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奥地利一个专门负责做家务的机器人竟然在家“自焚”了。如果属实,这将是世界上已知的首例机器“自杀”事件。但目前,机器人“自杀”的原因仍然成谜,当地媒体认为,机器人是因为厌倦了为人类服务的单调生活,才决定用这种残酷的方法了此余生。  相似文献   

2.
我,机器人     
剧情简介:公元2035年,智能型机器人已被人类广泛利用。作为最好的生产工具和人类伙伴,机器人在各个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由于众所周知的机器人“三大安全法则”的限制,人类对这些能够胜任各种工作且毫无怨言的伙伴充满信任,它们中的很多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的组成成员。总部位于芝加哥的USR公司开发出更先进的NS-5型超能机器人,并计划达到平均每5人便可拥有1个。然而就在新产品上市前夕,机器人的创造者阿尔弗莱德·朗宁博士却在公司内离奇自杀。  相似文献   

3.
香港名导演弃豪宅住陋屋,挑泉水、卖面条 他曾是香港知名导演,如今却隐居在北碚一偏远的小镇卖面条。余积廉的转型,就像他电影里的人物一样传奇。虽然已是老人,但在这个偏远山  相似文献   

4.
韩国的麻浦大桥曾经恶名昭著,因为自从大桥建成后,先后有几百个人从栏杆边飞身而下,命丧桥底。大家因此称这座桥为"自杀大桥":认为它是不吉利的化身,附近的居民甚至宁愿绕远路,也不愿从这座大桥上经过。奇怪的是,就在大家谈麻浦大桥色变时,一位拾荒的老人却开始频繁地在大桥上出现。老人年龄很大了,瘦  相似文献   

5.
我,机器人     
剧情简介: 公元2035年,智能型机器人已被人类广泛利用.作为最好的生产工具和人类伙伴,机器人在各个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由于众所周知的机器人"三大安全法则"的限制,人类对这些能够胜任各种工作且毫无怨言的伙伴充满信任,它们中的很多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的组成成员.总部位于芝加哥的USR公司开发出更先进的NS-5型超能机器人,并计划达到平均每5人便可拥有1个.然而就在新产品上市前夕,机器人的创造者阿尔弗莱德·朗宁博士却在公司内离奇自杀.  相似文献   

6.
自杀干预     
《科学大观园》2005,(1):48-49
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昨日悄悄结束。150名来自全国高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学习如何预防大生自杀。他们学到的方法出乎意料:让咨询者自己学会解决自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机器保姆     
周菌 《科学大观园》2010,(18):74-75
在人口老龄化、无暇照顾病人和子女的现代社会中,一位会看护老人和孩子的机器人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大希望。而科学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机器人满足各种服务对象的需要,无论他是老年痴呆症患者还是失去部分行动能力的中风病人或是有自闭症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平昌冬奥会火炬传递,韩国科学技术学院研发的一款人形机器人HUBO成为一名火炬手,创造机器人传递圣火的首个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9.
"我国每年因自杀而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的儿童达到16余万,"这个来自<健康报>的数字触目惊心.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1/3自杀致死的人并不存在精神障碍,60%自杀未遂的人属于冲动性自杀.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一名叫金刚的护林员到湖头的林区去巡视。他突然在湖面上看见了一个漂浮的物体。这个物体和他的距离约有四五百米远,初步判断长度有船的两倍。他看到这个物体只露出了一个黑色的脊背,一直在缓慢地移动,由于天色已晚,渐渐就看不清楚了。两年之后的一个夏天,金刚再次到一个护林站去,下午四五点,当他无意中向湖面上望去的时候,突然又看到这个似曾相识的东西。然而,当他把这件事告诉当地的一位老人后,却遭到了严厉的训斥。那位老人似乎对水中的怪物了如指掌,却叮嘱金刚不许外传。老人属于湖边一个特殊的部落,他们称自己为图瓦人,是成吉思…  相似文献   

11.
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怀疑人类会被机器人所取代的可能性了,但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是联想到机器人会灭亡人类。而我觉得如果不是由于灾难等因素, 人类是可以自由发展下去的。机器人并不是通过与人类的战争取得世界的主宰权,而是人类本身进化成了机器人。  相似文献   

12.
<正>实际上,迄今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机器人有任何“觉醒”的迹象。因此,与以往劳动安全问题相比,机器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可夸大机器人安全问题。近日,美国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的一名工程师在维修机器人时被抓伤。与以往类似的机器人安全事故一样,该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甚至用“机器人暴起伤人”“机器人突然袭击”之类的标题吸引公众眼球。实际上,所有的劳动场所尤其是现代化工厂,均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管理方历来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每年近6万青少年自杀死亡不久前,北京某高校生命教育学院有一名学生自杀。在今年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透露,从2005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北京高校已经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2005年8月20日下午,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孟懿,从就读的教学楼7楼纵身跳下。26岁的他留下的遗书中充斥着失望、抑郁,他甚至把自己的性格批评为“怯懦,随风倒”。2005年6月21日,因为母亲没有给买偶像张国荣的CD,并说了张国荣的一些坏话,辽宁大连16岁的小梅在家中自杀身亡。而小梅生前曾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  相似文献   

14.
正在日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内蒙古的沙漠中,在漫漫黄沙中播撒和平友谊之种。距北京约600公里,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库布其沙漠腹地,有一个地方叫恩格贝。27年前,这里荒凉贫瘠,30万亩土地不见人烟;27年后的今天,这里风景秀丽,人们争相观光,成为知名的生态旅游区。这个沙漠里的绿色奇迹与日本老人远山正瑛和他带领的数千名日本志愿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杀是我们不能忍受的损失,它给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应邀前来"大学生抑郁与自杀预防与处理培训班"讲学的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心理咨询与会诊中心主任Louise Douce教授的这个观点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3,(14):63-63
2013年8月,日本科学家研制的聊天机器人Kirobo将入主太空,首次实现机器人与宇航员之间的太空对话。Kirobo的研制人员在东京举行了演示会,向记者们演示Kirobo的语言能力,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演示过程中,丰田公司的项目经理片冈文纪问Kirobo它的梦想是什么。Kirobo回答说:"我希望打造一个人类与机器人共同生活相处的未来。""Kirobo"这个名字来自于日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4,(5):74-75
正近年来,世界上最知名的标志之一安卓手机图标,一个绿色的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出现,几乎到了家喻户晓、无处不在的程度。它们以各式各样的形象,吸引着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眼球。这风靡全球的绿色机器人,诞生于伊琳娜·勃洛克之手。伊琳娜出生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18岁来到美国,此后成为一名设计师。三年前,Google准备将安卓软件平台应用于移动设备,时任Google设计师的伊琳娜被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0,(18):68-68
斩蛇剥皮蛇头“复仇” 7月14日下午6时,一名60岁的老人捂着手指到急诊科就诊,称自己被一条死了的眼镜蛇咬伤。原来,这名喜好吃蛇人将一条捉来的蛇砍掉头后丢在一边开始处理蛇身。20分钟,打算将蛇头丢到垃圾桶。就在捡起流血的蛇头时,蛇头突然张口咬在了他的手指上。  相似文献   

19.
休闲一刻     
《科学大观园》2010,(3):78-79
临终遗愿 一个老人病入膏盲,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打电话给自己的律师:“我希望成为一名律师,请告诉我要付多少费用?”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 10月 14日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了“邓小平批准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5周年纪念大会” ,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 5 0 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大会。三任理事长于光远、龚育之、朱训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讲了话。大会开幕式由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国政教授主持。他说 ,2 5年前 ,有一位老人在一份文件上划了一个圈 ,于是 ,一个学会就应运而生了。这个学会就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这位老人就是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今天 ,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学会的成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