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县域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单元,西部地区作为全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如何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自身经济,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途径进行分析,力求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湖南东、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状况等四个方面存在着经济发展差距;而人口因素的差距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是湖南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是发展湖南西部地区经济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首先以广西为例对科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并在些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科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韩桂贤 《科技信息》2009,(3):395-396,389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县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加快发展,本文以陕西富平县为例,从县域经济的概念、作用、面临的困境、方向选择、基本原则、形势分析、发展阶段、战略重点与思路选择等9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我国东西部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资本流动的差异以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等因素的分析,得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这就必须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满霞 《科技信息》2009,(6):316-316
随着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战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军民融合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区域经济效应主要有: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推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创新系统的构建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加速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形成具有军工特征的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有力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战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军民融合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区域经济效应主要有: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推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创新系统的构建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加速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形成具有军工特征的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有力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大;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与OLS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湖南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出路在于构建"大湘西旅游圈",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道路.湖南西部地区构建"大湘西旅游圈"有各方面的基础和条件.旅游圈理论对湖南西部地区旅游开发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转型发展的地区 ,西部地区面临着体制转换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转型时期的产业基础 ,资本形成 ,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包含有知识经济发展的多种不利因素。西部地区应依托现有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高科技优势 ,以及国家的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政策 ,充分利用知识经济提供的成果 ,加快对现有传统产业的改造 ,同时发展知识产业 ,塑造新的高科技产业 ,进而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起飞。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山东省不同县域金融发展的情况,选取了山东省79个县及县级市,并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东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根据山东省2008~2012年的县域经济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因子、产业结构因子、城镇化因子、城乡收入差距因子。同时分析了三个区域所提取的主成份因子的异同,研究各因素在山东省县域金融发展中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山东省县域金融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对山东省县域金融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城镇化的影响体现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体现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这对于地区金融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制约作用。目前看来,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还处于金融压抑阶段,如何在未来积极发挥金融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的问题。本文从我国西部地区金融需求以及金融业发展问题入手,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金融业发展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3.
技术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技术引进更是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据此,分析了西部地区技术引进的障碍,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技术引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而西部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做保障。论述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论证了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生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适应性,指出西部地区发展生态的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13年8月,山东省颁布《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旨在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支比、农民人均纯收入评价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利用ArcGIS分析山东省138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格局,将西部经济隆起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与全省其他地区作对比,分析《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所选择区域经济隆起不具可行性的2个原因:一是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发展水平与增长速度不具备"隆起性";二是西部经济隆起带缺乏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山东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分析了山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东西部地域差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高山东经济整体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脱贫致富,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科学分析当前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其跨越式发展,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大大低于东部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保守的思想观念,落后的农业经济,素质较低的人口构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合理的对策思路有: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创新思维;发展现代农牧业,实行多样化经营;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发展边境贸易;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产业;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鼓励科技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浅议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富军 《科技信息》2007,(10):229-229
通过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现状的思考,提出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好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有效配置,资源的有效配置涉及到科学发展问题、政策研究问题以及观念更新问题,特别是人的观念转变和思维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解决好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必须从正确认识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的现状出发,不断更新经济发展的理念,合理引导区域资源配置,把发展思路从过去的自然经济模式转向知识经济模式,使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主要在县域经济方面.究竟如何振兴县域经济,笔者通过对全国首批科技进步示范市--宁国市经济发展的调查认为,在现阶段中部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