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树栖型苍鹭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2月-10月,在辽宁省朝阳县对苍鹭的生态习性进行观察研究.该鸟在辽宁省为夏候鸟,每年最早2月26日迁来,最晚9月28日迁离,居留期210天左右.产卵始期为3月21日,隔日一枚,窝卵数5枚-7枚.产出第1枚卵后开始孵化,孵化期24天-26天,孵化率92.3%.幼鸟为晚成鸟,育雏期40天左右. 相似文献
4.
树栖型苍鹭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2月-10月,在辽宁省进阳县对苍鹭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该鸟在辽宁省夏候岛,敏年最早2月26日迁来,最晚9月28日迁离,居留期210天左右,产卵始期为3月21日,隔日一枚,窝卵数5枚-6枚,产出第1枚卵后开始孵化,孵化期24天-26天,孵化率92.3%,幼鸟为晚成岛,育雏期40天左右。 相似文献
5.
何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01-105
在叶芝的《苍鹭蛋》中,苍鹭没有直接出场,却至始至终笼罩着整个剧本,既决定着人物的命运,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论文认为它是神圣大自然的象征,是英国统治者的象征,是与人结合的神的象征,是特定时代伦理标准的象征,同时还是艺术创作缪斯的象征.苍鹭多重隐喻的形成与作品材料的多重来源和互文性的创作特色、多种戏剧体裁和氛围的杂糅、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小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锦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2(1):1-5
通过野外考察,结合饲养,对小熊猫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标志繁殖行为、繁殖期、孕期平均为131天,每胎产仔1.7只和雌雄性比1:1.2,约18个月性成熟,以及幼仔的生长发育和死亡率等。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小熊猫饲养繁殖的生态模拟。 相似文献
7.
陈煌书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38-40,45
朱厄特是美国文学史上擅长描写新英格兰地方色彩的作家。《白苍鹭》是她的一篇短篇小说佳作。在该小说中,作者为叙述中出现的部分人和物取了普通的名字,并且巧妙地通过特定的语境赋予了它们丰富的象征意义,从而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读起来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铁线子(Manilkara hexandra)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并确定其繁殖方法,为保护恢复和利用铁线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连续2年,每月定期对铁线子实验植株的固定枝条进行花期和果期的观察,其中包括开花数、落花数、幼果数和成熟果数等。在果实成熟的季节,采集成熟果实对种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使用国家标准GB 2772-1999《林木种子检验规程》检测种子质量,同时进行种子繁殖实验。采集2年生枝条进行扦插繁殖实验;另外,选取铁线子适用于生根的茎段部位进行空中压条试验。【结果】铁线子开花期在7月下旬至12月上旬,果期在11月下旬至翌年7月;测定种子的生活力为93%,种子繁殖的出苗率达60%,扦插枝条没有成活,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下的空中压条试验生根率为70%与30%。【结论】铁线子的花期与果期较长,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吸水膨胀,扦插繁殖不适于铁线子,空中压条试验可在一定程度上为铁线子的繁殖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杜鹃花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杜鹃花孢粉学、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杜鹃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探讨杜鹃花属孢粉学线形结构的花粉呈现的进化意义;(2)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研究不同地点的相同物种和不同物种繁育系统,分析杜鹃花繁育系统多样性的相关因子,了解传粉系统及传粉昆虫的多样性,揭示杜鹃花属的传粉者特点;(3)选取合适的基因片段,重建杜鹃花属的系统,通过系统树找出可能是杂交起源的种类,纠正经典分类学在杜鹃花属系统位置构建方面的偏差;(4)对比不同杂交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找出传粉昆虫对不同亲本和杂交个体施加选择压力的差别,明确在物种的杂交形成过程中传粉昆虫对生殖隔离的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青油14号为母本,分别与10个优良的品种(品系)杂交,从后代筛选优良单株,获得了一些产量、抗病性比青油14号好的品系,产量增幅为8.5%~28.8%,菌核病发病率降低了29.0%~70.2%,其中14号×宽托姆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产纤溶酶的脉孢霉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脉孢霉,选用制霉素抗性作筛选标记,抗性突变率为2.308×10~(-6),采用固态发酵法筛选纤溶酶高产突变株,正突变率为2.307×10~(-7)。获得较出发株产酶活性提高95.1%,82.71%和424.30%的三个正突变株。产酶稳定性考察表明,一突变株的产酶量较出发株提高70%以上,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繁殖期种群数量动态和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栖息在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的大鸨繁殖期种群数量动态和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鸨每年3月初4月底迁来图牧吉,10月下旬离去,停留期长达7个月,繁殖期4-7月;窝卵数2~5枚,孵化期30 d左右,10日龄幼鸨成活率29%.大鸨喜栖息在原草开阔地,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在繁殖期取食一些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方式可以提高秧苗素质.大田抛秧在600盘/hm2密度下有较好的生物学性状和最高产量.与传统育秧移栽方式比,产量提高11.35%.“汕优63”的6年平均产量达7 499.25 kg/hm2. 相似文献
15.
16.
17.
支持向量机(SVM)的学习性能主要取决于参数选择.论文基于育种算法提出了混合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模型,即将种子或者粒子所对应的适应度取作交叉验证方法中的测试样本集数据的识别率,构成基于混合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并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19.
加快我国花卉育种进程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在花卉育种进程中的特点、成就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传统育种是花卉育种工作的基础,现代育种是传统育种的补充。现代育种不能取代传统育种。未来的花卉育种将是传统育种与现代育种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