人才工作人才资源是引领科技城建设的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领军人才是"第一资源"中的稀缺资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中,需要大量的科技领军人才。该文从学术造诣、学术贡献、学术影响力、学术精神、人格魅力等方面论述了科技领军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9.
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的人才培训资源,引进并培养引领胶东半岛向"创造基地"前进的高素质人才是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特点及发展政策,然后分析了基地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制约瓶颈,最后基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典型人才培训模式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具有基地建设特点的人才培训资源整合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百色"四地一带一枢纽"建设所需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开展"协同创新"培养百色"四地一带一枢纽"建设所需高技能人才的迫切性与可行性,然后分析了百色的地方院校培养百色"四地一带一枢纽"建设所需高技能人才的"协同创新"机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协同创新"视角下百色"四地一带一枢纽"建设所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建设方面任务艰巨,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分析高层次人才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摸索其心理需求,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要重新审视和确立社会主义办学定位,大力开展"三创"教育,从而为新时代发展建设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在当今社会发展中,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从"三创"型人才的涵义入手,强调了"三创"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懋 《科技资讯》2014,(30):130-130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不仅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的高度融合也促使产品的竞争重心转为质量。军工产品也不例外。如今的军工单位运营管理的核心动力以及增强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再加上对军品"零缺陷"的特殊要求,军品项目管理质量更需要抓好。该文立足于军工产品项目研制的特点和抓好军工产品项目管理质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军工产品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抓好军工产品项目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晓燕 《科技资讯》2010,(27):180-180,182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教师的专业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队伍建设现状,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队伍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瑞妮 《科技信息》2010,(20):I0379-I0379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一项为新农村建设选拔人才的系统工程.大学生村官计划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工程",不仅要严把"入口"关,将新农村建设急需的人才选拔到"村官"队伍,更重要的是畅通"出口",以使大学生村官计划形成具有活力的流动机制.目前国家为大学生"村官"预设的五项出路的在实践操作上存在一些难题,阻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出口的畅通.  相似文献   

16.
"寓将于学"政策是新桂系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目标的"三自"、"三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扩军中所需要的中下级干部问题。其实施使广西各级学校俨然成了一座大兵营,既增强了桂系的军事力量,也对提高青年学生的爱国抗日热情和养成各级建设人才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否认对革命事业发展和学生学业也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文韬 《科技信息》2012,(12):151-151
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总结"90后"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学风建设现状及原因,提出了辅导员在"90后"英语专业学生学风建设中发挥角色优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实训体系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总结了皖西学院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实训体系建设的实训模式形成、实施过程及其所带来的成效,特别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训,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培养与社会"零距离"的应用性人才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人才的行业性、应用性、社会性及其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结构优化、业务精干、富有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证制"培训模式,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非师范办学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既形成了一定特点,又存在明显不足。对师范院校来说,强化和凸显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主要思路,一是发挥学校"红色资源"优势,着力培养红色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发挥"小学教师教育"优势,着力培养兼有小学教师教育能力的非师范人才;三是发挥"爱国主义"的传统优势,着力打造"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