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鸣唱控制系统的高级发声中枢HVC(high vocal center)是发声运动通路和前端脑通路的始端,是发声行为的起始控制脑区,亦可接受听觉信号的输入及反馈,是鸣禽鸣唱调控最为重要的脑区.以往研究表明,雄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对鸣禽鸣唱控制有重要作用.去势显著改变鸣禽体内激素含量,进而影响鸣禽鸣曲稳定性,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我们运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在离体细胞水平研究了去势引起的雄激素水平降低对HVC不同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去势组与对照组相比,投射神经元HVCRA,HVCX膜输入电阻减小,膜时间常数降低,动作电位后超极化幅值升高及达到峰值时间延长,表明雄激素可以提高两类投射神经元的兴奋性. 综上所述,雄激素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HVC神经元的兴奋性,雄激素可增强HVC对发声运动通路(vocal motor pathway,VMP)的控制,抑制前端脑通路(anterior forebrain pathway,AFP)来实现维持鸣曲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X区内棘神经元(spiny neurons,SN)接受HVC和LMAN谷氨酸能投射,并发出GABA能抑制性信息至无棘快发放神经元(the aspiny,fast-firing neurons,AF),SN与AF这两类神经元形成了X区内部的突触联系.最终由AF神经元发出信息传递至丘脑DLM.采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将成年雄性斑胸草雀分为对照组和去势组,记录分析X区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去势提高SN神经元兴奋性,降低AF神经元兴奋性.  相似文献   

3.
鸣禽多巴胺(DA)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腹侧被盖区-黑质体致密部(VTA-SNc复合体)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并分别发出纤维投射至鸣唱控制核团前脑纹状X区、弓状皮质栎核(RA)和高级发声中枢(HVC).近年研究表明,中脑向鸣唱控制核团中释放的DA可以调控鸣唱控制核团中神经元的活动,进而调节鸣禽的鸣唱行为.该文对近年来,多巴胺对鸣禽发声相关神经元活动的调控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斑胸草雀是一种研究鸣禽发声学习的模式动物,其鸣唱核团体积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与体内雄激素水平的差异有关.以成年雌性斑胸草雀为研究对象,通过埋植睾酮,人为提高雌鸟体内雄激素水平,利用冰冻切片技术,结合尼氏染色法观察埋植前后HVC(high vocal center)、RA(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核团体积的变化.实验分为雌鸟埋植组、正常雌鸟组与正常雄鸟组.实验结果表明:正常雄鸟的RA、HVC核团体积均显著大于正常雌鸟;雌鸟埋植睾酮后,RA核团体积显著增加,神经元数目未发生明显改变,HVC核团体积显著增加,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综上,埋植睾酮后能使HVC、RA核团体积趋于雄性化.  相似文献   

5.
麻雀端脑听区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麻雀上,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端脑听区(L)的纤维联系,结果发现:端脑听区(L)的纤维投射到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并且接受丘脑卵园核(OV)的纤维投射,这就提示:端脑听区(L)除接受听觉的传导路中第四级中继站——丘脑卵园核(OV)的纤维投射外,还发现纤维投射到发声控制的高位中枢——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也就是说端脑听区(L)既是听觉的高位中枢,也与发声学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鸣禽粟鹀(Emberiza rutila)鸣啭控制核团内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高级发声中枢(HVC,high vocal center),古纹状体粗核(RA,the 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histrialum),X区(Arca X)3个前脑核团内有GABA样免疫反应出现.HVC和RA中GABA能神经元胞体大小存在性别和季节间的差异.结果提示GABA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鸣禽鸣啭的产生和鸣啭学习。  相似文献   

7.
高级发声中枢(HVC)和古纹状体粗核(RA)是位于鸣禽前脑的两个主要鸣啭控制核团,以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两种鸣禽栗鹂(Emberiza rutila)和燕雀(Fingilla montifringilla)为材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种鸣禽HVC和RA内胆碱能神经元的胞体大小和密度进行了观察、发现ChAT样免疫反应具有性别差异。这一结果提示胆碱能神经元可能在鸣啭的产生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离体脑片膜片钳技术检测RA投射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主动和被动特性,对其性别差异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鸣禽RA投射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在发放频率和诱发动作电位幅值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多巴胺是脑内关键的神经递质,它通过与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及其下游的一系列反应来影响基因表达、神经调节和行为活动.在成年鸣禽中,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投射到X区、HVC和RA等鸣唱相关核团,释放多巴胺的量受一定社会情境的影响,从而表现出directed song和undirected song等不同鸣唱行为.获得斑胸草雀脑中多巴胺受体的表达情况,为与社会情境有关的鸣唱行为及其他和多巴胺相关的行为活动的神经机制探究提供了基础,并可促进行为学、电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D1受体在斑胸草雀脑中的分布与其mRNA的分布基本一致:在脑的绝大部分区域都有分布;主要鸣唱核团HVC和RA有表达,与其周围区域差异不明显;LMAN中表达量较少;DLM中的表达量较高,并与其周围区域差异明显.但是纹状体内的表达与其周围区域的差异性没有mRNA明显;GCT中的表达量较多,与周围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成年雌性斑胸草雀为实验材料,利用膜片钳技术,探究埋植睾酮后RA(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核团投射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埋植组与正常雌鸟组相比,动作电位半宽显著减小,后超极化达峰值时间极显著缩短,膜输入阻抗显著减小,膜电容极显著增大.提示埋植睾酮后RA核团投射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趋于雄性化.推测雄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RA核团投射神经元兴奋性,进而使其长鸣趋于雄性化.  相似文献   

11.
引入X-Gorenstein投射复形,给出了X-Gorenstein投射复形的一些同调刻画.证明了X-Gorenstein投射复形的类关于直和项和直和封闭,并且X-Gorenstein投射复形的类是投射可解类.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鼠前庭脊核经脑桥核接替后向小脑旁绒球投射的间接通路,为揭示眼平稳跟踪运动的调控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应用顺、逆行追踪结合偏离垂直轴旋转刺激激发脑内相关神经元Fos表达的方法,观察前庭脊核向脑桥核投射的顺行标记纤维与脑桥核内向小脑旁绒球投射的神经元是否有重叠.在脑桥外侧核发现前庭脊核投射来的纤维及终末与Fos/荧光金双重标记细胞有重叠.大鼠脑内存在前庭脊核经脑桥外侧核中继后投射至小脑旁绒球的间接通路.该通路有传递直线变速运动信号的作用,可能是眼平稳跟踪运动的调控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成年斑胸草雀为实验对象,利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观察高级发声中枢HVC(higher vocal center)中HVC_X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特性,以期探究成年雌雄斑胸草雀HVC_X神经元是否存在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对成年雌雄斑胸草雀左右脑HVC_X神经元给予5ms、300pA和500ms、100pA的刺激以诱发动作电位,并对其电生理特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雌鸟左右脑HVC_X神经元电生理特性无侧别差异,而雄鸟右脑的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后超极化达峰值时间显著低于左脑,且发放频率高于左脑;雌雄鸟左脑HVC_X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并无显著性差异;雄鸟右脑的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后超极化达峰值时间均显著低于雌鸟右脑,其中,后超极化达峰值时间达到极显著差异,且雄鸟右脑的发放频率显著高于雌鸟右脑.结论为雄鸟右侧HVC_X神经元的兴奋性强于左脑,具有右侧优势.雌雄右侧HVC_X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应用赖氨酸钴填充技术 ,观察雄蛾触角嗅觉神经的传入途径及向中枢投射踪迹的方法和操作程序。结果显示赖氨酸钴填充的神经元成黑色 ,与周围环境反差较大 ,清晰易辨 ,能准确反映触角神经元的生理特性及其向中枢投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将拟投射S 系的概念依次推广为满投射、核投射和支投射等S 系 ,给出了投射类的概念和几个具体实例 ,并讨论了几类幺半群的投射类刻画。  相似文献   

16.
将拟投射S-系的概念依次推广为满投射、核投射和支投射等S-系,给出了投射类的概念和几个具体实例,并讨论了几类幺半群的投射类刻画。  相似文献   

17.
Ding f-投射模     
引入了Ding f-投射左R-模的概念.证明了:由所有Ding f-投射左R-模构成的类关于直和以及直和项封闭;若R是左凝聚环,则由所有Ding f-投射左R-模构成的类关于纯扩张以及纯子模封闭.  相似文献   

18.
XG-投射模     
设X是任一模类,本文引入XG-投射模的概念,给出了一般环上XG-投射模的等价刻画,并研究了XG-投射模类的投射可解性.作为应用,给出了强Gorenstein平坦模的等价刻画,并且证明了任意环上的强Gorenstein平坦模类是投射可解的.  相似文献   

19.
设C是半对偶模.讨论了具有有限C-投射分解和C-Gorenstein投射分解的模类的一些正交性质,进而得到了关于C-Gorenstein投射模的正合序列.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个基于青蛙下丘或半规隆凸(TS)神经元静态反应的数学计算模型,模型中既有来自同侧上橄榄核团(SON)的兴奋性投射,又有来自对侧上橄榄核团的抑制性投射,目的是理解被研究神经元的静态反应行为是怎样由较低层次的神经核团的特性及这些核团之间的连接方式所产生的,使用模型中的连接方式,并且神经元采用简单的输入输出关系,能够解释青蛙下丘神经元的这些行为,下丘神经元双耳间强度差(ILD)函数的方向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双耳抑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