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Dinger-Funk方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密实度,用最紧密堆积理论对RPC进行配合比设计.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运用Matlab与Excel Solver Tool进行编程,实现RPC复合体系的静态密实堆积的理论计算,并变换配合比参数,对理论计算配合比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按照理论计算配合比所配制的RPC抗压强度高达186.6MPa,抗折强度25.6MPa,且工作性能良好,相对于其他配合比,理论计算出的RPC配合比的工作性与力学性能综合为最优.可将基于Dinger-funk方程的最紧密堆积模型科学地应用于RPC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2.
短切碳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最佳配合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配制原理,并进行了短切碳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FRPC)的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水胶比、纤维种类、不同短切碳纤维掺入量和长度及减水剂掺量对FRPC的流动度以及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了FRPC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3.
4.
神经网络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的模型及其学习算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预测。基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了结果分析,发现应用该网络在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强度预测方面具有很高的精度,可以用来对高强度混凝土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可以定量分析、简便易行的预测方法,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科学领域各种实验数据不断丰富完善,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神经网络可为广大技术人员提供科学的理论分析方法,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弯曲强度和变形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无配筋梁和有配筋梁的试验,分析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弯曲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发现,钢纤维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梁的延性和弯曲刚度,使梁的抗拉应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假设梁可承受拉应力且拉应力按矩形分布,给出了RPC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通过该公式计算出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倪晓博  侯舒兰 《科技信息》2010,(17):I0344-I0344
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基本性能、配制原理、制作工艺与养护制度,概述了应用现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质子的磁性弛豫法,研究了三种活性粉末混凝土孔隙分布的离散、不规则特征,评价了每一种配比表面的不规则尺寸,同时揭示了孔隙的层次。29Si核磁共振方法(NMR)验证了不规则尺寸、水泥骨料填充率以及硅灰活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设计安排试验方案,研究水胶比、砂胶比、钢纤维体积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流动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机理,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活性粉末混凝土近10年来发展迅速,而混凝土工业已成为高能耗、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分析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现状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广泛使用混凝土,为了改善混凝土工业生态化现状,必须对现有的生产材料进行优化,以改善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大力研制开发活性粉末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钢纤维掺量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高温后的抗压强度和20~800℃温度段内的线膨胀系数,借助TGDSC测试手段对RPC热膨胀性能变化规律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RPC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在200℃内下降缓慢;200℃以上下降较快;钢纤维掺量越高,剩余抗压强度越高;线膨胀系数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钢纤维掺量为1%时较素RPC大,钢纤维掺量大于等于2%时较素RPC小。  相似文献   

11.
结合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工作特点,对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要求与配合比设计进行了阐述.根据设计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浇筑了168个150 mm×150 mm×150 mm立方体、30个100 mm×100 mm×400 mm和60个150 mm×150 mm×450 mm棱柱体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试件,并测试了其基本力学指标.结果表明,通过材料优选和适宜的配合比设计,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可以配制出拌和性能良好及满足强度要求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的级配、压碎指标、吸水性等基本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以及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讨论了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采用基于再生骨料预吸水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配置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和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完全符合现行规范要求.这也表明再生骨料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来配制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和玻化微珠体积掺量对再生保温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28 d龄期各组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密度进行了测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综合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两个指标对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随玻化微珠体积掺量增加,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密度均降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和玻化微珠体积掺量同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密度的关系可由多项式拟合;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50%、玻化微珠体积掺量为110%时的配合比为优化配合比.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简易的水泥配料计算方法,使调整一次原料配比的计算时间可缩短至十几分钟,一般只需3次调整配比就可完成。这种简易计算方法,初学者也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5.
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是体积稳定性的重要表征参数之一.采用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配合比设计参数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并用功效系数法确定满足多项指标的优化配合比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热膨胀系数随单位用水量、浆集比的增大而升高.水灰质量比的影响则取决于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的相对关系,当用水量一定时,热膨胀系数随水灰质量比的增大而降低;当水泥用量一定时,热膨胀系数随水灰质量比的增大而升高.热膨胀系数早龄期的变化较快,后期渐缓并趋于稳定.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与环境相对湿度有关,在75%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以沙塘特大桥预应力梁为例,介绍了用“常用水泥 常用集料 外加剂”的技术路线设计、配制高强度混凝土的方法,结果表明,该配合比设计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当水胶比(W/B )0.45,再生骨料(RA )取代量30%,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PC)掺量2.5%,粉煤灰(FA)掺量20%时,组成再生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选用最优配合比,改变再生骨料的原始混凝土强度,表现出原始混凝土强度高,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强度也高的结果。当原始混凝土强度达到C50,基本上可以配制出与天然骨料一样的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18.
活性粉末混凝土单轴受压强度与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微机电液伺服控制的位移加载方式,对不同钢纤维含量的活性粉末混凝土100×100×300 mm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得到了该种材料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钢纤维含量对破坏形态、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峰值应变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