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萨市拉鲁湿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鲁湿地是位于拉萨市区,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的天然湿地,由于河流淤塞而成的内陆沼泽,是一个典型的、保存相对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该湿地在维持拉萨城市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局地气候、增加空气湿度、补充氧气、防洪防涝、涵养水源和平衡地下水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科研、宣传教育和景观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自六十年代中期,特别是近几年来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已使得拉鲁湿地的面积逐年缩小,植被组成趋于简单、干化、退化现象十分明显,本将对拉鲁湿地的植被组成、演化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拉萨市巴嘎雪湿地作为研究地点,采用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该湿地植被群落结构、分布格局及其环境条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巴嘎雪湿地34种主要植物隶属18科32属,其中常见的种有芦苇、肉果草、嵩草、杉叶藻、狐尾藻、水毛茛、矮嵩草、荸荠、西藏粉报春和甘肃马先蒿等。DCA分析表明,26个样方分为三个主要组合类型,分别代表不同的生境类型;34个植物物种分为三种主要的群落类型并与CCA排序分析基本一致。CCA排序分析反映了巴嘎雪湿地植被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随着环境变化趋势形成不同物种为代表的三个群落,并且CCA分析确定了影响该湿地植被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即水位变化、电导率和小生境变化(小丘、积水等)等。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滹沱河湿地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x^2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了滹沱河湿地植物群落的种间关联性,对种间相关的测定结果进行了生态分析,结果表明:滹沱河湿地植物群落的42种给管植物可分为四个生态组群,即中旱生植物生态组群、中生植物生态组群、湿生植物生态组群和水生植物生态组群,讨论了x^2检验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的生态学意义,此外,还分析了种间关联、种间相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藏拉萨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至2003年,对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了7种鱼类、1种两栖类、2种爬行动物、62种鸟类和6种哺乳动物。7种鱼类中有2种在拉鲁湿地属外来物种。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有不少珍稀物种已消失,包括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草原鹞(Circus macrourus)、燕隼(Falco subbuteo)、彩鹳(Mycteria leucocephalus)等鸟类以及水獭(Lutra lutra)、兔狲(Feris manu)l等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9.
2001年至2003年,对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了7种鱼类、1种两栖类、2种爬行动物、62种鸟类和6种哺乳动物。7种鱼类中有2种在拉鲁湿地属外来物种。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有不少珍稀物种已消失,包括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草原鹞(Circus macrourus)、燕隼(Falco subbuteo)、彩鹳(Mycteria leucocephalus)等鸟类以及水獭(Lutra lutra)、兔狲(Feris manu)l等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2011年7月,用定点随机采样、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壳肉足虫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有壳肉足虫61种(包括7个未定名种),隶属于3纲3目11科17属。其中表壳目44种,占有壳肉足虫物种总数的72.13%,为优势类群;网足目16种,占26.23%,为次优势类群;单室目1种,占有壳肉足虫总数的1.63%,为罕见类群。优势种类仅为盘状匣壳虫(Centropyxis discoides)。结果表明:拉鲁湿地有壳肉足虫群落结构较为复杂,各样点有壳肉足虫的物种相似性系数在0.44~0.70之间,为中等相似,有壳肉足虫群落特征区域差异性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在2.40~5.42之间,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蒙古地区草原植物群落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AP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其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73个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8个群系级草原类型,各自代表并反映出该地区草原群落的特点;2)DCA排序结果间接地反映出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展示了各群落类型中优势物种的生境特征,并进一步展示了该地区草原类型、主要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3)DCA、MRT及CCA结果均表明,气候因素对于该地区草原植被的地域分异影响作用较大,其中水分因子的影响十分突出,特别是最湿月、最暖季节与最冷季节降水,是构成内蒙草原植被类型区域分异的决定性因素;4)MRT与CCA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挖掘出更多的环境信息,为群落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环境解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三江平原湿地水文因子与湿地植被群落类型的关系以及水位梯度与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耦合关系,分析水文情势对湿地植被群落的影响,为湿地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北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调查选取水位梯度明显的9条样线共90个样点数据,建立以物种为横坐标、样点为纵坐标的21×90的矩阵。采用PC-ORD 5对矩阵数据进行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群落类型与水位梯度的关系,使用CANOCO 5对矩阵数据进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探究湿地植被群落分布与水位梯度的关系。最后利用Origin 2018对典型湿地植被的株高及生物量与水位数据进行高斯拟合,探究水文梯度变化对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TWINSPAN结果显示,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可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群丛类型沿水文梯度的变化体现了植被类型由湿生植被向旱生植被演替的变化趋势,表明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群落的演替与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样地DCA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植被群丛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植被群落类型及分布主要受水位梯度的影响。物种DCA排序结果显示,湿生植被、湿中生植被、旱生植被在排序图上均有明显的分布范围和界限,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位梯度。高斯拟合结果表明,3种典型湿地植被的高度和生物量随水位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的最适水位生态幅分别为:[4.46 cm,20.04 cm]、[8.30 cm,28.40 cm]和[40.87 cm,48.71 cm],3种湿地植被的高度及生物量对应最大水位排序均为:小叶章<毛果苔草<漂筏苔草,此结果与分类和排序结果相符合。小叶章的高度及生物量对水位梯度的变化最敏感。【结论】水位梯度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类型与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优势种的分布体现了所属植被群落的分布特征,并且具有指示生境的作用。水位梯度对湿地植被的生态特征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湿地植被对淹水水位适应性的差异导致其最适水位生态幅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秦淮河秋冬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莹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6):505-510
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对南京市内外秦淮河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0属37种,秋季主要以蓝藻 硅藻为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21.5万cells/L和4.41 mg/L,冬季以硅藻为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3.4万cells/L和6.58 mg/L。典范对应分析显示,绿藻对氮磷营养盐浓度、高锰酸盐指数等含量较高的水体耐受能力较强,硅藻则对多变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氮磷比对蓝藻、裸藻和部分绿藻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影响;秋冬季节影响秦淮河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和溶解氧,其次为氮磷营养盐浓度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植物与土壤因子关系及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36个样地22个植物种的重要值(IV)为基础, 使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其分为6个群落类型: 翅碱蓬群落、柽柳?翅碱蓬群落、柽柳?芦苇+碱蓬群落、芦苇群落、旱柳?芦苇群落、人工林群落(刺槐林和白腊林)。在群落演替梯度上, 土壤pH逐渐增加, 土壤盐分呈下降趋势, 土壤含水量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芦苇群落和人工林群落, 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总体逐渐增加, 土壤碳氮比呈下降趋势。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 影响黄河三角洲植物种分布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是土壤盐分和pH, 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盐分呈显著负相关, 与土壤pH有正相关关系。在土壤pH和盐分梯度上的生态 位分析发现, 优势种柽柳、芦苇和翅碱蓬的生态位宽度较大, 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小, 说明物种在土壤pH和盐分梯度上出现了生态位分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且末县塔提让乡芦苇湿地沿进水口至出水口的纵轴设置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1#采样点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各采样点的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对该芦苇湿地中浮游植物及相关理化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值和溶解氧量(Dissolved Oxygen,DO)是影响芦苇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因子,同时,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也是影响其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为研究陈桥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陈桥东湖的4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7属118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共47种,硅藻其次,共35种.浮游植物丰度变化为2.52~39.7×106 cells·L-1,平均丰度为8.54×106 cells·L-1,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硅藻为陈桥东湖冬季的主要优势种类,绿藻和蓝藻则在夏、秋季节占优势.利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M)来评价水质,结果显示陈桥东湖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况,且夏季水质最差,冬季相对较好,主要与人为干扰有关.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藻、绿藻与营养盐及水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金藻则与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pH、总氮、透明度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陈桥东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对杭州西溪湿地5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碳密度、碳储量、氮和磷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早竹林土壤有机碳的水平含量最高;全氮、全磷的垂直分布与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基本一致,速效养分的垂直分布与全量养分的垂直分布类似;C/N值表明除了早竹林外各群落有机质腐殖化程度都较高,而且有机氮更容易矿化;相关分析表明,麦冬和杂草群落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硝态氮,柿树林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铵态氮,而各个群落土壤中的磷不是以无机磷为主要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9.
晋阳湖湿地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相结合的方法,对太原市晋阳湖湿地的草本植物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将该湿地的草本划分为7个群丛类型.分类的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植物的群丛类型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以后晋阳湖的研究和改造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CANOCO4.5软件研究向海与查干湖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并结合湿地补水水环境化学因子的差异性,分析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性的成因.结果表明:向海与查干湖湿地的地理和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其水环境化学因子均存在污染,查干湖湿地水环境化学污染程度较严重;两个湿地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分布相似,均为蓝藻门丰度最大,查干湖湿地检出浮游植物种类及优势种均偏少,各门检出种类数量存在一定差异;pH、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5)和碳酸氢盐为影响向海湿地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化学因子,而pH、TP、总氮(TN)、溶解氧(DO)和BOD5为影响查干湖湿地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化学因子;湿地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及补水来源是向海与查干湖湿地水环境特征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