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就中空缠绕管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过程,控制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的中空缠绕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实现。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比较,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密度聚乙烯大口径中空壁缠绕管的特性,并介绍了该管材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合理简化的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流体动力学模型,考察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壳程结构参数对其流动和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换热器盘管层数的增加并未带来努赛尔数的明显变化,仅阻力系数的增大不足以引起换热器综合性能评价因子数值的波动.随着换热管轴向间距加大,努赛尔数、阻力系数和综合性能评价因子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换热器垫条厚度的增加则会引起努赛尔数的增加,伴随阻力系数降低,综合性能评价因子的数值明显升高.对比后得知,垫条厚度对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缠绕管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缠绕管换热器并管传热模型及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缠绕管式换热器中的并管结构的传热规律 ,对并管金属管壁的微元段建立热平衡方程 ,以管壁温度对称分布及通过两并管焊接结构的热量相等为边界条件 ,提出了并管传热模型。在以空气为工质的并管传热实验台上 ,测定了管壁温度 ,然后与模型计算管壁温度比较 ,验证了该传热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是多流体并管式缠绕管换热器设计计算的基础。在低温和深冷分离工程中 ,这种结构紧凑可实现多流体换热的缠绕管式换热器 ,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含相变的缠绕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一整套计算模型,对传统模型中的Gilli公式进行了改进,大幅提升了该模型的计算速度。基于提出的计算模型以及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利用Python语言编写了缠绕管换热器的多目标优化程序,以径向间距、轴向间距以及缠绕角作为设计变量,以总换热系数、管程及壳程压降作为目标函数对缠绕管换热器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实例验证,改进后的模型传热误差最大不超过3.6%,压降误差最大不超过8.5%,因此改进的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程序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初始结构,优化结构一总换热系数提高了7.1%,而壳侧压降降低了21.0%,管侧压降降低了0.7%;优化结构二总换热系数基本不变,壳侧压降降低了23.0%,管侧压降降低了27.0%。因此该优化程序可以有效优化缠绕管换热器的几何结构。  相似文献   

6.
卢伟文 《科技信息》2011,(4):321-321,322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与农村市政排水工程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新型管材特别是HDPE双壁缠绕管以其优越的特点用量也逐年增加但是,管材对接工艺和技术相对滞后仍是阻碍其发展和应用的障碍之一。现结合几个工地的排水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对HDPE工字双壁缠绕管热熔对接技术加以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缠绕管式换热器关键几何结构对其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对壳侧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通过中心复合设计得出的实验点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壳侧压降随着层间距、缠绕角、同层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壳侧换热系数随着层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管外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螺旋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通过敏感度分析可知:螺旋角和层间距对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性能影响最大,在计算工况下,层间距对压降和换热系数都呈负相关;螺旋角与压降呈负相关,与换热系数呈正相关。同时,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在连续响应面的基础上对原结构进行优化,得到3组优化结果,换热系数平均增加了2.93%,压降平均降低了40.27%,综合传热性能均好于原结构。该研究成果可为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前针对缠绕管换热器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大多为了简化模型而省略了管层间的垫条,造成模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通过CFD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了缠绕管换热器中垫条的存在及不同的排布方式和数量对换热器壳侧的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垫条的存在不仅影响流体轴向流速,并且在径向截面上更易形成涡旋而加强流体扰动。在相同进口工况下,相比无垫条模型,垫条对齐排布时Nu下降了1.6%~2.5%,换热器单位长度压降ΔPl增加了14.5%~17.0%,强化传热性能指标FP减小了5.7%~5.9%;错开排布时Nu上升了17.0%~18.1%,ΔPl增加了38.4%~39.9%,FP增加了13.7%~15.4%。两种垫条排布方式中错开排布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壳侧的湍流,从而强化传热。当垫条数量多于12,依次为13、14、15时,对换热器壳侧的性能影响不大。所做研究为缠绕管换热器的数值模拟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缠绕管换热器的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PVC-U缠绕管的生产技术和应用,讨论了工艺技术与产品性能的关系,分析了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在管道工程施工中,一些新型、环保、节能的管材将逐步取代目前常规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管。高密度聚乙烯(HDPE)工字结构壁缠绕管(下称双壁缠绕管)作为一种新型工程材料,由于其强度高、稳定性好、柔韧性强及环保轻便经济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明槽开挖施工、顶管施工和应急工程,并且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郭中丽 《太原科技》2007,(12):17-17,19
介绍了新型PVC空心结构缠绕管的特点、加工方法和应用范围。通过对材料配方的改进,可用于煤矿瓦斯排放管。  相似文献   

12.
滕锁中 《科技资讯》2013,(36):81-81
连续缠绕玻璃钢管材技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玻璃钢管道生产工艺,该管道不仅轻质高强而且耐腐蚀、耐热、电绝缘性好等优点,是钢管、硬质聚氯乙烯管等不能取代的,而且具有安装容易、价格便宜等长处,所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玻璃钢管成型工艺分为两大类:纤维缠绕管和离心浇注玻璃钢管。这两类玻璃钢管的制造技术、结构、连接方式及性能等有本质差别。在城市供水、排水及工业污水等领域,两种管材相互竞争,其他市场,几乎为纤维缠绕管独占。  相似文献   

13.
针对HDPE中空壁缠绕管管材的普及应用,分别从基槽开挖、管道安装、连接和管道回填等工序阐述了HDPE中空壁缠绕管的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非开挖牵引施工在排水管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2):113-115119
通过利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缠绕管水平导向钻进非开挖牵引技术,探讨在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达到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并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空钢丝网内模轻质隔墙的组成,阐述了中空钢丝网内模轻质隔墙施工技术,用实例说明了中空钢丝网内模轻质隔墙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隧道工程、地下工程、边坡等支护工程中,锚索、锚杆得到大量应用。锚杆在实际应用中,砂浆锚杆和中空锚杆占很大比例,中空锚杆与砂浆锚杆相比,中空锚杆具有较好的锚固性能,但在长度不足的情况下,抗拉强度反而不及砂浆锚杆,因此准确测试中空锚杆的长度,能够避免潜在隐患。目前,能对中空锚杆长度进行有效检测的手段很少。在基于冲击弹性波的声波反射法测试砂浆锚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模拟试验,对不同长度的中空锚杆进行试验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在实际的工程中,通过实际应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对中空锚杆长度进行测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中空锚杆的锚固质量。  相似文献   

17.
淀粉黄原酸酯—天然橡胶胶乳粘合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丁  黄朝  程斌 《江西科学》2001,19(1):49-51
以淀粉黄原酸酯作为增强剂及填充剂,与天然橡胶胶乳等配合,制备出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水性胶粘剂,该胶粘剂使用方便,无毒无嗅,特别适合于橡胶纤维编程管和缠绕管的加工生产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中空纤维超滤膜截留率检测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切换过程存在污染、手动调节不确定度大、难以定量控制分离条件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PLC的中空纤维超滤膜截留率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功能完善,改进了以往检测装置存在的缺点.以S7-200系列PLC作为主控制器、以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实现了实验过程的可控和可视.检测装置设计首先对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相关设计.由于恒定压差和流速的调节过程存在多变量耦合现象,故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对其进行调节并获得了满意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湍流入料对线型中空纤维膜和编织型中空纤维膜的强化分离作用,比较了湍流入料与直流入料对线型中空纤维膜性能影响的差别,进行了迪恩涡强化编织型中空纤维膜与湍流入料强化线型中空纤维膜渗透性能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湍流入料能显著提高线型中空纤维膜渗透性能,减少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回收率增大2倍,能耗低20%以上;湍流入料可增大编织型中空纤维膜渗透流量10%左右,能耗降低5%左右,膜组件长度越短,效果越明显迪恩涡强化编织型中空纤维膜分离性能优于湍流入料强化线型中空纤维膜分离性能,能耗低20%以上,渗透回收率高1~1.5倍.图6,参8.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φ2000×8400高堰式双螺旋分级机中空轴的应力及载荷的测定方法;实测出中空轴的弯曲应力、剪应力及载荷图。同时,也分析了中空轴折断的原因,并指出改善中空轴强度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