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藤黄酸分子式为C_(38)H_(44)O_9,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尚无其抑制细菌生长方面活性报道.以藤黄酸为母药,合成得到藤黄酸甲酯和藤黄酸二甲基乙酰胺两种藤黄酸衍生物,考察这几种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凝胶电泳法检测几种药物对DNA拓扑异构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酥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藤黄酸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而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酥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维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SM)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体外培养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人乳腺癌BCAP 细胞株、人宫颈癌 Hela 细胞株、人胃癌BGC-823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tetrzolium-based colorimetric assay,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SM(1、2.5、5、10、15、20、50mg/mL)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人乳腺癌BCAP细胞株、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人胃癌BGC-823细胞株4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选择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划痕运动实验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浓度ASM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MTT检测结果显示,ASM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人乳腺癌BCAP细胞株、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人胃癌BGC-823细胞株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在15~20mg/mL作用下最为明显,对不同肿瘤细胞株抑制作用不一;体外细胞划痕运动实验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SM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运动有一定抑制作用.由此推论,ASM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迁移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中药苏木中抑制胃癌的活性成分,并探讨其对胃癌细胞BGC-823及荷BGC-823胃癌裸鼠的抑制作用,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制备10种苏木提取物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其组分含量;用MTT法检测其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通过分析各提取物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与其对BGC-823细胞抑制率的相关性筛选其抗癌...  相似文献   

4.
合成新型熊果酸和甘草次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以熊果酸和甘草次酸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二溴烷烃反应生成溴代烷烃酯;继而与尿嘧啶核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共合成得到4个新型的熊果酸/甘草次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并采用MTT法测试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甘草次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比熊果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强;4个目标化合物均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尿嘧啶核苷酸)-正辛基]-甘草次酸酯活性最高,20μmol/L抑制率约64%),而对NCI-H460、BEL-7404等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不明显;化合物([(3-尿嘧啶核苷基)-正辛基]-熊果酸酯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20μmol/L抑制率约54%)。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IGFBP-1真核表达载体,观察IGFB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后基因的表达及其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GES-1细胞基因组为模板,PCR技术扩增人IGFBP-1的基因片段,克隆人pc DNA3-His-Flag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载体pc DNA3-IGFBP-1-His-Flag,并通过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经阳离子脂质体法转染BGC-82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GFBP-1的表达情况,并通过CCK8法观察IGFBP-1过表达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IGFBP-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胃癌细胞株BGC-823高效表达.CCK8实验显示:IGFBP-1过表达对BGC-823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成功构建IGFBP-1真核表达载体,IGFBP-1过表达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无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IGFBP-1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琼脂扩散法比较了沙葱多糖(SCSP)、沙葱鲜汁及黄芪多糖(HQSP)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20 mg/mL和40 mg/mL的SCSP对以上6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两者之间的作用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SCSP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为明显,最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3 mm、9.9 mm;HQSP对以上6种细菌均无任何抑制作用;沙葱鲜汁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对6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均≥8 mm,尤其对肠道细菌痢疾志贺氏菌的抑菌效果更为显著,最大抑菌圈直径为21.2 mm.  相似文献   

7.
琼脂扩散法测定罗布麻韧皮中酮类物质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布麻在生物法脱胶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抑菌物质的存在.对青海罗布麻韧皮中的酮类物质进行了分离提取,用梯度稀释法测定了酮类物质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用琼脂扩散法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563 μg·mL-1,浓度为1 g·L-1的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分别为32.835,15.734,21.521,21.322IU·mg-1.从抑菌活性看,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较弱.证实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水鬼蕉生物碱(AHL)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水鬼蕉生物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水鬼蕉生物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水鬼蕉生物碱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率.MTT结果显示水鬼蕉生物碱对HepG-2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Hoechst33258染色以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细胞的细胞核呈现均匀的蓝色荧光,而凋亡细胞的细胞核则现出致密强荧光及凋亡小体;利用碘化丙啶(PI)单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水鬼蕉生物碱作用HepG-2细胞72 h后,有明显凋亡峰出现.通过体外实验表明水鬼蕉生物碱可以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为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MTT试验,检测石蒜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发现石蒜碱对人肝癌HepG-2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通过对肿瘤细胞膜上主要组成成分进行检测,发现石蒜碱可以改变HepG-2细胞膜主要组成成分,使细胞膜结构发生变化;通过考察石蒜碱对HepG-...  相似文献   

10.
迷迭香酸的抗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了解迷迭香酸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理,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机理。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大于对大肠杆菌的活性;迷迭香酸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渗漏而影响细胞代谢,通过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而影响DNA复制,从而发挥了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记数法和Brdu脉冲标记法研究了紫龙金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紫龙金(3,4mg.mL-1)处理可明显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提高BGC-823细胞中p16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利用含有p16INK4a启动子片段(-967~-165区域)及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载体pGL3-Basic-p16N研究了紫龙金对p16INK4a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紫龙金可能通过提高p16INK4a启动子活性而促进p16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莱菔硫烷对人肝癌HepG-2细胞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ERK、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肝癌HepG-2细胞内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0、20、40μmol/L的SFN作用人肝癌HepG-2细胞48 h可显著下调HepG-2...  相似文献   

13.
五种中草药提取液对细菌作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银杏、厚朴、野菊花、苦参、石菖蒲五种中草药,利用95%酒精提取其活性成分,进行抑菌、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0.05g/mL时,此五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在86%以上;在供试质量浓度0.01g/mL时,作用时间为5min,五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均在94.5%以上,杀菌效果显著.不同中草药对同一细菌的抑制作用有一定差异,同一中草药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亦存在着较大差异.中草药的杀菌率随着浓度增大、着用时间延长,杀菌率随之增大.但五种中草药对枯草杆菌均无杀菌效果,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人胃腺癌BGC-823细胞、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人肝癌Hep 3B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酵母异源表达的LZ-8或FIP-tvc,培养24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用来检测灵芝免疫调节蛋白LZ-8及云芝免疫调节蛋白FIP-tvc对几种癌细胞生长抑制能力.结果显示,LZ-8和FIP-tvc在5~10μg/mL浓度时使A549、BGC-823、Hela和Hep 3B细胞贴壁性变差,且CCK8结果显示前3种细胞的存活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80%~95%存活率),而在20μg/mL浓度时FIP-tvc对Hep 3B细胞的存活率开始有明显抑制效果(89%存活率),但对HCT 116细胞的形态无影响,对其存活率也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荔枝核提取物成分L2.3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测定样品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样品对HepG-2中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Fa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2.3对HepG-2细胞表现出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增殖抑制活性(P<0.05),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43.0 μg/mL;处理组细胞中出现致密浓染亮蓝色凋亡小体.较高质量浓度的L2.3处理细胞后,caspase-3、8、9的活性均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1),且Fas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上调(P<0.05).结论:荔枝核提取物L2.3对HepG-2细胞有体外增殖抑制活性,并介导 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改变及Fas蛋白表达的上调,以此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南、北五味子抑菌活性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牛津杯法和平板二倍稀释法检测了2种五味子水提取物对8种细菌和1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差异.结果表明2种五味子提取物对8种供试细菌大肠杆菌ATCC25922和ATCC35218、普通变形杆菌CMCC49027、沙门氏菌CMCC50094、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粪肠球菌CMCC3221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不具有抑制作用,对同一种供试细菌北五味子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大于南五味子,最小抑菌浓度比南五味子至少高1个稀释倍数.  相似文献   

17.
从药用植物白及中分离内生细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最终得到能够对4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胡萝卜果胶杆菌)有不同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BSR2010;采用3种有机溶液(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萃取并检测其抑菌活性,发现抑菌活性最强的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根据内生细菌...  相似文献   

18.
以漳州市常用的10种园林植物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叶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3种条件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植株的滞尘能力.结果表明:各树种间的滞尘及抑菌效果差异较大.秋枫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为40%,而垂榕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高山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为34.5%,而盆架子、秋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樟树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为89.1%,火焰木对枯草杆菌无抑制作用.不同供试植物的滞尘能力各不相同,高山榕滞尘能力最强,单位体积滞尘量达8.72 g.m-3,芒果滞尘能力最弱,为1.41 g.m-3.  相似文献   

19.
罗布麻在生物法脱胶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抑菌物质的存在。对青海罗布麻韧皮中的酮类物质进行了分离提取。用梯度稀释法测定了酮类物质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用琼脂扩散法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黑曲霉的抑茵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563ug&#183;mL^-1,浓度为1g&#183;L^-1的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分别为32.835,15.734,21.521,21.322IU&#183;mg^-1。从抑菌活性看,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较弱。证实罗布麻酮类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银花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德梅 《河南科学》2002,20(5):511-513
用POV测定法和过氧化氢氧化法考察了金银花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试验考察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绿原酸粗提物和粗黄酮对油脂的过氧化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两者的氧化还原容量分别是化学合成抗氧剂BHA的 2 .0和 2 .8倍 ;分离物最小抑菌浓度试验表明 ,金银花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分别是绿原酸的 4和 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