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图强 《科学通报》1986,31(15):1150-1150
燃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过程,各种组份的浓度和火焰的温度变化很快,用普通的手段难以追踪监测,更难以了解实际的基元化学反应过程。但是,利用激光技术则可对燃烧过程进行无扰动的、高灵敏度的、高空间分辨的瞬时测量。所获得的信息非常有用,象火焰的温度场,许多微量中间产物的检测及其分布,化学反应区域,污染物和烟炱的形成机理等等。  相似文献   

2.
林俊琛  陈禾兴  汤永松 《科学通报》1965,10(11):1018-1018
气体激射器的诞生迄今只有四年多,可是它的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气体的工作物质有品种多、波长范围广、不受温度的限制、并且可以连续工作等等优点。它的输出波长从1,642埃的紫外光经过可见光及红外一直到0.34毫米的亚毫米波,共有500多个波长。一般在气体中振荡条件的获得与固体工作物质不一样,激发粒子的产生主要是靠电子的非弹性碰撞,而电子的能量又是由外加电场来供给,即是气体放电。可见了解放电的机理是解决或改进激射器性能的关键问题,因而测量放电中的参量的变化是极有参考价值的。在1962年至1963年之间Patel  相似文献   

3.
施建青 《自然杂志》1995,17(6):360-360
无论是在天体物理中星际碰撞所产生的核,还是在重离子反应中入射粒子能量较高时形成的复合核,都具有较高的激发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热核”。近年来,随着重离子反应的实验数据的增加,有关热核性质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引入注目的课题,而其中热核电荷密度分布又是热核性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热核的亚稳定性,在实验  相似文献   

4.
李同保 《科学通报》1978,23(6):357-357
一、前 言 我国光度基准,是按国际计量委员会1948年和1967年的坎德拉定义建立起来的,与铂凝固点黑体比对,得到2045K副基准灯组后,借助兰玻璃(CC-10)作目视异色测光,从而建立了2356K副基准灯组和2859K工作基准灯组,在目视异色测光中借助于兰玻璃达到的色匹配,  相似文献   

5.
在基于电荷转移(charge transfer,CT)态的发光器件中,CT态的演化及其相互作用对器件发光有重要影响.将分子内CT态材料4-(Dicyanomethylene)-2-ter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in-4-yl-vinyl)-4H-pyran(DCJTB)以不同浓度掺杂于磷光主体材料1,3-bis(9-carbazolyl)benzene(m CP)中,通过测量器件电致发光的磁场效应(magnetoelectroluminescence,MEL),来研究器件中CT态及其相互作用.在±500 m T的磁场范围内,MEL曲线展示出奇特的变化:当掺杂浓度从高浓度(20%)降至低浓度(5%)时,低场部分从正转变为负;而高场部分没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均表现为缓慢下降.另外,在不同温度下MEL高低场部分的幅度都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器件中存在CT态的系间窜越、反向系间窜越过程,以及CT态间的湮灭过程,且这些过程受到掺杂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导致延迟发光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一○七个煤矿样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冰如 《科学通报》1985,30(1):27-27
一、引言煤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有机和无机的混合物,目前我国只是利用它的有机组分作为能源和原料,而对无机元素组分的研究、处理和利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煤中具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可用来研究成煤的地质条件,稀有金属的开发以及煤燃烧排放的有害元素对  相似文献   

7.
人体正常红外面部图像和温度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正常人体面部温度分布特点和规律,本研究使用红外热像技术对健康人体面部进行观察和计算机的面部热像图分析。我们共对116例健康人进行了观察,其中男性33例,女性83例,年龄为14~71岁。使  相似文献   

8.
西昆仑山崇测冰帽温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韬 《科学通报》1990,35(3):212-212
冰川温度场研究具有气候学意义,尤其在缺乏气象台站的地区更是如此。崇测冰帽位于藏西北高原,东经81°、北纬35°、顶部海拔6580m。1987年8月,沿冰帽主流线,从海拔6366—5950m作者对六个冰岩芯钻孔及旁边雪坑进行了冰温测量.在海拔6328m的S12岩芯孔内7—8m深处测到一16.4℃的冰温,为我国目前测到的最低冰温.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  相似文献   

9.
冷冻浓缩过程冰晶夹带溶质浓度分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冷冻浓缩过程冰晶夹带造成该技术推广使用受限制的问题,采用国内外描述相变微观结构的相场模型,将体系视为水和溶质二元系统,建立冷冻浓缩过程冰晶生长的数学模型,耦合溶质场,从微观上模拟冰晶形貌演变,分析冰晶夹带溶质浓度分布规律.探讨模拟结晶时间、过冷度及模拟初始温度对冰晶夹带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相符合.随着模拟结晶时间的延长,冰晶固液界面的溶质浓度增大,造成溶质夹带增加;过冷度小,溶质扩散率大,冰晶中溶质浓度小,过冷度越大,溶质向液相中扩散越不充分,冰晶中溶质浓度越大;模拟初始温度高,冰晶浓度分布小,模拟初始温度低时,其溶质浓度增大.适当控制这3种因素将减少冰晶的夹带率,降低冷冻浓缩过程的可溶性固形物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朱葆琳 《科学通报》1957,2(6):178-178
温度是化学反应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温度的高低常会直接影响到化学产品的收率。因此一船在工业上进行反应器设计的时候,总是希望反应过程能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路径就是予先通晓反应器内部的温度分布,这样就可以根据最理想的温度范围进行反应器设计。  相似文献   

11.
12.
我们知道,20世纪70年代末,MUFON(不明飞行物互助会)的调查主任雷蒙·福武雷写过4本有关贝蒂·安德雷亚松·卢卡奇特案例的书.这些故事中充满不可思议的异象,全都是在贝蒂·安德雷亚松·卢卡被催眠的状态下回忆起来的.她的“旅行”使人们立刻想到那不是普通的外星人劫持事件,更像是吸收人们进入组织的仪式.其中,也涉及到不少遗传方面研究的情节.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人的眼中,蚂蚁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小虫,而研究者却发现:对于一些种类的蝴蝶和植物来说,它们的生长繁衍离不开蚂蚁.  相似文献   

14.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80,25(15):698-698
黑洞吸积盘是常用来解释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的一种模型.迄今所发展的这种吸积盘模型,都是基于下列的能量方程的.ε=φ,(1)其中S为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在吸积物质中所产生的粘滞热,φ表示每单位体积的辐射冷却率.也就是说,方程(1)表示从吸积盘中一给定点上发出的辐射能流,就等于在相同点上的由  相似文献   

15.
周三庆 《科学通报》1991,36(19):1457-1457
具有磁荷和磁矩的中子星的静态外部度规的时间分量为式中为磁荷,P为磁矩,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中子星质量,r为中子星半径,c为光速。  相似文献   

16.
陈少华  刘俊新 《科学通报》2006,51(15):1757-1763
应用一种新型气升式重力出流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垃圾渗滤液. 试验结果表明: 当5天生化需氧量(BOD5)负荷小于1.71 kg/m3× d时, BOD5去除率大于99%, 出水BOD5小于35 mg/L; 当氨氮(NH4+-N)负荷为0.16~0.24 kg/m3× d, 且溶解氧(DO)控制在2.3~2.8 mg/L时, 出水NH4+-N小于15 mg/L; 但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去除率相对较低(70%~96%). 为了深入探讨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在MBR处理过程中的变化, 利用凝胶渗透层析(GPC)分析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分子量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主要分布在两个分子量范围: 大分子组分的峰值分子量(MWp)在11480~13182 Da之间, 小分子组分的MWp则在158~275 Da之间. 大分子组分很难被微生物降解, 但能被微滤膜截留; 小分子组分中的大多数有机物能被微生物降解, 但剩余的小分子物质能够透过微滤膜, 使得MBR处理出水中的SCOD较高.  相似文献   

17.
<正>生物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实现了从发现生物到"制造"生物的转变。作为一门高度工程化的综合类学科,合成生物学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在贾斯丁·帕哈拉博士和朱莉·勒高特两位"生物极客"的带领下,我国部分青少年却有幸近距离接触到了合成生物学。我们特地选取了参与活动的几所学校,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们谈谈通过这次  相似文献   

18.
“了解海牛信息.请调到AM1610频道。”美同水晶河(CrystalRiver)市郊的欢迎标语与众不同。更加奇特的是,当地市政府大厅前面还立着一座红白蓝相间的海牛雕像。放慢脚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恒热流条件下,用红外热成像法测量颗粒填充通道壁面温度分布的结果。发现加热壁面出现随机不均匀分布的相对高温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颗粒与加热壁面直接接触的区域流体流动速度偏低,甚至出现“滞止”区所致。这说明,由于壁面对颗粒堆积的自然限制,颗粒填充结构在壁面附近区域的孔隙率以及孔隙通道的大小和形状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由按面积加权所得的壁面平均温度计算Nu与Re关系,其变化规律有可能表明流体在孔隙内的流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徐济安 《科学通报》1979,24(23):1067-1067
在高温高压研究中,为了获得高温,一般,在高压腔内使用管式炉体,通过一对压砧引入电流,从而,在高压腔内部造成局部高温。如果,电流通过工作物质而发热,这样产生高温的加热方式,我们称之为直接加热;而电流只通过导电的管式炉壁,利用炉壁在大电流作用下发热产生的高温,我们称之为间接加热。实际上,任何直接加热都可以看作是无穷多个间接加热方式的组合。本文只讨论间接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