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在古典诗歌中虽属常见,但由于它的格式丰富多样,其修辞效果又与某些辞格相近,故常被人们误认或误判。要真正认识比喻在古典诗歌中的作用,首先要弄清比喻的基本格式及其变化形式;其次要注意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对比喻和借代、用典作出明确界定;再次是要从摹状事物、表达感情、阐明事理三个方面来认识比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数字修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常用于表达比喻、借代、对比、夸张、委婉。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对数字修辞进行对比分析,反映数字特有的修辞效果和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数学思想方法与语文修辞手法的联系,着重探讨了换元与比喻,通分约分与夸张、数形结合与借代,层递与辗转相除法、综合除法的相通之处,并将其概括为一首小诗:比喻方法通换元,转化思想是根源;夸张意在彰本质,通分约分总相宜;借代生动又灵巧,数形结合同样好;层递升降有方术,辗转相除综合除。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是汉语从单音节词向复音词转化的时期。由于语言内部语义的演变,出现了根词词素构词、义位引申构词、同义复指构词、类义偏指构词和借代比喻构词等五种方式,从而产生了不少新词。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历程中,修辞积极、诗意地参与了词义的建构。从实际语言材料出发,分析语素"心"参构词语语义的比喻与借代生成,以期管中窥豹,初步了解汉语词义生成过程中隐含的修辞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6.
从明代开始,小说语言开始由文言向白话过渡,一批新词也应运而生,运用借代方式产生的借代词语便是其中的一类。从造词与构词角度对明代小说借代词语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这一时期借代词语的类型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刘杰 《科技资讯》2006,(21):252-252
本文简述通过妙语趣事、精彩比喻等,可以为文章注入活力,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英文报纸中不少新闻标题常常大量使用修辞格,使其更为简明扼要,立意新颖,生动醒目,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单词、短语或短句、比喻、韵音词、仿词、双关语、借代和引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英文报纸中不少新闻标题常常大量使用修辞格,使其更为简明扼要,立意新颖,生动醒目,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单词、短语或短句、比喻、韵音词、仿词、双关语、借代和引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比喻     
本文从作者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种现代汉语修辞中关于“比喻”教学的新方法,即将比喻的主体、喻体、喻词三者关系运用公式化进行直观教学,由此可以将比喻和非比喻、借代、夸张、拟人及其他修辞方法之间的关系辨析清楚,有助于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