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晚餐是我们一天中的最后一餐,因此对于晚餐吃什么最有营养的问题,人们都异常关注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在近10年来呈高发趋势,这与晚餐进食不当有必然的联系。不少家庭的晚餐菜肴丰盛,鸡、鸭、鱼、肉、蛋摆满餐桌,这些多是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这种以晚餐补早餐和中餐,片面追求摄入高脂防、高蛋白食物的习惯,加上运动量不足,难免会为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2.
龙隐 《世界博览》2012,(19):82-83
20世纪初是英国贵族最后的辉煌,他们每天吃四顿饭,早饭、午饭、下午茶和晚餐,晚餐经常要上22道菜。  相似文献   

3.
生活贴士     
《科技潮》2002,(7)
对上班族来说,常常是早餐匆匆忙忙,午餐马马虎虎,而晚餐一定要有丰丰盛盛的饭菜,才对得起委屈了一天的胃。但是,在适意的晚餐之后,你是否注意到会因为晚餐的过饱、过晚、饮酒过量或饭后的疏懒,带给你一系列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4.
生活贴士     
《科技潮》2005,(1):50-50
晚餐哪里不合理 晚餐太晚:现在都市里的家庭用晚餐的时间普遍推迟,一些家庭甚至要在晚上八九点钟才进晚餐。长此以往,胃肠疾病自然难免发生。  相似文献   

5.
俞熔 《科技信息》2011,(20):268-268,271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分为前期、早期、盛期以及样式主义时期,其间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成就也有所不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个经久不衰的绘画题材——最后的晚餐,来映证文艺复兴绘画的发展脉络呢?不难发现,《最后的晚餐》的绘画创作贯穿于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并且不同时期的许多代表性绘画大师,都曾以该题材创作过绘画。以上两点说明《最后的晚餐》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普遍性,我们可以由此相信:《最后的晚餐》的绘画创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为国家,英国贵族放弃了奢侈的饮食习惯20世纪初是英国贵族最后的辉煌,他们每天吃四顿饭,早饭、午饭、下午茶和晚餐,晚餐经常要上22道菜。热爱《唐顿庄园》这部英国连续剧的理由有很多。比如说,剧中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各有让人揪心之处。比如说观看一个微缩世界内各色人物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爱恨情仇。不过最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2,(18):74
正血拼药妆最划算第1天-出发赴大阪行程:搭乘班机前往大阪,晚餐自理。第2天-大阪-京都-中部行程:大阪城、心斋桥(活动时间约1小时)、之后乘坐专车前往京都。午餐后前往景点:清水寺,游览约1小时后赴京都的艺伎区祗园游览,日式晚餐。第3天-中部-富士山-箱根温泉行程:平和公园、河口湖、富士山(五台目或-合目)、忍野八海、入住温泉酒店。  相似文献   

8.
程树德 《海峡科学》2007,(8):F0002-F0002,F0003
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内,体型大且强而有力的掠食者,要吃动植物为活,但这些倒霉的动植物不想被噬,就得演化出各种方法来对付掠食者。英国演化学者道金斯(R.Dawkins)及生态学者克瑞布斯(J.R.Krebs)就曾提出一个“生命与晚餐原则”,来解释双方所受演化压力的不同。对掠食者而言,捉不到猎物只代表“晚餐”不见了;但对被猎物而言,被捉到则万事皆休,所以演化压力对被猎生物格外强烈。  相似文献   

9.
夜幕降临,又该吃晚饭了。丁丁和拉拉围坐在桌前,今天的晚餐好丰盛啊!原来,哈勃管家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中式晚餐。瞧,红烧大排、盐水鸭……"哇!都是我的最爱!"好久没吃到这些妈妈经常做的菜了,拉拉再也顾不上自己的吃相,一只手抓着鸭腿,另一只手拿着大排,嘴巴里还嚼个不停。丁丁在一旁被他的傻样逗得合不拢嘴。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可疑的声响。拉拉吓了一跳,但很快就镇静下来,压低声音对丁丁说:"难道有贼?"可听了一会儿,却毫无动静。拉拉拿起门后的棒球棍,示意丁丁:"走,我们抓贼去!"  相似文献   

10.
莱奥纳尔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是文艺复兴盛期最为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精力充沛,多才多艺,在众多领域中都堪称领袖,绘画也许是他最不擅长的一项工作,但一幅《蒙娜·丽莎》足以让他名垂画史,《最后的晚餐》更是在基督教艺术中的典范之作。画中描述的是《圣经》中记录的十分重要而又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基督和他的使徒共进最后的晚餐。画中的人物从左至右分别为:马太、小雅各、安德烈、犹大、彼得、约翰、基督、多马、大雅各、腓力、马可、犹得、西门。人们可以在《新约》的四篇福音中找到相关的描述。这是在15世纪最…  相似文献   

11.
加利在答谢主席时表示,他已了解安理会的投票结果,但这不是“最后的晚餐”,希望联合国能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解决人类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中发挥更多的作用。最后,他提议“为联合国干杯”。  相似文献   

12.
下班回家,你踏入家门。 “开灯! 灯很听话,自动亮了。 “开冷气! 冷气听话,启动了。 你想到即将准备晚餐:“微波炉工作!” 微波炉很快将菜加热。  相似文献   

13.
在城堡的每一天都让人十分难忘,比如今天的晚餐。桌上摆放着令人垂涎欲滴的印度咖喱,玛沙拉咖喱辣味较浓,红咖喱做的奶香鸡肉红艳艳的,白色椰汁咖喱有浓浓的奶香。  相似文献   

14.
刘武安 《科技信息》2010,(2):198-199
以造型艺术的角度去赏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直观造型美、瞬间永固美、再现性空间艺术,从艺术的语言到艺术的形式,画面表现的技巧到艺术家的情感,作品的线条、色彩到作品构成的意味形式,体会作品的内在灵魂。这种意味形式是造型艺术的特色,也是人类社会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青年科学》2011,(9):64-64
随着营养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于膳食的认识已经不再停留在“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基础层面,老百姓家家有本“美食经”,普通的餐桌上也处处体现着饮食营养学。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人莱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在艺术界,他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壁画和《蒙娜丽莎》肖像画为妇孺皆知;在科学界,他的科学研究与发明涉及到大量的军事和机械领域,比如,他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安妮·泰勒的小说《思家饭店的晚餐》中逃离与坚守,渴望与失望,冲突与和解这三组二元对立项的分析,揭示了小说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家庭成员之间,成员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在矛盾和冲突中走向圆满和谐。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2006,(7):59
2006年是中国意大利年,中国和意大利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两国人民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传统。达·芬奇是深受中意两国人民敬佩的艺术家,他所创作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世界名画早已被中国公众所熟悉,然而,达·芬奇作为一位特别具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受命之前的接触罗纳德·里根请我当他的国务卿时,我跟他单独相处的时间还没超过3小时。1978年秋,里根和我在洛杉矶高地上他的家里会面。这次晚间会面是由理查德·艾伦安排的。我当时仍是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伦来找我说里根愿意听听我对欧洲局势的估价。在晚餐席上,里根夫人主持了谈话。我们第一次会见时,她给人的印象是谨慎的腼腆,随后有时也是这样,但她具有一种生气勃勃的智慧,谈话时能随机应变,对她丈夫的情绪能有准确无误的感受,对时事有一种明确而敏感的看法。里根在那天晚餐席上说话很少。  相似文献   

20.
在某座山上有一个猴子正在四处游逛寻找食物,忽然它看到一个山洞里面有一棵树,树上长满了果子,猴子心里高兴极了:“丰富的晚餐。”于是它从树上跳到了洞外,然而洞口小得可怜,无论怎样想法子都进不去。它灰心地走了。三天后它又回来了,这回它轻而易举地就进学阅去了,因为它为了那诱人的果子足足三天没吃东西,它瘦了。在洞内它享受着丰富的晚餐,果子吃完了,它饱了。然而却怎么样也出不来了,无奈它只好又在洞内饿了三天……从起点出发,受尽苦难周折……又回到了起点。途中为了果子而付出的代价是否也太大了呢?洞内和洞外的猴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