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引种栽培的4年曼地亚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膜保护系统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O2水平降低,SOD,POX活性增强,Vc含量增加,使膜保护系统自由苊的清除能力加强,MDA含量下降,膜保护系统的适应性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四川大头茶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对低温的适应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电导法,测定了四川大头茶叶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并与其生境中之温度变化相比较,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对生长地低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RACE方法从曼地亚红豆衫中成功克隆到Tm13AH基因.该基因包含一个145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具有485个氨基酸,大小为54.6kD,等电点为pH8.81的蛋白质.序列同源性比对表明:它与其他种的羟化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为P450羟化酶家族的成员.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m13AH在叶中表达量高,在茎中表达量低,在果实中无表达.Tm13AH基因的克隆和分析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其在紫杉醇代谢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杏树1年生枝条为材料,对40个杏品种进行了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定杏抗寒性结果稳定、可靠。以-24~-40℃处理的电解质渗出率,配以Logistic方程、多数品种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方程代表的“S”型曲线拐点可以看作是杏休眠枝的临界致死温度,对40个样本用恢复生长法验证与LT50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人工栽培的桅子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脱落酸、赤霉素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降低的同时,脱落酸含量上升,赤霉素含量下降,尤其值得引起关注的是脱落酸含量与工赤霉素含量的比值(记为k)的变化表现出与低温半致死温度更密切的关系(R=-0.9920),因此在抗寒锻炼中不同激素间的配比和平衡调节比单一类型激素的变化更为重要,k的增大与抗寒性加强关系极其密切。  相似文献   

6.
云锦杜鹃低温半致死温度对自然降温的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锦杜鹃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膜保护系统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使膜保护系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水平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膜保护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降低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修美玲 《广西科学》2020,27(1):76-83
彩叶类凤梨大多原产于热带地区。本研究设定了温度梯度实验,测试彩叶类凤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适应性。结合上海市冬夏季节的温度变化情况,分别设定了8个高温温度梯度(35-70℃,间隔5℃)和7个低温温度梯度(-25-5℃,间隔5℃),测定彩叶类凤梨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电解质渗出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其高温、低温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15种彩叶类凤梨叶片电解质渗出率与处理温度均呈S型曲线回归,拟合度较高。光萼荷属植物表现出高温半致死温度较高且低温半致死温度较低的特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半致死温度测定法可作为鉴定不同凤梨品种抗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结果能为彩叶类凤梨的耐寒和耐热品种选择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水分和渗透调节物质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叶片饱和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 含量增加。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光照条件下的3年生曼地亚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抗寒力的变化及其内源激素的调控,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曼地亚红豆杉抗寒力强弱的顺序为:自然光,1层遮荫,2层遮荫。在自然降温过程中,自然光下植株叶片抗寒力的提高主要与ABA含量增加及ZRs含量下降有关;1层遮荫抗寒力提高主要与ABA含量增加及GA含量下降有关;2层遮荫抗寒力提高主要与IAA含量下降和ABA含量上升有关。其中,ABA含量与抗寒力强弱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膜代谢及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不同光强下的3年生曼地亚红豆杉(Taxus cv.Hicksii)为材料,并以自然光作为对照,探讨了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膜代谢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层遮荫较对照提高了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抗氧化物质ASA(ascorbic acid抗坏血酸)的含量,降低了O2.-产生速率、MDA(malondialdehyde 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从而使膜脂过氧化维持在一定水平。而二层遮荫下的叶片CAT活性较对照明显增强,但由于SOD、POD酶活性及ASA含量均较对照降低,而使O2.-产生速率、MDA含量上升,细胞膜相对透性有所增加。结果表明,一层遮荫(50.0%的透光率)提高了曼地亚红豆杉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是曼地亚红豆杉在重庆低海拔地区种植的最适宜的光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曼地亚红豆杉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3年生曼地亚红豆杉幼苗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自然光、1层遮荫、2层遮荫条件下生长的曼地亚红豆杉光饱和点分别为:887μmol·m-2·s-1,763μmol·m-2·s-1,650μmol·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117μmol·m-2·s-1,96μmol·m-2·s-1和87μmol·m-2·s-1.遮荫增加了幼苗叶绿素含量,而叶绿素a的含量A与叶绿素b的含量B的比值降低,光呼吸速率升高,暗呼吸速率降低.1层遮荫下生长的幼苗叶绿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叶片厚度、叶面积及生物量最高.1层遮荫(50%透光率)的环境是曼地亚红豆杉在重庆低海拔地区较适宜的光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胁迫对曼地亚红豆杉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引种栽培的3年生曼地亚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曼地亚红豆杉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的降幅比叶绿素b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升高。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以上,有利于曼地亚红豆杉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应用LTS-21型制冷机测量固体低温热导率的装置和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消除了由于调节温度所产生的附加温差,在20-280K温度范围内得到了与给出的曲线较好符合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测定了W9M03Cr4V材料在80K-300K的低温热导率,冷却介质采用液氮,试验采用稳态法。并使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金属材料低温热导测试装置”。该试验数据精确度高。为高速钢刀具深冷处理的计算机模拟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同时填补了该材料低温参数的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5.
低温对两种油茶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油茶和湖南油茶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温度梯度下,两种油茶幼苗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油茶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温度使两种油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所下降,但影响不明显.(2)低温处理后,广西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0℃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5℃时最高;两种油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在20℃时最高;广西油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5℃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0℃时最高.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在适于中华鳖胚胎发育的温度范围(24~35℃)内,各温度条件下的孵化率与孵化周期,及提高中华鳖低温(24~27℃)孵化率的温度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的变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其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脱落酸(ABA)含量和ABA/GA增加,赤霉素(GA)、生长素(IAA)含量下降,它们与其抗寒力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玉米素核甘(ZR)含量先降后升,与冬芽萌发有关。可见植物激素通过某种平衡状态启动抗寒基因表达和维持膜结构功能的稳定在植物抗寒性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提高绞股蓝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分别探讨了不同光温、激素、储存、低温层积和短时低温等处理对其的影响.光温处理结果表明,绞股蓝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是15~25 ℃,光照可适当提高萌发率,但在最适温度20 ℃时,萌发率最高也仅为(31.54±2.04)%;激素处理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如6-BA和玉米素)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赤霉素中GA3对其萌发没有显示出促进效果,但GA4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54.00±2.65)%;在18 ℃下,储存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一定的存放时间有利于打破其自身休眠机制,但时间过长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甚至不再萌发;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对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低温层积90 d的种子在光照下的萌发率是最高的,仅能达到(34.26±3.21)%;短时低温处理结果表明,5,10,15 ℃条件下湿藏9 d后,绞股蓝种子的萌率分别可以提高到(73.06±2.12)%,(83.14±3.25)%和(72.13±3.52)%.储存处理与储存后短时低温处理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绞股蓝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而短时低温层积对长时间存放的种子也有一定的萌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松林  汪魁  赵明阶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6):15597-15602
多孔介质具有复杂的内部孔隙结构,其固体基质的组成成分、内部孔隙的几何形状及其赋存于内部孔隙的液体成分都对多孔介质的电导率有较大影响,因此很难对其导电特性进行准确表征。多孔介质内部孔隙的不规则性表现出极强的分形特性,其分形维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多孔介质的内部微观结构特征,且分形几何理论已经被用于多孔介质输运特性的研究中。为进一步丰富多孔介质电导率模型,促进对微观物理结构如何影响其宏观电导性的理解,本文基于分形理论,以多孔介质微结构参数(孔隙度、孔隙分形维数和曲率分形维数)为基础,建立了多孔介质的电导率模型。以现有试验数据为基础,对推导电导率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该电导率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