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代文人小说一般以典故的形式被宋词受容。婉约词人喜用爱情故事和神仙故事,在典故的使用上有艳化和俗化的倾向;豪放词人则常借历史人物、隐者名士和神话人物表现自己的英雄之气、文人之志以及不受约束的人格追求。词人对典故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的运用方法营造了不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影响了词作的风格,但都为宋词增添了浓厚的浪漫色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宋代文学重理性而轻情韵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朱桂新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0):134-135
中国古代文人画以古代文人“士大夫”为主体,推崇作品的文学性、娱乐性和神似观。随着时代更迭,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已经变得模糊,而文人画派那种返璞归真、摒弃华艳、大巧若拙、脱俗取真及作者必备多方面文化素养的独特体现,被职业画家与爱好者视为终身追求。文人画是一个没有固定成法、紧随时代风貌从而在中国绘画史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代话剧史上,吴祖光是位风格独异的作家,他吸收古典文艺尤其是古典诗词的意趣,创造了具有诗化特征的话剧风格。本文探讨了吴祖光话剧诗化倾向的生成原因,并从意境的开创、诗意的人物、主题的多义性及融诗词入剧等方面,对吴祖光的诗化倾向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莫言的人生经历使他的作品极具个性,莫言的小说运用了很多表现力极强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浓墨重彩的语言风格,给人以震撼力.他的作品创作追求真正的民间风格,而这点也成为莫言作品风格创作的主要思想和追求目标.莫言的作品正是具备这种独特的美丽,才会使其作品与读者之间产生如此大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张良诗"是历代诗词中以张良及其相关事件为核心或主题的一系列诗词的简称,在这些诗词中,作者突出地将诗词的主题聚焦在"博浪沙刺秦"、"黄石公授书"、"辅汉帝王师"以及"弃世归隐"这四组事件之上。历代文士通过对张良及其相关事件的吟咏,充分表达了他们深沉的历史情怀以及对自我人生的理性思索。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权德舆、韩愈两位中唐前后相续的文坛盟主的关系.认为虽然权、韩存在诸多交游的时空条件和思想基础,但终未见有文字上的往返,这反映了以权德舆为首的贞元后期的文人群体,重清检礼法,不与或少与浮薄、躁进的进士新贵来往的人事交往关系.其中既有政局变更的原因,也有艺术追求、人生意趣的不同等方面的因素.显露出中唐新旧交替文人代际间转换关系文坛新秀既保持着对前辈们的应有尊敬,也在不断地突出前辈的牢笼,为树立起自己的门庭大胆地拓展着.  相似文献   

7.
说文人收藏     
黄河 《世界博览》2014,(10):80-83
文人收藏与帝王收藏有明显的不同。区别在于。文人限于财力和地位等级差异,无法追求奢华与极尽穷工。只有追求简约和意趣。二零一四年五月九日北京翰海拍卖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中就充分体现了文人的收藏特色。  相似文献   

8.
《眷桃》历来被认为是许地山风格转向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但在塑造人物特剐是眷桃时,作者却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文中三个人物的纠葛使这部作品保持了其一贯的浓厚宗教精神和宗教气息的风格。表现了许地山对人生困境的深刻体验及其在佛教中找到的解脱之道。具体从春桃、刘向高和李茂承受的而又无法彻底摆脱的情感纠缠之苦说起。最终作者在佛教教义得到了人生的解脱和心灵的平静。  相似文献   

9.
"箫"是中国文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龚自珍诗词中被多次使用,且与"剑"形成了一对具有对比意义的组合.在龚自珍的诗中,"箫"常被看作是诗人忧国忧民和不被朝廷重用的幽怨之音.此外,龚诗中的"箫"还有更多的内涵:孤独的倾诉和另一种人生理想的寄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个体生命所生的忧叹,表现了对生命的珍惜,有着强烈的生命自主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符合人性要求的美好情感生活的热切向往与不懈追求以及由于社会现实的严酷性所带来的对美好爱情愿望难以实现的怨怒与哀伤,体现了作者的家国命运之悲,以及他们怀才不遇、个人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