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逆反心理的出现,有着很大的负效应。本文力图从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入手,寻求缓解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摆出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种种现象 ,分析产生逆反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提出了抑制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八要八不要”。  相似文献   

3.
杨晓华 《科技资讯》2011,(23):185-185
逆反心理在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呈现出明显的特点,本文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心病还需心药医"的原则,着重从内因方面提出了用心理方式解决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解释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倡导教育者应在了解逆反心理的基础上,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辅以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以积极姿态预防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在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具体实际,提出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增加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从而使空泛的谈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目的隐蔽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更便于开展和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减少学生对空洞说教的逆反心理。为此,需要确立社会实践活动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相对陈旧,方法老化单一,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在此我们借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中心疗法”,来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有其独特的诱因、发生机制、心理特征.逆反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教育者引导好"逆反心理"向着良性一端发展是增强教育实效的重要一环,同时也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优秀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生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和外在的社会客观因素,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逆反心理.它影响优秀运动员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对于逆反心理的矫正,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主观因素的角度上提高优秀运动员的素质,二是从外部的环境入手,优化社会环境.三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中的逆反心理对管理工作有着消极的影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应当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充分发挥领导的职能作用,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创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完成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是导致其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之一。文章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过程出发来考察逆反心理的成因,提出要缓解或消除高职生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可以从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增强说服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有效性以及教师去权威化,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等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情感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情感丰富、求知欲强但同时情绪化倾向、逆反心理明显的特殊群体。根据"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构建"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科学内涵,能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提供新思路、新途径;能使高校在构建"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本着一切从大学生根本利益出发的工作原则,通过实施一系列相关措施,促进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吸引力与感染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存在着表现冷漠,对正面宣传作负面理解等逆反心理;造成这些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中学生理论知识欠缺、政治成效较为隐蔽等。因此,提高中学政治课课堂的效率,减少其在政治课中的逆反心理,应采取引导中学生热爱政治课、加强中学生的理论和心理教育、增强教材和政治老师的人性魅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的"逆反心理"与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运动员“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剖析了运动员“逆反心理”的行为表现,探讨了矫正运动员“逆反心理”的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将门坎效应运用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理清门坎效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联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门坎效应的原则,是有效规避门坎效应在教育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较,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中的负面因素来自家庭、社区、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内。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分析外部环境中的负面因素,掌握学生逆反心理,在课堂上不回避学生心中的反面问题,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以便提升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敬  刘智强  李庆利 《科技信息》2008,(34):276-276
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方法来探索如何在就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和过程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思想和过程方法对于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思想和过程方法指导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王兆云  李小梅  王新刚 《科技信息》2013,(23):179-179,2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需要意识淡薄,崇尚务实;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但自我思考,辩证分析能力不足;个性特点更趋鲜明,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针对学习主体而言,提高教学效果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满足学习主体的需要;紧密结合现实,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倡个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李爽 《当代地方科技》2010,(12):143-143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效应,这些心理效应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认识和利用心理效应,并通过心理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几种心理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启示,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效果,使得受教育对象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丁萍 《科技咨询导报》2009,(28):197-19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沟通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沟通的作用,掌握沟通的方法,进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