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气化工程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来,极大地改善了全世界生产发展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生产方式以及生活质量,人类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标志着全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在这里,我们将系统分析电气化工程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从辩证思想、唯物主义和科学视野等不同角度和领域入手具体分析电气化工程对人类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变了人类社会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壤侵蚀与自然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世界上,日趋严重的土壤侵蚀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向全人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治理土壤侵蚀,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既紧迫,又现实的重要课题。自然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迅速发展引起的,它反过来又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发生重大影响。因此,它是整个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而又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所谓自然环境,系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这个空间存在着多种不同性质、不同结构和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这些自然环境成份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它们对人类所起的作用则因时因地与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的大小,而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左铁镛 《科技潮》1999,(2):40-43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源和信息,号称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利用的程度不同,因此它们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贡献程度也不同。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进化和进步的历史。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材料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甚至引起一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大大地加速社会发展的进  相似文献   

4.
<正>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今年的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六年来我国人民教师的第一个节日,怎不令人激动万分!怎不令人热烈庆贺啊!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范畴。教育起源于劳动,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教育。教育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性质的教育,它服务于各社会形态的物质生产或阶级统治,并承担着继承、传播、创造精神成果和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5.
地形图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必须精确、快速的编辑绘制地形图。地形图编辑软件有很多种,不同的软件侧重点业不同,本文就几种软件做了优劣性比较。  相似文献   

6.
粗糙是丑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人类社会的畸形产品。它违背了人类生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双重目的,因而避免粗糙应成为人类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人们在避免生产粗糙的表现方式上各不相同。粗糙在艺术的间接层次中出现,即能起到烘托美的作用,这就是粗糙的主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大自然中分离到的菌种因为生境不同,其生理特性等并不为人类生产所实用,所以要对其进行诱变、筛选以得到合适的工程菌种,该类微生物已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依赖和依存关系也在逐步加深。深入探讨其相互关系,特别是探讨在人类各种不同的生产活动影响下,环境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可为探索调节、控制和改善人类与环境系统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1982—1983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南迦巴瓦峰地区登山科学考察所获得的资料,探讨该地区环境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地理过程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系统的影响。该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有些严峻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同时,人类的生产活动却又对环境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研究人类活动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理想场所。文中不妥之处,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广东农业区划与农业地域结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地域分异与农业区的形成农业是一个独特的生产部门,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再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地球表面上,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十分明显,人类利用自然发展农业,也发生地域分异的现象.太阳辐射热量因纬度高低而不同,形成了与纬度平行的自然地带.人类利用不同的自然地带发展不同的作物,形成不同的作物地带,就发生农业地带性的差  相似文献   

10.
村庄选址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居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不同时期人类定居区位的分析,村庄所处自然环境(土地、地形、水源等)和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条件、交通可达性等)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且不同历史时期所起作用有着显著差异;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总体呈下降态势,近邻(较)发达区(沿海区、城镇)、交通便利区、环境优美域将是村庄选址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1.
~(137)Cs作为示踪元素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及泥沙沉积研究中,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是决定其能否用于示踪土壤沉积与侵蚀的前提条件.但也有学者对应用~(137)Cs示踪技术的重要假设提出质疑,认为被土壤颗粒吸附的~(137)Cs易解吸成Cs+离子,随水流失或被植物吸收.本文利用双层土柱模拟淋溶装置研究了~(137)Cs和土壤粒径组成在不同雨量条件下的淋失和垂直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600~3 000mm降雨量内,土壤中~(137)Cs平均质量活度为10.9Bq·kg-1,略小于试验前的11.5Bq·kg~(-1),与雨量并无显著相关性,土壤中的~(137)Cs有向下垂直迁移现象,但并不显著;土壤中~(137)Cs质量活度与土壤中的黏粒含量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决定系数R2达到0.73;有待于增加模拟雨量,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复合土钉支护中土钉内力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土钉-预应力锚杆-微型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中土钉的受力情况,对北京市某复合土钉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中的土钉轴力进行现场原位实验,分析土钉轴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钉受力具有时间效应与瞬时开挖效应,锚杆的张拉锁定可有效减缓上层土钉轴力的增长速度;土钉轴力的分布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其峰值沿深度呈上下小、中间大的分布形式,最大峰值点位于基坑边坡中部;在坡脚附近,土钉最大轴力峰值点未出现在坡脚,而与坡脚有一定距离;喷射混凝土面层承受的侧向土压力较小,并随深度呈上下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培养条件下生物炭对红壤菜地土氨挥发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南方酸性红壤菜地为供试土壤,利用密闭法室内培养模拟,研究了生物炭单独添加(B处理)或与尿素同时添加(BN处理)对土壤氨挥发、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CK 相比,生物炭单独添加处理(B)氨挥发量显著增加,如果同时添加尿素(BN)则氨挥发量更高.单独添加生物炭后,土壤pH值、EC值、CEC值以及脲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但除CEC值外,其余指标B处理和BN处理间没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氨挥发与土壤pH值、EC值、脲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CEC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物炭要考虑氨挥发引起的氮素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14.
铁矿尾砂掺土对土壤几种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铁矿尾砂掺土培养实验,测定金山店铁矿尾砂掺土对其尾矿库边坡覆土即红色石灰土几种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矿尾砂掺土使土壤自然容重和压实容重分别增加了4.0%~26.8%和2.6%~24.8%,但与掺砂比例并不呈线性关系.随掺砂比例增加,土壤密度增加了1.7%~20.2%,与掺砂比例呈显著的线性相关.适当的掺砂比例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土壤吸湿系数随掺砂比例增加下降了10%~87%,与掺砂比例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随掺砂比例增加,土壤最大吸水量的变化可分为稳定、急降和缓降3个阶段.综合吸湿水和最大吸水量,适当的掺砂比例可以降低土壤凋萎系数,增加有效水的含量范围,从而能提高土壤抗旱能力.总之,适当比例的铁矿尾砂掺土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调节所用土壤的水、气状况,因此铁矿尾砂的土壤利用可以作为一种铁矿尾砂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最佳掺砂范围应在30%~40%.  相似文献   

15.
温度与土壤含水量对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静态封闭箱式技术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CO2的排放通量进行一年的观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了土壤CO2排放速率与8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5cm温度和0.20cm平均土壤含水量(体积比)呈显著止相关。上壤呼吸与温度和含水量分别表现出幂函数和指数关系。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显著影响土壤呼吸的变化。当土壤含水量(体积百分比)大于25%时,土壤呼吸Q10值从1.14(含水量〈25%)降低到1.09(含水量〉25%)。在土壤含水量固定不变时,土壤温度能反映土壤呼吸的86%的变化。当土壤温度固定不变时,土壤含水量能反映土壤呼吸的32%的变化。建立土壤呼吸温度幂函数和含水量指数关系的非线性双因子模型。温度和水分双因于土壤呼吸模型能反映森林土壤呼吸的91%的时空变化。土壤呼吸温度和水分双因子模型估算的年土壤CO2排放通量比土壤呼吸口Q10幂函数模型估算值高11%。  相似文献   

16.
研究间苯二酚在土壤和改性土壤(CTMAB)中的吸附作用,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分析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苯二酚吸附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降低pH值或增加离子强度都会使间苯二酚在土壤中的吸附量明显减小;经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处理后的改性土壤对间苯二酚的吸附量比原土的吸附量大.  相似文献   

17.
土壤侵蚀普查是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的一个重要普查专项,它在摸清我国土壤侵蚀基本情况,推动数字水土保持,为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建设服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土壤侵蚀普查工作性质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管理特点,利用GIS技术实现图形与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与应用,运用可视化的方式,为土壤侵蚀普查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提供一种崭新的、更为先进的解决方法,从而极大的提高土壤侵蚀普查的工作效率.论文首先对土壤侵蚀普查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通过对普查工作流程的叙述,论证了升级土壤侵蚀普查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论文以C#为开发语言,ArcEngine为开发组件,在Visual Studio平台上进行了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的开发实现.最后以土壤侵蚀普查具体调查单元的数据处理操作为例,对系统的使用能力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5~80 cm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间隔半小时的数据,分析了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40 cm土壤湿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出三高三低的变化特征,80 cm土壤湿度季节变化不明显;土壤湿度浅层比深层波动大,5~80 cm各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日较差依次为1.08%,0.57%,0.25%,0.11%,0.04%,相比于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5.71%的方差,80 cm的方差只有2.69%;土壤湿度大小因土壤深度、季节和天气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春、夏、秋季土壤湿度随深度加深呈降低型,冬季呈现增长型;随着深度的加深,上下层土壤湿度的相关性逐渐减弱,滞后时间在增加,滞后时间最短为3.5h,最长为35 h.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土体中的土拱形态假设众多,土拱形态的演变研究不足。本文利用室内模型装置对土拱的形态和演变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模型可以形成宏观的土拱,能够直接观测土拱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对试验过程中记录的土拱照片进行处理后,通过拟合和统计分析,得出土拱的合理形态曲线方程。试验表明:砂性土中土拱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土体中会先形成一组类似的土拱后,再转变为另一组类似的土拱;土拱的形态也不是单一的形态,砂性土中的土拱形态由下而上从抛物线转变为椭圆曲线。  相似文献   

20.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土壤及土壤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共识。为了更好地增强人们保护土壤的意识,本文综述土壤的概念、作用、特点、当前中国土壤类型、当前土壤为什么会“不清洁”、土壤污染现状及该如何保护土壤资源等,以期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土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