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遂宁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四川遂宁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为该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环境地质依据。通过野外及室内资料收集、整理,调查和研究了遂宁市的环境地质背景,发现该市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不稳定斜坡。通过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划分出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和不易发两类地区。通过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易损性的量化指标(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坡度、降雨、坡高、人类工程活动、斜坡变形破坏特征、死亡及受威胁人数、直接或潜在经济损失等)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涪江以西构造剥蚀侵蚀丘陵区及涪江以东构造剥蚀丘陵区为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而涪江侵蚀堆积河谷平坝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陕南汉丹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及分布规律,为其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历史和遥感等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 汉丹江流域可以划分为6个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时间、空间分布规律明显.结论 针对汉丹江流域丰水年和枯水年时间变化特点,地带性侵蚀规律,在低山丘陵区以营造生态林为主,在河谷平川区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为主,在高山中山区以预防保护,生态自我修复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地貌分区和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南岛地貌单元可分为地貌区、地貌亚区、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微地貌4级.全岛有北部台地平原区和南部山地丘陵区2个地貌区,包括14个地貌亚区.岛内均有台地、山地、阶地、丘陵以及平原,但以台地和山地为主.考虑外营力种类和作用方向以及地貌发育历史,在海南岛内可划出5种地貌成因类型:即1) 侵蚀、剥蚀构造地貌、2) 剥蚀侵蚀地貌、3)河积地貌、4)海成地貌、5)火山地貌.  相似文献   

4.
基于126个县域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指标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1980—2012年河南省县域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并结合全国耕作制度分区测算粮食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县域粮食单产波动性增加,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先增大后缩小,县域粮食单产分布由正偏态转为负偏态,集聚程度先增强后减弱;2)县域粮食单产空间自相关显著,粮食单产"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明显,粮食单产增加量自东向西阶梯性递减,东部平原县域的粮食单产增加显著;3)1980—2012年县域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局部分异显著,显著高高集聚(HH)类型区集中在黄淮平原东部和冀鲁豫低洼平原东北部,显著低低集聚(LL)类型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地丘陵区和黄海平原区西部;4)将河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11个二级增产类型区,鄂豫皖丘陵山地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的粮食单产增产潜力大;河南省总增产潜力约为1.27×107 t,黄淮平原区>鄂豫皖丘陵山地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豫西山地丘陵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MODIS数据,结合气象站实测资料,应用SEBS模型,对柳林泉域蒸散发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柳林泉域2001—2004年蒸散发量总体趋势平稳。在时间序列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蒸散发量月值随温度呈指数增长,降水峰值相对于蒸散发量峰值滞后,平均滞后2个月。在空间分布上,蒸散发量与土壤覆盖类型和地貌单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东部低中山区林地覆盖率高,蒸散发量大;西部堆积侵蚀丘陵区灌木丛覆盖稀疏,蒸散发量最小;中部山间河谷阶地区多为农田和城市,蒸散发量介于两者之间。对蒸散发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高程、气温、坡度。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溶蚀,以及崩塌、堆积等作用下形成。贵州兴义的锥状喀斯特地貌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其中的西峰林主要由纳灰的峰林盆地和西侧连片的峰丛洼地构成。按照Davis地貌演化学说,峰林出现的时间较峰丛晚,但是纳灰峰丛和西侧峰林却毗邻发育,很难以此学说进行解释。本文从岩性、构造,地势及水文因素上进行分析发现:能量的差异性输入才是同一地区出现地貌同期异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扶贫现状,贫困村已成为国家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本文以连片特困区扶贫重点县——重庆市黔江区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单元,在系统设计贫困村多维识别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组合权重的赋权方法和综合指数法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贫困村多维测算模型具体算法,详细论证了贫困村多维测算模型的设计思路及关键,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模型实现了可视化,得到了研究区多维度下各贫困村的相对贫困程度的空间分布。最后将测算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河流输沙量计算出三峡地区短周期的剥蚀速率为0.084 mm/a,将剥蚀速率、下切速率以及隆升速率对比研究,确定了长江流域三峡段极短周期内下切速率与地表隆升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得出侵蚀基准面及气候变化的约束系数大约是0.4.基于前人对三峡地区一级阶地的数据,计算出一级阶地的下切速率约为3.025 mm/a.现代地壳变形测量和GPS测量结果,发现黄陵穹隆现今地表相对于周边地区其地表隆升速率最大可达5~10 mm/a.取其平均值7.5 mm/a作为三峡地区极短周期的地表隆升速率,对比分析三峡地区剥蚀速率、下切速率与隆升速率,结果该区隆升速率大于剥蚀速率,大约是剥蚀速率的89倍;下切速率也大于剥蚀速率,大约是剥蚀速率的36倍;隆升速率同样大于下切速率,大约是下切速率的2.5倍.三峡地区隆升大于剥蚀,也大于下切速率,三峡地区地表仍然在不断地升高;而地表剥蚀速率小于下切速率,地表切割进一步加深,因此地貌出现高低起伏、山高谷深的形态,并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海洋局"908"专项的最新海底地形资料,分析中国近海海底地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近岸海底地形继承了陆地地形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海底地形坡降为0.2‰~1.6‰,平均坡降约0.8‰,等深线基本平行于海岸展布,河口区呈舌状向海展布。海底地形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呈两窿两坳的南、北分带特征,并在不同沉积环境和复杂水动力条件下塑造出沉降盆地型、挤压隆起型、沉积改造型和过渡型等4种类型。沉降盆地型和挤压隆起型地形起伏小,沉积物以细粒为主,水流方向单一,易发育海湾堆积平原和水下堆积岸坡等堆积型地貌,同属构造成因的地形;沉积改造型地形起伏较大,沉积物以粗粒为主,多在陆源补给丰富的河口和潮流辐聚区发育大型潮流沙脊,全新统沉积层巨厚,受潮流、径流、海流的后期改造作用明显;过渡型地形陡缓不均,沉积物颗粒不均匀混合,近岸发育阶地状陡坎,远岸发育陆架平原等侵蚀—堆积型地貌,为断陷地块不完全发育和多期次海侵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庆深气田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火山岩气藏呈现出以孤立火山机构控藏的特征.火山机构的横向分布规律及其预测成为火山岩勘探开发的难点.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开展了精细的火山岩地层结构对比研究,发现火山喷发受深大断裂控制,具有横向迁移和纵向多旋回叠置的特征.根据火山机构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其地质指示意义,将火山机构分为层状火山、平状火山、歪斜火山、熔岩穹窿、破火山五大类.层状火山和歪斜火山指示了火山沿构造断裂带大规模的爆发与喷溢,形成了大面积广泛发育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互层的地层,构成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的主体.火山机构错叠连片,火山岩储层发育.平状火山指示了火山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风化壳储层发育,可形成高产的火山岩气藏.破火山口和熔岩穹窿指示了火山活动的局部性,破火山是局部火山能量瞬间快速的释放,形成大量的火山碎屑堆积,以致密储层发育为特征;熔岩穹窿是火山作用后期的产物,储层发育,但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11.
估算我国河流每年向海输沙达22亿吨左右,其中渤海容纳总量的66.5%,东海27.7%,南海5.5%,黄海0.3%。黄河输沙约占一半,小于4φ的颗粒达80—90%,泥沙扩散较远,从而对我国长江口以北的海岸和浅海水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沿岸各地貌的类型,规模和特点明显地受到各河流入海泥沙的数量和性状的影响,而河流输沙口,即河口的迁移则制约了地貌发育的态势。当输沙口向海延伸或向陆退缩时,以三角洲为核心的地貌组合发生整体迂移,可造成新、老地貌组合互相叠加现象,这是一种渐变过程。当河流输沙口在较大范围内摆动时,就导致了入海泥沙在空间上的突然转换,原河口附近的堆积地貌组合因受侵蚀而退化,而在新河口处开始发育新的堆积地貌组合,其过程  相似文献   

12.
汶川(Ms 8.0)地震驱动的构造抬升作用和滑坡、泥石流剥蚀作用如何影响龙门山的地貌生长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作者以位于汶川地震震中位置的映秀红椿沟泥石流为例,利用野外实测资料、航片和数字高程资料,开展了红椿沟流域汶川地震驱动的构造抬升与滑坡、泥石流的表面侵蚀过程及其对龙门山地貌生长约束方面的定量研究,获得以下初步认识:(1)红椿沟位于汶川地震震中区的高山峡谷,发震断裂——北川断裂从该沟切过。(2)汶川地震触发的同震滑坡体积达3.800 1×106 m3,是震前滑坡量的3倍。(3)2010-08-13和2010-08-18强降雨形成的震后泥石流体积为0.705×106 m3,表明震后强降雨使同震滑坡量的20%转化为泥石流。(4)红椿沟泥石流将0.485×106 m3固体物质输入岷江河道(主河),导致河道变窄、河床升高、河床比降增大。(5)冲入河道量与同震滑坡量之间的转化率约为13%,冲入河道量与泥石流量之间的转化率为70%。(6)在红椿沟流域同震的滑坡体积(3.800 1×106 m3)小于同震的构造抬升体积(6.67×106 m3),仅有约57%的构造抬升量转化为滑坡量,表明以逆冲-走滑作用为特征的汶川地震所导致的构造抬升量大于滑坡量,将使龙门山地貌产生新的抬升和生长。  相似文献   

13.
基于ASTER-GDEM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地势起伏度、条带分析及面积-高程积分三种方法,探讨了浙江东部四明山山地地貌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四明山由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影响,主体呈NE-SW向展布,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的面积分别占0.6%、16.2%、32.7%和50.5%,山地起伏度较小(平均约81m).条带分析表明,山顶残存有多处面积大小不等的古夷平面,它们的高程与玄武岩台地的高程基本一致,南部高出北部约300 m.山地各子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分析表明,HI值在0~0.35、0.35~0.45和0.45~0.60区间段分别占47.31%、30.58%和22.11%,分别对应老年期、壮年(偏老)期和壮年期的地貌发育阶段.山地目前主要受外力剥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优质发展是实现乡村旅游政治社会功能的基础,效率是乡村旅游优质发展的基本参照.以洛阳市375个旅游村数据调研为基础,结合地理数据、交通数据,采用Bootstrap DEA-Tobit两步法,围绕乡村旅游资源的配置效率、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洛阳市乡村旅游综合效率平均值达到0.411,效率水平偏低,整体处于以要素集聚和规模扩展为主的粗放发展阶段;Morans'I为0.339 6,乡村旅游效率有显著空间自相关现象;HH型主要以组团形式分布在市域西南部深山区县,LH和LL型主要分布在洛阳市区近郊和远郊;交通因素、人居环境、集聚效应以及村庄贫困状况显著影响乡村旅游效率,但各因素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具体因素折射出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城乡格局、乡村治理体制等对乡村旅游系统运行和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研究区内地貌和第四系地层的成因类型、特征及时代;初步探讨了本区新构造运动的特点、第四纪古地理的演变及附近地区的冰期问题。区内有一级由新第三纪红层构成的剥蚀面(相对高度约500米)和六级阶地(相对高度分别为5—8米、13—25米、45—50米、50—80米、100—170米和216—300米)。阶地面的变形及阶地类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直接反映出本区新构造运动的特点、方向和幅度。本区新构造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运动类型由新第三纪一下更新世的挠曲运动转变为以后的振荡运动;②振荡运动以上升占绝对优势;③振荡运动幅度愈来愈小,每一运动旋迥的周期愈来愈快;④近乎南北走向的隆起带与相对凹陷带相间排列;⑤不等量上升。对本区最老的第四系地层——“安宁系”,作者根据其时代及分布范围,建议改用“安宁段”一词更为确切。根据Ⅳ级阶地上开始有风成黄土的堆积,作者认为此级阶地才是其正的马兰期阶地。对本区黄土的厚度,作者估计一般为40—80米。根据本区地貌、第四纪地层、气候及新构造运动的资料,本文初步探讨了本区第四纪古地理的发展过程,对本区地文期作了初步的划分。根据本区冰水堆积物及南部山地冰川遗迹的存在,作者指出南部山地有过一次可以肯定的冰期,其时代属下更新世的中期。本文附“兰州河谷盆地第四纪地质发展史简表”,及“兰州河谷盆地第四系地层概略图”各一张。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北黄海北部特色滩涂型海洋牧场建设,本研究对北黄海大鹿岛附近海域海洋牧场本底地质环境开展调查评估,利用高分辨率声学探测设备获取研究海域的精密水深数据和浅地层剖面数据;利用现场和实验室结合的方法测定海水理化参数;利用筛析法、激光粒度仪测试方法确定沉积物类型和粒度特征,最终通过分析研究区海底地形地貌、海水水质状况和沉积物分布特征对本底地质环境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目标海域测量水深为1-29 m,平均水深为16 m,海底地形整体表现为平缓的近岸缓坡,地貌以水下侵蚀堆积地貌为主;海底浅地层剖面中U1声学地层清晰连续,全区可追踪,厚度约6 m且变化不大;海水水质良好,主要处于Ⅱ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类型均为砂,沉积物组分变化不大,砂组分占绝对优势,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主要与沉积物物源条件及辽南沿岸流、海域潮流等因素有关。综合分析认为,北黄海大鹿岛附近海域水深适宜,地形较为平坦,水质环境良好,以砂质浅滩沉积为主,适于滩涂型海洋牧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