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研究几个0自旋c介子衰变过程中OZI规则的破坏效应, 在含有中间虚介子的两次作用过程中, 通过中间态计算其衰变分支比, 结果表明, 在相关衰变过程中对OZI规则的破坏不同, 其中ηc介子对OZI规则的破坏最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J/Ψ介子衰变过程对OZI规则的破坏效应, 通过中间态K*K和ρπ计算其衰变分支比的贡献.  结果表明, J/Ψ→f0衰变过程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符, 即在该过程中对OZI规则的破坏较大. 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k介子衰变反应的分析,认为k介子只有2π衰变和3π衰变两种.3π衰变平均寿命长,2π衰变平均寿命短.kn~0介子的2π衰变,实际上是漏掉一个π~0介子的3π衰变,kn~0介子的2π衰变可能并不破坏Cp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4.
按照温伯格-萨拉姆弱电相互作用标准模型,用谐振子的强子化方法计算了J/ψ粒子衰变到光子和π0的过程.数值结果表明,该衰变反应中领先阶的树图对OZI禁戒过程的贡献约占总贡献的10%,而圈图修正的贡献很重要.不仅得出的结果与OZI定则所要求的相一致,且在计算过程中验证了量子力学中的选择定则.  相似文献   

5.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盖尔曼——派斯中性K介子理论的困难,并在带电K介子的串级衰变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性K介子的衰变,建议了中性K介子的串级衰变理论,对两种理论和两种K介子进行分析和比较,重新解释了θ—τ疑难,并在区分两种破坏宇称的因素的基础上,证明了CP和T的反演不变。  相似文献   

7.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最小超引力模型中计算新物理对Bu,d和B,介子衰变过程的贡献.结果发现:①新物理对-B0d→D(*)+D(*)-,B-u→D(*)0D(*)-和-B0s→D(*)s+D(*)-衰变过程分支比的贡献最大为30%;②这些过程的直接CP破坏很小,而混合CP破坏很大,超对称对其CP破坏贡献很小,基本可以忽略;③这些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和CP破坏的理论预言的主要误差来源于形状因子.  相似文献   

9.
更好的理解和检验标准模型是当今粒子物理学的重要课题 ,也是寻找新物理的窗口。其中 B介子弱衰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B介子弱衰变可以用来检验标准模型、探索 CP破坏并发现新物理。随着 KEK和SLAC的 B介子工厂的投入运行 ,精确算这些过程的分枝比对实验具有指导意义。我们用有效哈密顿和推广的因子化方案计算了顶色辅助的人工色理论 ( TC2 )框架下新的荷电赝标介子企鹅图对 b→ ( s,d) V( V =γ,Z0 ,gluon)衰变的修正 ,对 B介子两体非粲衰变 B→ PP,PV的 5 7个衰变道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中 ,我们忽略了电磁企鹅算符 O7γ的贡…  相似文献   

10.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在大多数B介子非轻无璨衰变中,湮灭贡献都带有不同于树图、企鹅图振幅中的强位相和弱位相,这对研究CP破坏很重要.同时,对于湮灭图自身来讲,计算它的贡献也很有意义:如果知道了湮灭图的贡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低能QCD动力学,研究理论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Bs→π π-过程有较大的CP破坏,其CP破坏不仅来源于树图算符也来源于企鹅图算符;末态两介子π 和π-都是带电粒子,它们的实验信号比较清晰,在实验上很容易被观测;π 和π-衰变到μ μ-的几率接近于100%,如果末态中有少量的π 和π-介子被误认为μ 和μ-介子,会为将来在LHCb实验中…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SLAC和日本KEK的B介子工厂将于1999年投入运行,这些实验将提供大量的B介子衰变事例,将能够检验大部分B介子稀有衰变道,有可能在B介子系统发现CP破坏,有可能发现新物理存在的证据或对新物理模型的参数空间加以严格的限制.本文在TC2人工色模...  相似文献   

13.
在幺正手征微扰方法下讨论了粲强子J/Ψ衰变的两种模式.第一种衰变模式是J/Ψ衰变为一个矢量介子和一个标量介子的过程,很多实验结果可以通过这一理论得到很好的描述,此时其标量介子被认为是通过赝标量介子-赝标量介子相互作用动力学产生的标量共振态.受此工作启发,这一理论进一步被推广到研究粲强子J/Ψ衰变为一个矢量介子和一个张量介子的过程,此时张量介子被认为是通过矢量介子-矢量介子相互作用动力学产生的张量共振态.讨论了这种新的衰变模式,通过比较理论计算结果和感兴趣的北京谱仪上的实验数据,发现只需要引入1个参数就可以很好地描述实验上4个独立过程的衰变分支比,从而表明提出的这一新衰变方式可以合理地描述目前已知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带电K介子衰变的费曼图,发现了破坏宇称的第二因素,证明了李政道关于“真空为不对称之源”的猜想,讨论了带电K介子的宇称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建立了带电K介子的串级衰变理论,并对疑难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跃迁形状因子是描述强子遍举衰变中非微扰QCD相互作用的重要物理量.在重夸克有效场论的框架内,利用光锥求和规则的方法计算了D介子衰变到轴矢量介子K1的跃迁形状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对D→K1(1270),K1(1400)半轻衰变进行了研究,计算了相应过程的分支比.计算表明D→K1(1 270)半轻衰变过程的分支比为10-3量级,而D→K1(1400)的分支比要小大约两个量级,这些结果可以被将来更为精确的实验所检验.  相似文献   

16.
B介子纯轻衰变Bc→lv(l=e,μ)过程由于螺旋度压低导致衰变分支比很小,以致于实验上无法观测到.但人们在新物理模型:双Higgs模型下分析纯轻过程发现该过程对新物理很敏感,我们分别在标准模型和双Higgs模型下对Bc介子的辐射衰变Bc-→τ--ντγ进行了研究,发现辐射衰变受新物理影响也比较明显.双Higgs模型是在标准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Higgs二重态,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它是标准模型最简单的扩充,模型Ⅰ,Ⅱ[1]和模型Ⅲ的区别就是后者允许树图阶的味改变中性流(FCNC).在模型Ⅱ下只考虑了荷电规范玻色子的耦合,由于MH>MB,MW>MB,那么从中间…  相似文献   

17.
B介子纯轻衰变Bc→lv(l=e,μ)过程由于螺旋度压低导致衰变分支比很小,以致于实验上无法观测到.但人们在新物理模型:双Higgs模型下分析纯轻过程发现该过程对新物理很敏感,我们分别在标准模型和双Higgs模型下对B介子的辐射衰变Bc^-→τ^-^-vτγ进行了研究,发现辐射衰变受新物理影响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重味介子的弱衰变 ,尤其是非轻弱衰变一直是粒子物理学最前言研究课题之一 .在所有的重味介子中 ,Bc 介子是B介子家族中的最后一个成员 ,同时它也是唯一的一个由两个重夸克组成的介子 .正是由于它的这个特性 ,人们发现通过对它的弱衰变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探测弱相互作用 ,而且也可以探测强相互作用 .尤其是随着KEK和SLAC的B介子工厂的投入运行 ,精确计算这些过程的分支比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吸引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并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尽管到目前为止理论上对这些过程有很多的模型预测 ,但是理论计算结果具有很强的模型相关性 .…  相似文献   

19.
能量在10~2Gev 附近的一些加速器已在运行,关于弱中间玻色子人们将得到更多的信息,因此在理论上进一步讨论它们与其它粒子的相互作用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弱中间玻色子有关的相互作用过程的标准理论是 GWS 模型,但在讨论中间玻色子与标量介子相互作用时,尚有困难。采用非线性σ模型则可以给出标量介子与弱中间玻色子耦合的顶角。具体的做法是将 GWS 模型中 SU_L(2)×U(1)规范群作为非线性σ模型中 SU(N)_L×SU(N)_R 群的一个子群而加以规范。这相当于将 GWS 模型嵌入到非线性σ模型中。由于非线性σ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标量介子的低能行为,因此我们有理由期望本文讨论的 Z~0→W~+π~-过程中对衰变宽度的予言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验吻合。本文第二部份具体给出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是具体的计算过程,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张长春 《科学观察》2006,1(6):42-42
Belle实验是由来自于日本、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300余名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组共同参与的一项研究。该实验已获得一系列重要物理结果,包括B介子衰变中CP破坏的发现与测量,在B介子衰变末态中新粒子X(3872)的发现等。这一实验还在粲物理和τ轻子物理领域开展了研究。该研究已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