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顺序注射-紫外可见分光系统,根据介孔材料孔径和生物大分子尺寸相当的特点,采用介孔碳CMK-3为载体实现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在线固定化,并实时评价了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操作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和氮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介孔碳CMK-3能有效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理论固载量为54.95mg/g;辣根过氧化物酶不仅吸附在CMK-3表面,而且能进入其孔道内,从而增强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四氧化三铁吸附包埋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Fe3O4吸附包埋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并与明胶、开孔明胶、海藻酸钠3种不同的固定化方法载体进行了比较,发现该固定化方法具有较高的固定效率。对固定化酶与自由酶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发现Fe3O4吸附包埋固定化HRP的稳定性高于其他固定化HRP和自由酶。此外,测定了不同戊二醛浓度、交联时间、给酶量、Fe3O4使用量及明胶浓度对 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如下:最佳给酶量与Fe3O4用量比例约为95u HRP/g Fe3O4,最佳Fe3O4用量与凝胶比例为1.0g Fe3O4/10mL 10%~20%,最适戊二醛浓度和交联时间分别为0.5%和3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活性约为1.1u/g,酶活固定率约为15%。该固定化酶重复应用于PCP催化去除反应,可获得稳定的PCP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有机氯化物的固定化酶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Fe3O4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吸附特性、贮存稳定性,考察了固定化酶浓度、pH值、H2O2浓度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对均相与非均相酶处理氯酚的效果进行比较,显示固定化酶处理有机氯化物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纳米材料固载辣根过氧化物酶并对固载酶性质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电镜,红外光谱法表征材料,用紫外光谱法检测固载化HRP活性.结果 固载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比游离酶平均高40%,60℃反应体系里仍然能维持45.3%活性,保存50 d后活性为35.8%,用于降解苯酚与氯酚时去除效率分别为87.3%和65.4%.结论 实验证明了纳米ZnO能够固载辣根过氧化物酶,所得固载酶应用于降解苯酚、氯酚水溶液时催化效率比游离酶分别提高39.68%和21.56%.但是,固载化HRP的重复利用性较差,4次循环使用后基本失活.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优化固载与催化条件,提高固载酶重复利用性.  相似文献   

5.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以亚铁血红素为氧化还原中心的过氧化物酶,从植物辣根的根部提取,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污水处理、食品工业、有机合成和分析检测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固定化及辣根过氧化物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工业应用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多孔材料对酶固定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以地质聚合物管状无机膜为载体的新型酶固定化策略。利用该膜材料介孔中存在的大量硅羟基和铝羟基结构,采用戊二醛交联法成功地将碳酸酐酶负载到该无机介孔膜中。固定化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复合膜的酶活性回收率可达63.7%。在稳定性测试中,该膜在连续使用30次后保持了67.8%的相对活性,在4℃下保存60 d后保持了52.0%的相对活性。在CO2捕集试验中,CO2捕集效率在固定化酶复合膜催化下提高了5.6倍。  相似文献   

7.
首次采用冷冻-真空吸附法在介孔材料SBA-15中固定了木瓜蛋白酶. 与普通的浸渍方法相比, 此法不仅可以制备高组装量的固定化酶, 每克载体固定量可达450 mg, 同时酶的活性仍然保持, 并得到较好的固定化酶性质(如高稳定性), 在90 ℃保温30 min仍保留70%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下,H2O2氧化对氯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发生偶联反应,反应产物醌型染料在505 nm处有最大吸收本研究依据维生素C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对-氯苯酚与4-氨基安替比林偶联反应体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其抑制作用与维生素C浓度成正比[2],建立一种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抑制法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植酸盐分子中磷酸基团与部分金属离子的强络合能力,通过微波合成法合成植酸钛纳米材料,并运用这种材料结合混合滴涂的方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成功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运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防止酶在固定化过程中生物活性的损害.此法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实现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玻碳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且对过氧化氢呈现出良好的催化还原作用,对H2O2检测的响应电流线性范围是6.67×10-7~4.73×10-5mol·L-1,线性相关系数R=0.9988(n=20),检测限为4.0×10-7mol·L-1(S/N=3),米氏常数(Kapp M)为0.036 mmol·L-1.所制得的生物传感器呈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用酶的电化学固定化方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聚邻苯二胺膜(HRP/PPD)电极-以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在该酶电极上的氧化为模型体系,讨论了有机物生物催化氧化的一般动力学模式以及影响酶电极检测的因素,邻苯二胺可在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存在下发生聚合,因而它在HRP/PPD电极上的氧化过程比对苯二酚的复杂,测定了不同电位对苯二酚在HRP/PPD电极上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该有机物检测的合适工作电位  相似文献   

11.
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合成聚-4-羟基苯乙烯基吡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合成了新型共轭聚合物----聚-4-羟基苯乙烯基吡啶,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氧化反应使底物中的苯环直接聚合. 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特性, 辣根过氧化物酶能有效地催化4-羟基苯乙烯基吡啶的聚 合反应.  相似文献   

12.
用酶的电化学固定化方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聚邻苯二胺膜(HRP/PPD)电极.以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在该酶电极上的氧化为模型体系,讨论了有机物生物催化氧化的一般动力学模式以及影响酶电极检测的因素.邻苯二胺可在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存在下发生聚合,因而它在HRP/PPD电极上的氧化过程比对苯二酚的复杂.测定了不同电位下对苯二酚在HRP/PPD电极上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该有机物检测的合适工作电位.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棉籽油合成生物柴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多种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的吸附效果,确定了以大孔吸附树脂D101为载体,采用先吸附后交联的方法固定脂肪酶。固定化后脂肪酶的稳定性得到较明显改善,最适反应温度50℃,最适反应pH值为8。确定了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棉籽油与甲醇转酯化反应合成生物柴油工艺条件,醇油比3∶1,含水量1.25%(V/V),加入质量比(酶量与固定化载体)0.48的固定化酶,反应介质辛烷,在40℃反应24h催化生物柴油的合成,最高转化率可达到65%。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海藻酸钠凝胶共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构建了快速检测葡萄糖含量的双酶级联反应器。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海藻酸钠凝胶的微观形貌及化学组成。同时,对固定化双酶级联催化的葡萄糖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应用于饮料样本检测中。该实验以酶促反应为基础,利用双酶级联反应的机理建立了高效专一的葡萄糖检测方法,为酶催化的生物检测实验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稀土介孔功能材料由于其在催化、吸附以及制备功能性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层状、六方、立方结构相的稀土掺杂和纯的稀土介孔功能材料相继被合成.文章系统综述了近几年来在稀土介孔功能材料合成以及提高其水热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原位反相共沉淀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Fe3O4(GO/Fe3O4)复合材料,以其为载体,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为交联剂运用共价固酶的方法固定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苯酚,2,4-二氧苯酚和两者混合溶液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固定化酶去除苯酚和2,4-对氯酚的混合溶液的理化性质和重复使用情况.结果表明:4次循环之后固定化酶还保留50%以上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在没有过氧化氢存在情况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N-3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位点的结合,形成了配合物,其形成常数为7.9×108 L·mol-1; N-3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结合,使得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荧光生色基团的微环境的极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王燕 《山东科学》2005,18(4):55-57
研究了有机溶剂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维生素C的氧化反应的特性。实验发现在异丙醇-水互溶体系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维生素C的反应速度加快,测定灵敏度提高,基于此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人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介孔材料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容量,因此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该文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TEM)和低温氮吸附等表征方法对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四甲氧基硅烷(TMOS)、CTAB量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比表面积及孔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介孔材料具有均匀可调的孔道、较大的孔容和很大的比表面积,是固定化酶的重要载体。其中,介孔分子筛SBA-15上含有大量具有化学活性的自由硅羟基,可以通过化学修饰引入功能化基团来改善SBA-15的表面微环境及其与生物酶分子的亲合作用,实现生物酶和载体材料的共价结合,进而提高固定化生物酶的催化活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得到了长足发展。此文综述了近年来介孔分子筛SBA-15的功能化改性及其酶固定化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NH2和-COOH功能化SBA-15在固定化生物酶上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