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动物行业中,兽医体现在实验动物相关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动物的日常管理、动物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中动物健康保障和护理、实验动物福利的监督和管理、动物实验技术的应用、实验动物取材、施行安死术等。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身工作总结,就目前实验动物兽医现状进行分析,供各位同仁以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支撑条件:动物(animal,A),设备(equipment,E),情报(information,I),试剂(reagent,R)即“AEIR”的深人人心;科技部1988年《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卫生部1998年《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政策和法规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管理进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各大医院根据自身实际及当地科技厅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实验动物病毒检测及检测方法比较李虹,陈宝珠湖南省卫生防疫站(长沙,410005)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和“医学实验动物监测手册”中病毒检测方法,结合湖南省的具体情况,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玻片免疫酶试验(EIA)、...  相似文献   

4.
IVC与屏障级设施检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送回风净化笼具(Individual Vetilated Cages,IVC),该系统产品采用微型隔离技术,通过向笼子内部输送经过高效过滤的空气以保证动物免受微生物的污染。国内有许多人将其理解为“能够移动的微型屏障设备,对实验动物所在的空间进行控制,将人与动物很好地隔离开。”IVC系统具有下面几个特点:(1)能提供高标准的微环境。以洁净度为例,IVC的洁净度可达到100级,完全满足高级别的科研要求;(2)前期投资较少;(3)将人与动物很好地隔离开来,有效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到动物过敏源的侵害;(4)节约能源;(5)防交叉感染。不同IVC笼盒之间也通过过滤装置相互隔离,解决了传统屏障系统中实验动物之间交叉感染的问题,实现了不同动物实验项目、不同动物品种饲养在同一房间、同一笼架上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输尿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输尿管内支架的可行性,以16只家犬为实验动物,一侧输尿管施以离断吻合术,将PLGA支架管植于输尿管吻合局部支撑引流,分别于术后2、4、6、8及12周行静脉肾盂分泌造影检查,并取术侧输尿管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10只实验动物术后支架管引流效果良好,支架管(6—8)周完全降解,术后肾盂分泌造影检查显示术侧肾盂、输尿管形态正常,无显影延迟;输尿管病理学改变轻微,主要镜下改变为移行上皮增生和固有层增厚。(2)3只实验动物术后早期支架管gI流效果良好,(6—8)周时一度出现术侧肾盂及中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显影延迟,在术后12周缓解;输尿管病理学改变轻微。(3)2只实验动物术后早期即出现支架管移位,最终输尿管吻合处不同程度狭窄;解剖术区输尿管粘连,管腔变窄,管壁增厚;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输尿管全层炎症反应严重。(4)1只实验动物术侧肾盂输尿管始终不显影;解剖发现输尿管吻合口尿外渗,周围形成尿性囊肿。证明PLGA材料支架管生物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尿液内引流效果尚可,但有关支架管的外型设计、固定方式等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乌鸦啼,必死人”;“老鸹叫,祸事到”。这是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的顺口遛。乌鸦爱啄食死动物、腐肉。有人说。乌鸦具有一种特殊的嗅觉,患重病的人死前虽然尚未断气,但散发出一种让人无法感觉到的气味,乌鸦嗅到了,便在树上或房顶“哇——哇——”啼叫。因此,人们迷信乌鸦啼是一种不祥之兆。我儿时看到的乌鸦,都是三五成群在树枝上相安栖息,争相啼叫,有时飞到地上特别是屠宰场的废水沟觅食,因为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大小鼠的微生物级别“达到清洁级以上”才视为合格的实验动物。而这种级别的实验动物需要饲养在屏障或隔离系统中。目前的屏障/隔离系统有“传统的屏障系统、隔离罩、层流架和独立换气净化笼具”(简称IVC,下同)四种模式。用IVC系统取代传统的屏障环境,也是一种节能和节约资金的新尝试,理论上可替代传统的屏障系统来饲养SPF级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8.
应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的邀请,2008年10月23日,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高翔教授(所长)来京,在中检所举办了“实验动物标准化与动物模型”专题讲座。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工作的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  相似文献   

9.
面向二十一世纪实验动物科学发展专题报告与研讨会于 4月 7日 -1 1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隆重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以及实验动物管理专家共 1 55人出席了会议。扬州大学校长顾铭洪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预祝大会成功。中国农科院寄生虫研究所实验动物界老前辈刘瑞三教授详细地报告了“上海实验动物事业的过去和将来” ,这也是我国实验动物事业的发展史。著名实验动物学学家钟品仁教授、孙靖教授、王楠田教授、方喜业教授、许文思院士、舒家模教授先后在会上讲话。中国基础医学科学院刘德培院士的“基因调控与转基因动物研究” ;扬…  相似文献   

10.
采血是很多动物实验和科研中经常运用的样本采集的方法。采血的部位和采血量,要根据实验要求、动物的种类而定。大型动物一般静脉采血;小型动物一般采用眼球、剪尾采血,但此法采血量有限。若实验动物在采血后即将处死,且采血量又大,采取心脏直接抽血,可满足实验要求。本文主要介绍实验模型大白鼠急性心脏采血的方法和操作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