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技术创新的次优性、闭锁性、叠加性、爆发性和塌缩性构成了技术创新涌现性的特征表达。而技术创新的各种涌现性特征表达则是由作为技术创新母体的技术-经济系统与为其提供边界条件的共识-制度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塑造的。上述两个系统的演进动力来自认知-演化系统,简单的知识-信念系统决定了人类认知发展的演化性路径,认知发展演化的深入不断外化为技术创新涌现性的特征表达。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13-117
过程论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体现为一个连续过程,包含继承、吸收和扬弃等环节。从过程论的视角分析军事技术变革,可以发现它具有历时性、继承性和广延性等特征。任何时代的军事技术变革都要经历一定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然变化一蹴而就;新型军事技术都诞生于对已有军事技术的继承,具体体现为实体、质料和原理等方面;军事技术变革不仅仅是一种发明,还包括技术创新过程,是从技术发明向武器装备、作战方式、编制体制乃至军事思想不断拓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资源主要是指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帮助的各种资源,包括国家的研究开发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以及技术购买和技术引进的投入,还包括最近几年出现的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资金等.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创新投资和使用的主体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已逐步成为研究与开发的主体,分析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本文主要从这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和引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技术的本质即解蔽或祛魅入手,深入探究海德格尔确立的现代技术不仅是解蔽,还是被摆置、被座架、被允诺的对存在者的确立和对存在的遗忘,认识到技术对存在者解蔽的同时还有遮蔽的可能,因遮蔽而引发技术创新风险与创新的责任承担。将创新责任分解为多主体责任、过程性责任、创新机制责任,来化解技术创新潜在风险,使技术创新从研发到使用及后果承担的全过程中受到伦理的责任限制,实现负责任创新,让技术创新不再成为另一种遮蔽,真正为现代化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5.
论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视域来看,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具有契合点,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从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一方面,技术创新推动了文化产业制度的创新,但技术创新宽泛性为制度创新设置更高壁垒;另一方面,制度创新也推动了技术创新的进程,但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滞后性又成为技术创新的内在障碍。于是,形成了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二元悖论。而要走出两者关系的悖论,需基于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技术创新到绿色技术创新的转变是当代技术创新的新要求,绿色技术创新在其理论蕴含、科学基础、创新主体、价值取向诸层面超越了传统技术创新,切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化趋势。目前我国企业仍存在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欠缺、绿色产品市场监管手段不足、一些地方政府自身定位不准等诸多阻碍因素,需要我们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因事应势而为,着力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国家利益、国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的发扬,与科学研究能够产生社会效应相联系。从国家创新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科学,能给我们以重要启示。关于创新研究的轨迹表明,如果说技术创新主要是强调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乃至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认识的国家创新系统概念时也只前进到了技术、经济和政治的结合,那么,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系统,进一步将科学、技术、教育、经济和政治整合起来。关于科学系统的概念,在OECD看来:狭义上,科学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公共研究实验室和高等教育机构;广义上,科学系统还包括政府的科学部门和研究理事会、某些企业和其他私营实体…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江泽民同志的这句话高屋建瓴的指出--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相似文献   

9.
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对策。研究显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总体布局基本体现了创新与技术辐射能力强的企业优先、创新联盟试点跟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举,重视科研基础的同时兼顾欠发达地区的态势。其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推动行业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建议:从强化政府与企业创新伙伴关系、实验室布局、国家公共资源配置以及开放式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应进一步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一个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比较优势为基础,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创新源,以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和纽带,政府为宏观调控中枢,官产学研密切结合,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纳滤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已经在水处理和过程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专项技术。本研究以SCI讲论文和专利这两种重要的科技产出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主要研究了纳滤膜技术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国际对比,研究了我国在该项技术领域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的科技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处理好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共同促进技术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深入研究了韩国浦项工业大学与浦项制铁公司相互之间在经费、人才和研究设施等方面的互利合作,期望为我国大学和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当代世界科技的新发展,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也步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此阶段,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科技人员都成为了创新主体,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激励作用愈发突出,创新对象也从产品和工艺转向企业知识,内容更加系统、复杂,不同形式的合作创新成为潮流并造就了产业创新的兴起,而民族性、生态性则已成为技术创新重要的效益评判标准.因此,在此阶段,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如下七大趋势:主体多元化、动因外部化、对象知识化、内容系统化、模式合作化、规模产业化、效益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从军事技术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基础科学与军事技术创新的关系历经了独立发展、相互联系和高度融合3个阶段。本文以卡文迪许实验室和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为例,阐述了基础科学与军事技术创新的关系已由单向线性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模式,即一方面基础科学为军事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军事技术创新也带动了基础科学的发展。关注基础科学与军事技术创新关系的探讨,对我国依托基础科学推动军事技术创新,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We consider processes of emergence within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he Information Loss principle and the concepts of (1) systems conserving information; (2) systems compressing information; and (3) systems amplifying information. We deal with the supposed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emergence and computability tout-court. We distinguish between computational emergence, when computation acquires properties, and emergent computation, when computation emerges as a property. The focus is on emergence processes occurring within computational processes. Violations of Turing-computability such as non-explicitness and incompleteness are intended to represent partially the properties of phenomenological emergence, such as logical openness, given by the observer’s cognitive role; structural dynamics where change regards rules rather than only values; and multi-modelling where multiple non-equivalent models are required to model such structural dynamics. In this way, we validate, from an epistemological viewpoint, models and simulations of phenomenological emergence where the sequence of events constitutes the natural, analogical non-Turing computation which a cognitive complex system can reproduce through learning. Reproducibility through learning is different from Turing-like computational iter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open a new, non-reductionis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mergence and computability.  相似文献   

16.
Probabilistic feature models (PFMs) can be used to explain binary rater judgements about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wo types of elements (e.g., objects and attributes) on the basis of binary latent features. In particular, to explain observed object-attribute associations PFMs assume that respondents classify both objects and attributes with respect to a, usually small, number of binary latent features, and that the observed object-attribute association is derived as a specific mapping of these classifications. Standard PFMs assume that the object-attribute association probability is the same according to all respondents, and that all observations are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As both assumptions may be unrealistic, a multilevel latent class extension of PFMs is proposed which allows objects and/or attribute parameters to be different across latent rater classes, and which allows to model dependencies between associations with a common object (attribute) by assuming that the link between features and objects (attributes) is fixed across judgements. Formal relationships with existing multilevel latent class models for binary three-way data are described. As an illustration, the models are used to study rater differences in product perception and to investigat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situational determinants of anger-related behavior.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其首要目标就是追求超额的商业利润,因而技术创新主体也是一种“经济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他们从事技术创造的动力源泉。技术创新作为一项外部性效应非常明显的技术经济活动,要使它能够获得持续而又强劲的利益驱动,就必须要有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确保创新者的私人受益率接近社会受益率,理论与实践都证明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发技术创新主体动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勇义  陈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6):52-55,F0004
本文从现象学的视角考察技术创新。没有将意向性结构运用到对技术创新的追问中去:考察了意向性概念的变化,提出它在技术创新的现象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考察技术创新是揭示技术本质的方式之一。技术创新是现代技术得以显现其自身的前提和地平线(horizon);技术具有清晰的意向性或存在论的结构,即技术“在——技术创新中——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技术创新驱动理论的发展和与评价新兴设计驱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创新领域设计环节作用日益突出的发展趋势,引入"技术—文化"系统观,突破创新动力的工具化诠释,对功能与创新的概念进行广义化,提出设计与技术的解耦和分拆概念,把创新驱动模型区分为驱动因素模型和创新模型两类,初步建构两类模型驱动关系和机制的元模型,建立了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设计驱动的6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