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根据临床的需要和肌瓣、肌皮瓣移植手术的开展,有关肌肉血管应用解剖学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用到临床之前必须有充足的动物实验作依据,但实验动物肌肉内的血管构筑情况目前仍是个空白.本文就是针对这一实际,对三十例经铅丹油造影剂灌注的家兔,进行大体解剖,并进行软X线造影,观察动脉血管在背阔肌、后斜方肌、股薄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分支类型,分布范围,同时测量动脉主干直径,从而确定家兔八块表层肌肉内动脉血管(营养血管)构筑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根据临床的需要和肌皮瓣移植手术的开展,有关肌肉血管应用解剖学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实验动物例如家兔肌肉内的微细血管的构筑情况目前仍然不清楚。本文就是针对这一情况,对家兔进行不同方法处理后解剖,观察动脉血管在背阔肌、后斜方肌、股薄肌和小腿三头肌的血管类型及血管源头;并取相关肌肉制作石蜡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记数、测量、确定微细血管在家兔背阔肌、后斜方肌、股薄肌和小腿三头肌内的密度和管腔直径,为肌肉损伤后的修复提供依据,希望通过进一步实验应用到临床实践,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3.
根据检测得到的右上肢主肌肉群的肌电信号,探讨了人体右上肢主肌肉群的肌肉功能状态和男性与女性之间肌肉功能状态的差别.20位实验者右上肢完成13个基本动作,对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和指伸肌五块肌肉进行肌电采集,用SPSS 14.0软件时特征参数平均振幅(AEMG)和积分肌电(IEMG)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完成不同的日常生活活动,肌肉的活跃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男性以增强指伸肌和三角肌为主,女性则以掌长肌和三角肌为主.实验数据可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及肌电信号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建立一种简易的血管内电刺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动物血栓模型。方法:采用血管内电刺激与夹闭动脉结合法,造成动脉栓塞。通过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观察血压曲线。从刺激开始到血压曲线变为直线的时间即为栓塞时间。结果:电刺激+夹闭动脉组平均栓塞时间为19.29±2.56min,夹闭动脉组,电刺激+夹闭动脉+肝素组在实验观察的1h内未形成动脉栓塞。结论为该血管内电刺激诱发家兔血栓模型简易可行,适用于急性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5.
人体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体步行时下肢肌电信号 (EMG)活跃 ,为研究步态周期内 EMG随路况的变化趋势 ,采用了下肢表面 EMG8通道检测装置进行了实验 ,对多人在 6种路况 (或步速 )下行走时的下肢 EMG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步行时下肢肌肉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 ;各路况信号开始及持续时间、信号绝对值平均、中频等特征值区分明显 ,可以将其应用于智能肌电控制假肢路况模式辨识  相似文献   

6.
为了检测草原公路特殊性对驾驶员颈、肩、腰部肌肉所产生的影响,选取6名驾驶员进行草原公路的实驾试验,使用频域分析方法,获得驾驶员颈部胸锁乳突肌、肩部斜方肌、腰部竖棘肌的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员的各部位肌肉会出现疲劳,且各部位肌肉的MPF变化程度存在差异性:4位驾驶员胸锁乳突肌在50 min出现深度疲劳,6位驾驶员斜方肌在80 min达到不可恢复的疲劳,6位驾驶员腰部竖棘肌在60~80 min内出现了MPF的最低点。女性的腰部竖棘肌比男性更容易抵抗疲劳。  相似文献   

7.
速滑中腿部肌肉协调性同步肌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人体运动中腿部肌肉间的运动协调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肌电模型的同步肌电研究方法。该文以滑冰运动为例,采集了5名速滑运动员滑冰过程中腿部9块表层肌肉的肌电信号,分别建立每位运动员直道和弯道滑跑多肌电模型,并进行了多路肌电的同步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运动员完成相同动作时肌肉协调关系一致性好;而完成不同动作时的肌肉协调关系差异明显;不同运动员完成同一动作时,肌肉协调关系有较大差别。实验结果显示了同步肌电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量化评估肌肉间协调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明人颞肌肌内神经、肌梭的配布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为临床成功进行肌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侧成人尸体颢肌标本,每具尸体选1侧,共10侧采用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观察颞肌肌内神经分布.另10侧标本,依据颞肌肌纤维排列方向分前、中、后3部份,分别制作组织块,HE染色后应用图像分析仪对颞肌肌梭的形态结构、空间构象以及分布密度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显示颞肌有3条独立的神经分支呈放射状由颢肌下缘向肌远端分布.颞肌肌梭分布呈不均质性.在颞肌前部近喙突处神经分支密集区,肌梭分布密度高,空间构象多样;而在颞肌后部以及颞肌的远端缺乏肌梭的分布.结论:颞肌可划分为3个功能完整和独立的肌亚部.  相似文献   

9.
任杰 《科技信息》2011,(27):50-51
表面肌电信号是通过表面电极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活动时发放的生物电信号,它反映了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表面肌电信号在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神经生理学、电生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所研究的肌电信号是在右下臂上采集到的一组表面肌电信号,通过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肌电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去除肌电信号的噪声,为下一步的信号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各种常见膈肌功能不全的发生与膈肌的废用性萎缩有关,继而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膈肌萎缩,提出经颈内静脉途径电刺激膈神经的临时膈肌刺激方案,对该方案的参数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方案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将21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病理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脊髓离断控制通气组家兔的膈肌纤维存在明显萎缩,而电刺激膈神经组家兔膈肌纤维只有部分萎缩,证明该方案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膈肌萎缩保护膈肌功能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牵拉增加肌梭传入放电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牵拉刺激(刺激强度)及其它实验因素对肌梭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制备蟾蜍离体坐骨神经-缝匠肌标本,用BL-420生物机能系统记录牵拉刺激及实验因素对肌梭传入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牵拉刺激增强,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增加;牵拉力度相同时,快速牵拉较缓慢牵拉引发更多的肌梭放电。结论肌梭是肌肉长度感受器,有快适应和慢适应两种现象,其敏感性受肌肉长度及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肌电特征发现与肌电康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肌电特征发现与肌电康复研究胡天培(康复工程研究所)1978年以来,在开展肌电控制假手研究中,作者对人体肌电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和探讨[1],首次发现频谱分析揭示的人体肌电特征.对肌电假手适用面的实验结果表明,仅有约占受试前臂残肢者30%~4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兔肌肉匀浆加佛氏完全佐剂免疫注射豚鼠,造成实验性免疫性多发性肌炎动物模型(EIM),分4组,观察中药合剂对此模型的药物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各组间的动物症状、血清肌酶、肌电图、病理组化情况,从而了解中药合剂是一种对多发性肌炎有明显疗效的药物,副作用小,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临床应用阔筋膜张肌带蒂肌皮瓣移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40例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就阔筋膜张肌及其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阔筋膜张肌主要营养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其神经为臀上神经下支的一个分支。结论阔筋膜张肌是一块可游离移植用的较好供体。  相似文献   

15.
肌小节是横纹肌的基本功能单位,是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各种相关蛋白质组装而成的高度有序的结构。在肌小节组装过程中,Z带、M带以及一系列相关蛋白的正确组装是维持肌肉运动的关键,研究肌小节组成蛋白的折叠和组装机制对于了解肌肉疾病的病因和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肌小节中的主要组分以及组装过程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仍对肌小节骨架的装配、收缩复合体的功能及肌小节组装相关分子伴侣与疾病的关系等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未来还需从肌球蛋白结合蛋白、肌联蛋白、分子伴侣等与疾病的关系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为肌肉相关疾病的治疗寻找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联特征及各肌肉活动贡献度大小。研究方法:选取某省田径投掷项目9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国产ISOMED2000等动测试系统、美国产Noraxon Telemyo 2400T 16通道表面肌电无线遥测系统进行同步测试。运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研究结果:等动测试中,分别得到躯干左旋或右旋峰值力矩、平均峰值功率值、平均积分肌电值、肌肉活动贡献度相关数据。躯干左旋肌肉峰值力矩和功率值均高于右旋值,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1)等动训练中,不同速度下积分肌电值和峰值力矩变化趋势不一致,单一积分肌电值指标不能反映峰值力矩变化特征。(2)等动训练中,躯干旋转肌群表面肌电时序一致,各肌肉活动贡献度大小不同,斜方肌肌肉活动贡献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宋艳丽  王明丽 《科技信息》2010,(19):I0406-I0406
目的:通过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与欧洲等国家常用的Z-径路肌内注射法所致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研究,为临床肌内注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接受肌内注射治疗的病人35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位病人分别在两侧臀大肌交替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肌内注射法(以下简称Z-法)给药,观察并记录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无论是常规肌内注射法还是Z-法,都有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但是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Z-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Z-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肩部肌肉疲劳是静态坐姿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健康问题,明确工作人员肩部肌肉出现不同状态的时间有利于预防静态坐姿工作人员肩部疾患的发生。利用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s EMG)实验分析法,对20名无肩部疾患大学生志愿者的斜方肌部分进行无侵入性肩部肌肉信号实时监测。分析中位频率和肌肉电活动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斜率情况,结合频谱振幅联合分析(JASA)方法确定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肌力增加,减少,恢复和疲劳四个状态的对应时间。实验表明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肌力的增加是围绕着其他几类状态反复出现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到80~90分钟进入疲劳状态,持续疲劳一段时间后,肌力先增后减,从而发现其可能是造成静态坐姿肩部肌肉疾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高校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在做正、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时上肢主要肌肉(三角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肱二头肌、尺桡肌)的肌力特征。运用美国Delsys公司生产的无线GPS表面肌电测试仪对体育学院羽毛球运动员上肢主要肌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高远球技术动作参与运动的上肢肌肉发力最早的是三角肌、腹外斜肌和胸大肌,做功最大的是三角肌、肱二头肌和尺桡肌;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参与运动的上肢肌肉发力最早的是三角肌和背阔肌、腹外斜肌,做工最大的是三角肌、背阔肌和肱二头肌。2)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三角肌均为主要发力肌,做功最大,发力时间也最早。  相似文献   

20.
尚文霞 《科技信息》2013,(25):87-88
运用表面肌电与摄像同步测试技术,本文分析重剑复合步法腿部肌肉的用力特征,旨为运动训练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向前两步出弓步过程中,前腿所有肌肉和后腿股内外肌积分肌电出弓步时显著性大于前两步;弓箭还原后退两步过程中,前腿股内外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弓步还原显著性大于后退两步。结论:后腿腓肠肌是前两步启动和前移的主要用力肌肉;弓步的加速,主要是后腿股四头肌力量变大和前腿发力变大的协调配合;复合向后步法过程中前腿股内外肌是推动身体后移的主要用力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