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Ni5储氢材料中储氢状态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氢在储氢合金晶格空隙中的分布和状态,应用包含排斥项在内的ICONCL(EHMO)计算,研究了LaNi5体系的储氢结构,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在氢氧燃料电池用到潜艇设计中,潜艇储氢方案和氢气在潜艇上的安全问题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镁基储氢材料体系入手,综述了该体系的研究情况及近期进展.对镁基储氢材料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将其分为单质镁储氢材料、镁基储氢合金和镁基储氢复合材料.并结合各类镁基储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指出要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的储氢性能,必须走多元合金化的路线并在学习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优化合金成分与新的合成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储氢性能.  相似文献   

4.
氢能因具有来源广泛、高效、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等众多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氢气储存,特别是高性能储氢材料的开发是实现氢能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高性能储氢材料的研发成为发展氢能技术的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固态储氢材料和液态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并对比了各类储氢材料的优缺点,指出了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展望了储氢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应用振动高能球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MgxTi100-x(x=35,50,65,80)系列合金,采用XRD、SEM、TEM以及吸放氢测试等手段分析研究Mg含量与球磨时间对MgxTi100-x球磨产物微观组织演化规律、相结构和吸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球磨时间(20 h)下,球磨合金MgxTi100-x微观组织的相组...  相似文献   

6.
7.
在氩气保护下采用电磁感应熔炼制备La0.7Zr0.1Mg0.2Ni3.4-xCoxFe0.1(x=0.15,0.25,0.35,0.45)合金,研究合金的相结构,以及Co元素部分取代Ni元素对合金的气态储氢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LaNi5、LaNi2以及La2MgNi9相组成。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分别为346.7mAh/g(x=0.15)、320.3mAh/g(x=0.25)、363.0mAh/g(x=0.35)和313.3mAh/g(x=0.45),经过65个充放电循环后,合金电极的容量保持率从63.0%(x=0.15)增加到80.2%(x=0.35),然后再下降到75.0%(x=0.45)。La0.7Zr0.1Mg0.2Ni3.15Co0.25Fe0.1合金具有较高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1200%=67.3)和较大的极限电流密度(IL=386.8 mA/g),显示出其良好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氢是一种清洁的燃料,氢能被公认为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而氢能的利用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氢能的储存。氢的储存是氢能现阶段开发和利用的瓶颈。氢的储存方法有高压气态储存、低温液态储存和固态储存等3种,其中高压气态储存或低温液态储存不能满足将来的储氢目标。固态储氢是通过化学或物理吸附将氢气储存于固态材料中,其能量密度高且安全性好,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氢气储存方式。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虽然目前发展的各种材料都有不易克服的缺点,但储氢材料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高密度储氢材料由轻元素构成,包括铝氢化物、硼氢化物、氨基氢化物、氨硼烷等,理论储氢质量分数均达到5%以上。简述了氢能的优势及储存方法,介绍了镁基储氢材料、络合物储氢材料、Li-B-H系和2种或2种以上储氢材料复合4类有望实用化的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储氢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AB5型储氢合金实现HDDR行为的成分选择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Miedema、Toop模型计算AB5型三元储氢电极合金的生成焓,以此结果为依据,选择合理的储氢使合金实现HDDR行为,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成型压力下制备了Mm(NiCoMnAl)5/5%Mg2Ni复合储氢合金电极,研究了成型压力对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最大放电容量、放电特性、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成型压力对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基本无影响,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放电特性和循环稳定性随成型压力的增大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随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变小.综合考虑,在成型压力为11t时,合金电极展示了最佳的综合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合金电极的电荷转移速度的加快.  相似文献   

12.
采用感应熔炼结合粉末烧结两步法制备了La_(0.7)Mg_(0.3-x)Ca_xNi_(2.5)Co_(0.5)(x=0~0.15)储氢合金,并对合金的放电容量衰退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Ca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相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只是晶胞参数逐渐增大,即Ca主要替代了超晶格结构AB2结构单元中的Mg,但在AB5结构单元中少量的Ca恰恰对合金的放电容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Ca在AB2和AB5两种结构单元中的存在会降低储氢过程中晶胞内部的膨胀应力,Ca的溶解能够抑制Mg的腐蚀,生成微溶于水的腐蚀产物,并提高了合金表面具有催化活性的Ni含量,改善了合金的循环寿命.较高的Ca含量会严重破坏合金的相结构,生成过量的腐蚀产物因不能完全溶于水而在合金表面形成包覆层,阻碍了电极反应,造成合金循环过程中放电容量的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温球磨技术制备了Mg-4%Ni-1%NiO储氢材料,主要研究低温球磨时间对材料形貌结构以及储氢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材料的形貌和相组成,采用压力-组成-温度(P-C-T)设备研究材料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分别经过2、4和7 h球磨后,材料的相组成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只有极少量的Mg2Ni合金相生成.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材料的平均粒度逐渐下降,作为催化剂的Ni、NiO相逐渐揉进基体内部.伴随着上述变化,材料的活化性能、吸氢性能逐渐提高,球磨到7 h后材料仅需活化1次即可达到最大吸放氢速率,初始吸氢温度降为60℃,在4.0 MPa初始氢压和200℃下吸氢量为6.4%(质量分数),60s即可完成饱和吸氢量的80%,10min内完成饱和吸氢量的90%;材料的放氢性能则在球磨4 h后已经基本保持不变,0.1MPa下初始放氢温度为310℃,在350℃、0.1MPa下材料可在500s内释放饱和储氢量的80%.  相似文献   

14.
TiFe储氢合金理论储氢量为1.86 wt.%,且分解压力适中,循环稳定性好,价格便宜且资源丰富,极适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应用,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固态储氢材料.但传统的TiFe储氢合金存在着活化困难、有效储氢容量较低、抗杂质气体毒化能力很差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TiFe基储氢合金的缺点,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氩气保护下,采用悬浮熔炼法制备La0.7Mg0.3Ni3.4(Al0.3Co0.7)x(x=0,0.2,0.4,0.6)储氢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相组成,并用MDI Jade 5.0软件分析相组成和晶胞参数,用开口三电极法测试电极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相主要由LaNi5、LaMg2Ni9、La2Ni7和LaNi2.28相组成,随着合金中Al和Co含量的增加,合金放氢平台压下降,最大吸氢量为1.43%(x=0),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Cmax为381mA.h.g-1(x=0),合金电极100个充放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S100从53.0%(x=0)增加到57.1%(x=0.3),循环稳定性增强。当x=0.1时,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金属Mg易热扩散制合金的特性,以化学镀Ni的碳纳米纤维(Ni-CNFs)为前驱物,制备出了Mg-Ni合金与CNFs的复合储氢材料.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提出了镁基储氢合金与CNFs复合储氢材料的储氢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被誉为“超级材料”的碳纳米管的储氢机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分别从气固相与电化学储氢两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做出了对比。通过研究,明确了电化学储氢机理,并阐明了其中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18.
19.
20.
采用熔盐覆盖法制备了LaMg12型储氢合金,利用高能球磨对其进行Y2O3的掺杂,采用X射线衍射来分析合金的相结构,利用Land充放电仪测试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Y2O3掺杂能改善LaMg12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其中球磨20 h对首次放电容量改善最明显,球磨40 h对循环性能影响最大. 综合而言,球磨40 h对合金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