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与结构的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突出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本文从新农村电子农务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子农务的现状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子农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在推进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为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因地制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强化网络的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新农村建设良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农业弱质性与市场风险性制约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与转换迟滞,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转换过程;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硬性约束。通过对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措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立足乡土,增强农村自身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农业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优化农业整体经济生产结构,提升农民对农业的控制能力,实现农村生产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农村人口经济收入,为文明乡村建设奠定扎实基础。分析当前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可知,农业信息化管理存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科技化发展速度缓慢、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因此,提出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合理开发和配置农业信息资源、打造专业化农业信息管理队伍等措施,以期助力农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在推进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为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因地制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强化网络的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要想稳妥地解决这一难题,必须从农业内部到社会各方面都积极行动起来,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实现农民增收提供保障、创造条件。本文对如何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其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乾 《广东科技》2014,(24):103-104
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而言,农田水利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是农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农村社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还处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很多地方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依旧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主要研究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到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对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帮助,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增添后劲。  相似文献   

8.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选择和长远大计.但生态环境恶化;科技能力低弱,生产方式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农村市场体系建立不完善;农业资源立法不健全及管理脱节等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主要是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管理,加快科技兴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制定和完善农业保护政策,建立良好的农村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9.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在全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增减挂钩试点有效推动了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于农村村应建设用地较为粗放,农村居民点用地挖潜空间较大.但一些问题和制约挖潜因素亟需破解.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中,农民就业、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农产品价格等问题再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极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三农”发展的种种因素,只有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差别与不和谐、片面与不平衡。其现实存在严重地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表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唇齿相依、相互制约。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规律要求,社会各群体、各阶层都必须处在一个公平、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最终反哺各类人群的发展。因此,消除城乡差距、差别,建设和谐城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特点,即:集体所有,村民使用;依法拥有,集约利用;保障安居,限制流转.揭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局限性: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取向相冲突,与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意愿相冲突,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相冲突.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化,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女性遇到比男性更多的障碍,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传统观念、女性的自身素质、性剐特点和就业歧视等都成为她们实现劳动力自由转移的制约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是促进性别平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金融业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强大的资金支持作用。然而,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弊端大大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应从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健全农业保险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农村金融改革,使金融业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税费改革过程中,乡镇职能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差异性,其制约性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乡镇财政的农业税费依赖度,既有的县乡财政体制和行政、政治体制,乡镇政府所在县域乃至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调整陕南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陕南自然生态条件,资源优势和农业现状的分析,指出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是制约当前陕南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调整陕南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方向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深度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以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情感体验、学习需求的做法是发展可持续性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必经之途.乡村特色文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客源优势等.目前研究区域文化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1)探讨区域文化的优势给乡村旅游带来的决策依据;2)讨论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3)如何利用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优点,结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立了一种新的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当前达州市各地对发展表业产业化积极性很高,但也还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本文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出发,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有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的原因,也有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等体制方面的原因.制约农民收入提高的体制原因主要是:财税体制的偏向性;农村金融体制的偏差性;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性.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度对策是:改革城市偏向的财税体制,调整国家利益分配政策;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土地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的总体发展,关系到能否实现生态省建设的目标,关系到该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为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吉林省西部农村发展的现状,指出其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指出提f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