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造成蔬菜农药残留量大的原因,主要是有些菜农不注意农业综合防治措施,生态防治、物理防治方法运用较少.一旦农作物发病,又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违反农药使用规定,随意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残留禁用农药,没有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上市.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7月间,农业部对北京市进行了2004年第三次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抽检时意外发现,一直在市民心中声望很高的北京市小汤山地区地热开发公司生产的蔬菜也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  相似文献   

3.
江河 《科学之友》2006,(12):72-72
造成蔬菜农药残留量大的原因,主要是有些菜农不注意农业综合防治措施,生态防治、物理防治方法运用较少。一旦农作物发病,又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违反农药使用规定,随意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残留禁用农药,没有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上市。近年来,因农药残留超标而引起中毒的事件也常有发生。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05年产品质量抽查结果,  相似文献   

4.
农药白血病是农药对人浸染后造成的病症。在我国农村40~50%的白血病与农药直接有关,国内外近年来农药导致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这种病以儿童居多的原因是,一些农药或除草剂中的苯类衍生物抑制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导致染色体的突变,儿童的免疫能力、抵抗能力、解毒能力均比成年人弱,破坏其造血系统后,使白细胞发生突变,引发了白血病。另据美国专家对洛杉矶市267例家庭调查发现,父母经常使用农药杀虫剂,便可增加儿童得白血病的机会。在庭院给花卉或其它植物施用农药的儿童,发病率则相对上升。经常使用农药的家庭,在选用农药时要注意购买那些"低毒、高效、残留期短"的农药,尤其是植物农药。植物农药亦可起到化学农药防治农作物  相似文献   

5.
老诚 《科学之友》2007,(21):64-65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这也许是人们最经常说的饮食箴言.但是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比起其他食品问题,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更让消费者担心,那就是农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农药残留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黑龙江黑河的洛女士问:近日,一篇讲述"反季节蔬果危害"的文章在网上热传。这篇文章言之凿凿地称,反季节蔬果的种植过程,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安全。农民种植时为了达到高产和稳产,往往会过量使用高毒农药和催熟激素。反季蔬果真的不敢吃吗?@专家解答:即使是应季的蔬果,在种植过程中也会使用农药,存在农药残留是正常的,而且存在并不等于超标或者过量,也不能说明吃了反季节水果会对身体有损害。而且,一般水果只要规范种植,农药残留都不会超标,正常食用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也许你正为食物里残存的农药而忧心忡忡,但是,当一位生物学家告诉你,我们所吃的食品本身所包含的毒素要比人造农药的残留高出1000倍时,你有何感想?也许你小心翼翼唯恐从医院里沾染上各种有害病菌,可事实上你从自己口袋的钱币上得到的病菌远甚于你从医院里得到的  相似文献   

8.
化学农药防治是保障农作物免受病虫灾害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而导致的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和次要害虫再猖獗等"3R"问题仍十分突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优质、洁净的农产品已成为市民的必然需求。因此如何解决农业生产、害虫防治和农产品安全之间的矛盾,改进农业害虫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量,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污染,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呼声,也是农业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科技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药残留带来的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这也许是人们最经常说的饮食箴言。但是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比起其他食品问题,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更让消费者担心,那就是农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农药残留对我们的影响。农药包括用于杀虫、除草、灭菌以及控制可能毁坏农作物的鸟兽的一系列药品。现代农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吗     
老诚 《科学之友》2007,(11A):65-65
一些农药是内吸收的,这意味着它们会被整个水果或蔬菜吸收。 烹饪水果和蔬菜一般会减少农药残留,因为烹饪过程中化学物质会被分解。 有37种农药在英国被禁止使用,在欧盟国家登记的1000种农药中,10年来有50%被逐步淘汰。  相似文献   

11.
苯丙氨酸镁配合物对磷酯键的水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苯丙氨酸镁配合物, 并就该配合物对磷酯键的水解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磷酸对硝基苯酯的表观水解速率常数达7.45×10-2 min-1; 能将质粒DNA水解成不同分子量的片段; 对某些有机磷农药也有很好的水解效果, 在48 h内对氧乐果的水解率可达100%, 甲胺磷、敌敌畏和乐果的水解率分别为71.11%, 55.34%和49.05%. 因此, 苯丙氨酸镁配合物在农业上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产量, 还将有助于减少有机磷农药的残留.  相似文献   

12.
正平时我们在做菜的时候,即使每次都选择营养丰富的食材,但如果烹调方式不合理,营养也会偷偷溜走,以下这些偷走食物营养的"神秘大盗",你都知道吗?果蔬全削皮很多人怕蔬菜表皮有农药残留,一般会削皮后再烹调,比如茄子皮、西葫芦皮、萝卜皮等。事实上,蔬菜表皮中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叶绿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等多种营养物质,削皮后再吃会丢掉很多营养素。为减少农药残留,最好先在水龙头下用力搓洗果蔬,外表"结实"的瓜果还可用小刷子刷洗,  相似文献   

13.
科技真是把双刃剑。在科技突飞猛进、造福人类的同时,各种危害也日渐显现。譬如,人类发明农药和化肥后,在享受它们带来的种种便利之时,也面临着农药残留和土壤板结等各种难题。随着时代进步,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孵化下,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种类似农药和化肥带给人们的难题接踵而来。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诸多美好的同时,又随之产生许多顾虑:这些新产品会不会有危害?如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的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在维系我国粮食安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生产中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不仅导致资源浪费和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引发耕地肥力下降、土壤生态退化、农田面源污染、肥药残留超标等严重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致使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针对我国马铃薯种植中化肥农药使用的现状,本文详细剖析了肥药使用过量、利用率低下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减施增效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借鉴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提出了加快制定肥药限量国家标准、研发肥料农药高效利用及替代技术、研制智能精准控施机械以及开展区域性技术集成研究等具体应对策略和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老诚 《科学之友》2007,(11A):64-65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这也许是人们最经常说的饮食箴言。但是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比起其他食品问题,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更让消费者担心,那就是农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农药残留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期在海南毒豇豆、广西的毒白菜之后,接着又发生了青岛的“问题韭菜”。由农药残留而引发的伤人事件接踵而至,成为继矿难、高房价和分配不公之后的社会顽疾。  相似文献   

17.
环保型烯酰吗啉纳米农药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建辉  黄可龙  王跃龙  刘素琴 《科学通报》2004,49(23):2416-2421
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对纳米TiO2/Ag光催化剂表面进行了修饰, 研究了改性前后催化剂对烯酰吗啉的吸附行为. 以TiO2/Ag, SDS改性TiO2/Ag, TiO2和空白为光催化载体, 农药烯酰吗啉为有效成分, 制备了4种模拟的水基性农药制剂, 将其直接涂膜于玻璃片上, 于太阳光下进行光降解实验. 当制剂中烯酰吗啉含量为1.2%, 太阳光降解5 d, 烯酰吗啉降解率分别为71.5%, 68.0%, 45.5%和28.3%. 用小白菜做作物残留毒性试验, 用烯酰吗啉含量为10%的纳米制剂稀释后喷洒于作物上, 在太阳光下降解8 d后, 其中农药分解率达97.3%, 半衰期为2.80 d. 纳米农药制剂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在相同条件下其毒力是原药毒力的1.235倍, 是乳油制剂毒力的1.245倍.  相似文献   

18.
新鲜果蔬历来是百姓日常饮食的必备品。然而,伴随着农药的大面积使用.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重点问题。医学研究表明,人群致癌因素中,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约占64%,而有毒有机物约占有毒化学物质的95%以上。农残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中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薛南冬  王洪波  徐晓白 《科学通报》2005,50(22):2441-2449
康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值得重视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类能使人类和生物的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的特殊外来物质, 它对人类和生物的荷尔蒙分泌机能有极大的破坏性, 并可能给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本文以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环境中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为重点, 对水环境中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问题产生的背景、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特点、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对人和野生生物的有害影响及其影响机理, 以及水环境中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降解途径和监测方法等作了评述. 认为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对水环境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杨忠莲  高宝玉  岳钦艳 《科学通报》2011,56(14):1103-1111
研究了初始pH和投加量对AlCl3和聚合氯化铝(PAC)在黄河水混凝过程中混凝效果的影响, 并对出水中的残留铝进行了分离试验. 结果表明, PAC 对黄河水混凝效果更好, 且在碱性条件下对初始pH 改变较少. 在投加量为15 mg/L、溶液初始pH 为6.0 时, AlCl3 和PAC 对黄河水中浊度、UV254 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较高. 2 种混凝剂在黄河水处理中最佳投加量是15 mg/L, 最佳初始pH是6.0; 出水中有机物大部分是亲水性的, 增加投加量以及中性和偏碱性条件利于去除疏水性有机物; PAC 中的铝不易残留余铝率较低, 2 种混凝剂中的铝在投加量11~15 mg/L、初始pH 为8.0 左右残留较少. 混凝出水中残留铝中大部分是总溶解性铝, 总溶解性铝中溶解性有机铝成分最大, 溶解性单体铝主要以无机单体铝为主. 在投加量10~15 mg/L,初始pH 为7.0~8.5 下可有效控制残留铝含量. PAC 混凝出水溶解性有机铝含量较高, 其他几种组分残留铝较低, 且能有效降低毒性较大的溶解性铝和溶解性单体铝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