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备了[Ni(OH_2)_4(en)][SO_4]·2H_2O 的晶体并测定了其d—d 电子吸收光谱.采用作者提出的标度径向理论和配位场方法对指定能级进行理论注释,给出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文章中讨论了MnCO_3晶体中Mn~(2 )在低对称晶场中的电子吸收谱,本工作进一步研究在25200—26900cm~(-1)范围内出现的精细结构谱线。不少文献报道了MnCO_3晶体的包括精细结构在内的晶场吸收光谱。有别于其它Mn~(2 )的络合物的晶场吸收光谱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MnCO_3晶体在25200—26900cm~(-1)  相似文献   

3.
术文报告了[Cu(C_7H_4NO_3S)_2(H_2O)_4]·2H_2O 晶体的电子吸收光谱和ESR谱的测定结果。并利用配位场理论和非自由CuⅡ离子的径向波函数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最的讨论。该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其晶体结构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点电荷模型, 以平均共价因子N作为拟和参量, 并用Bkq作为晶场参量, 运用配位场理论和完全对角化方法对Co(OH)2晶体的吸收光谱重新进行了理论计算. 同时对其光谱首次进行了识别, 并从理论上解释了所测Co(OH)2晶体的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并选择GGA+ PBE相关泛函理论,计算并对比了纯MgF2晶体、Fe掺杂MgF2晶体、N掺杂MgFz晶体和(Fe,N)不同位置双掺杂MgF2晶体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替位掺杂方式对MgF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掺杂后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Fe和N近邻双掺杂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吸收效率较非近邻更强,为(Fe,N)双掺杂调制的较佳方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自洽场(sem i-SCF)d-轨道模型和点电荷模型,通过完全对角化方法,在晶体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对称性不会被破坏的条件下,由吸收光谱、EPR谱确定了A l2O3∶N i2+晶体的局部对称结构参数,建立了结构参数与光谱、EPR谱之间的定量关系,统一解释了A l2O3∶N i2+晶体的吸收光谱、EPR谱.所得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测量了在室温下Er3+/Yb3+:KY(WO4)2(KYW)晶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利用Judd-Ofelt理论计算得到晶体中Er3+离子的光谱参量.根据Dexter理论计算了Er3+/Yb3+:KYW晶体中能量共振临界距离R0、掺杂离子的平均距离R及能量传递作用参数C,分析Er3+/Yb3+:KYW晶体中Er-Er间和Yb-Er间的能量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点电荷—电偶极子模型半经验地确定了非自由态Ni~(2 )离子3d 轨道的双-ζ径向波西数,并应用MO 理论求出共价因子.由非自由度和共价因子来描绘晶体化合物里客观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配位体间的重迭效应和共价性,来体现Ni~(2 )离子3d 轨道径向波函数的自由态和非自由态的区别.应用非自由态Ni~(2 )离子3d 轨道径向波函数,不另外引进参数,从理论上统一地计算了CsNiCl_3等八个卤秦配位Ni~(2 )络合物晶体的电子吸收光谱、g 因子、有效磁矩、磁化率、ESR 零场分裂精细结构常数等物理性质.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92%符合较好,8%差一些.本文还从总结卤素配位Ni~( 2)离子络合物的吸收光谱中的~3A_(2g)(~3F)→′Eg(′D)谱带位置分布的实验结果入手,根据理论计算对晶体NiBr_2、CsNiI_3、NiI_2的吸收光谱中。~3A_(2g)(~3F)→′Eg(′D)谱带的位置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赵敏光等提出的半自洽3d轨道模型和点电荷模型,建立了过渡金属离子晶体的局域结构与吸收光谱之间的定量关系,对[Cu(H2O)2(en)][SO4]晶体的局域结构和吸收光谱进行了统一解释,还预测了其EPR谱的值.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值符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Mn^2+的实验值进行半经验的拟合,得到了它的3d电子波函数,并利用晶体场理论中的点电荷模型,计算也MnF2晶体的吸收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1.
Cu(Ⅱ)、Cd(Ⅱ)、Co(Ⅱ)、Pb(Ⅱ)的薄层色谱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无机阳离子 Cu(Ⅱ)、Cd(Ⅱ)、Co(Ⅱ)、Pb(Ⅱ)的薄层色谱特性,提出了分离和测定它们的薄层分析方法。以0.2mol/L HAC—0.2mol/LNaAc 为展开剂,在硅胶 H 板上分离 Cu(Ⅱ)、Cd(Ⅱ)、Co(Ⅱ)、Pb(Ⅱ)的混合物,用双硫腙喷雾显色,它们的 R_f 值分别为0.39,0.54,0.69,0.19;检测下限可达10~(-9)g;对这四种离子的混合水溶液进行五次平行测定,其变动系数依次为2.7%、4.5%、3.8%、2.4%,回收率均在96%~104%之间。用本法对地面水及电镀废水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参照文献制备了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o(hmt)2(SCN)2(H2O)2][Co(SCN)2(H2O)4](H2O)2, 测试了该化合物在5~300 K范围内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其磁行为在测定的温度范围内遵守Curie-Weiss定律, 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偶合.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线形的芳香二羧酸与邻菲啉铜盐在水热的条件下合成一种新型的分子块化合物,这种分子块通过位于钝角位置的邻菲啉配体的芳香pp-识别作用自组装成第一例由菱形分子块的自组装形成二维多聚轮烷, 这种二维的层状结构通过邻菲啉配体的芳香pp-堆积作用形成具有独特拓扑结构的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重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离子强度以及竞争吸附等因素对天然高岭土吸附水中Pb2+,Cd2+,Ni2+,Cu2+等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初始质量浓度、离子强度以及共存离子,是影响高岭土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高岭土对Pb2+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其它3种重金属离子,顺序为:Pb2+>Cd2+>Ni2+>Cu2+;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型等温方程,说明高岭土对这几种离子都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Pb2+,Cd2+,Ni2+,Cu2+离子解吸量大小顺序为:Pb2+<Ni2+<Cu2+<Cd2+.  相似文献   

16.
以二次蒸馏水为溶剂,合成了二水合2-吡嗪羧酸锌(Zn(pyza)2(H2O)2(s))。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表征其晶体结构,应用TG/DSC热分析技术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热分解特性,采用绝热量热计测量了该配合物在80~400K的低温热容。根据实验结果,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原理,得到了该配合物的摩尔热容随折合温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出该化合物的舒平热容和热力学函数数据。依据热化学循环原理,利用等温环境下的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定了所设计热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所选定溶剂中的溶解焓,通过计算得出该反应的反应焓数值为-(49.555±0.403)kJ/mol。利用Hess定律计算出2-吡嗪羧酸锌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858.62±2.30)kJ/mol。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反应物和产物溶解所得溶液分别进行测量,从而证实所设计热化学循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用1,3-间苯二甲酸(BDC)和Ln2O3(Ln=Gd,Ho),通过水热法,加入少量3,5-二甲基吡啶,合成了具有二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Ln2(BDC)3(H2O)2]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得到两种化合物的晶体数据.[Gd2(BDC)3(H2O)2]n的晶体数据C24H16O14Gd2,M=842.9,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341 nm,b=1.446 nm,c=1.343 nm,β=104.17°,V=2.528 nm3,Z=4,Mo-Kα,μ=5.264 cm-1,Dc=2.12 g·cm-3.[Ho2(BDC)3(H2O)2]n的晶体数据C24H16O14Ho2,M=860.2,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059 nm,b=1.420 nm,c=1.710 nm,β=97.90°,V=2.548 nm3,Z=4,Mo-Kα,μ=5.264 cm-1,Dc=2.12 g·cm-3.这两种化合物有相似的二维结构.Ln离子通过三种不同的BDC配体方式互相连接,组成了复杂的二维隧道,同时配位水分子在隧道中.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钴离子和钴、镍离子共掺杂的复合纳米粒子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甲基橙的脱色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以及掺杂粒子不同时,对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的掺杂量在0.2%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佳,而钴镍共掺杂的掺杂量在0.4%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好,且钴掺杂的催化活性比钴镍掺杂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在水溶液中用硫酸钴与邻苯二甲酸氢钾反应得到了分子式为Co(H2O)4(μ2-H2O)2K2(H2O)4(Hpht)4的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其结构.该配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430 7(2),b=6.857(3),c=29.577 5(5),β=97.987 0(10)°,V=2094.90(5)3,Z=2,Dc=1.550g/cm3,Mr=977.77,F(000)=1010,μ(MoKα)=0.702 mm-1,R1=0.0723,wR2=0.1875(I>2σ(I)).晶体分析表明钴与6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其中两个氧原子作为桥联原子和两个K原子配位;K原子是五配位的,其他的配位原子来自两个水分子和两个Hpht,分子通过氢键构成沿ab面的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剂热法,在130℃下合成配位聚合物[M(μ2-bpdc)(H2O)2]n(M =Fe2+, Mn2+)(bpdc=2,2′-联吡啶3,3′-二羧酸根)。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推测此晶体的组成与结构,光吸收特性显示了晶体的能隙值分别为1.7eV和2.2eV,都属于半导体。对溶剂热反应的影响因素如反应物浓度、pH值、溶剂种类进行了系统研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