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造卫星上天为标志而兴起的空间天文学,是继十七世纪伽里略开始的光学天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诞生的射电天文之后,天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它给古老的天文学带来崭新的面貌,使天文学产生一次新的飞跃. 空间天文学是在大气外层空间探索宇宙奥秘的.这种独特的天文观测环境使它具有地面天文观测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突破了地球大气的屏障,直接探测天体的辐射、宇宙高能粒子和行星际介质样品,开拓电磁波的观测波段,使天文学有可能进入全波天文时代. 这种内在的优越性使得空间天文学在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自然信息     
γ射线源是一类新天体吗? 由于探测上的困难,γ射线天文学的进展受到了限制。非太阳γ射线天文的成就是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才取得的。观测γ射线的“小型天文卫星-B”(SAS—B)和宇宙线观测卫星“宇宙号-B”(COS-B)已发现了一些γ射线源。  相似文献   

3.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如何取得更多、更好的实测资料乃天文研究之头等大事。空间天文学的诞生,打破了天文观测囿于在地面上进行的传统方式,大大推进了天文学的发展。人们并不满足于此,仍在寻找更为理想的天文观测基地,目光直指月球。  相似文献   

4.
多波段天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07,29(4):193-199
1608年望远镜问世,1609年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和天象,并很快做出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开创了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新纪元。随着技术进步和认识上的提高,从1940年代起的几十年中,相继诞生并发展了射电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和 射线天文学,从而实现了对天体辐射观测的全波段覆盖,诞生了多波段天文学,人类对宇宙和宇宙中各类天体、天象的物理本质的认知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全世界天文飞行出现的趋势是,以先进的技术提高每次飞行效益,降低发射频数.《空间天文学观测的现状及未来》一文介绍了空间天文观测的现状及对未来天文飞行的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红外天文卫星(IRAS)的诞生开创了红外天文学的新世纪. 红外天文学的创立及其意义红外线的发现开创了红外天文学. 1800年,W.Herschel在可见区进行太阳光谱测定时,意外地发现在红光外侧存在着肉眼看不到的热辐射.这就是红外线.从此,人们就开始利用红外线探索宇宙奥秘.从那时起至今,红外天文学已经历了将近200年历史.但是首次利用近红外(波长在5μm以下)观测太阳外恒星的则是在本世纪初实现的.而利用中间红外(波长在5μm至  相似文献   

7.
<正>宇宙空间很奇妙。空间探测器是人类宇宙空间探索的侦察兵和先行者。如果想对地球进行天文观测,天文卫星就可以将地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天文卫星只能围绕地球运行,虽观测地球还是胜任的,但要观测其他星  相似文献   

8.
射电天文手段,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三大手段之一,另两种手段是空间天文手段和地面上的天文手段.这三种手段相互配合又竞相发展,促成了当前天文学突飞猛进的局面.1984年10月,我国天文学工作者在密云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第一架用以观测银河系以及遥远星系的“密云米波段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使我国在天文观测手段和技术方面又取得一大成果.《米波段射电望远镜》一文结合这一成果从射电天文技术和方法的角度介绍了米波段射电望远镜的作用、结构、设计思想和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的进展得助于观测工具的发展。为了揭示更深刻的宇宙之谜,人类必须建造越来越先进的天文望远镜。20世纪巨型望远镜的庞大身躯已经远胜于恐龙,21世纪的天文望远镜则将兴建在它们的新“家”月球上。 天文观测的三次变革 在人类历史上,天文观测经历了3次伟大变革。第一次是从肉眼观测发展到光学望远镜观测。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  相似文献   

10.
<正>人世间是否有幽灵?没人知道答案。但是,在宇宙中却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宇宙幽灵"的奇特气态天体。1999年7月23日,钱德拉太空望远镜成功升空,作为人类的"眼睛"观测着宇宙空间。作为一类特殊天体,黑洞一直是钱德拉太空望远镜的重要观测目标,但在一个遥远且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科学家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天文奇景"——"宇宙幽灵"。  相似文献   

11.
人类已能对天体进行全方位理论研究和全波段的观测研究,天文学正处在向大科学和大工程发展的飞跃时期,并将继续取得一系列跨世纪的发现,加深和改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如何根据我国天文学发展现状,寻求立足于本国实际,跻身国际天文领域研究前沿,实现“探索宇宙奥秘...  相似文献   

12.
曾经和很多喜爱天文的朋友交流过最初对天文感兴趣是在什么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到在天文馆看节目的经历,而今坐在新的北京天文馆数字宇宙剧场里,看着如在最高级的黑丝绒上撒满了绝美的钻石一般耀眼的星空,儿时对天文的兴趣似乎又重新回到了脑海中.身边的来参观的孩子们则已经在窃窃私语着以后要多学习天文知识.我知道这一刻已经有更多的心爱上了天文,并且将义无返顾的投入到天文学的学习中去……天文学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已经持续几千年了,宇宙的璀璨美丽和无限的神秘感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人研究探知的欲望.虽然对于宇宙来说,人类所认知的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人们对天文学的热情却一直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3.
伽利略     
《知识就是力量》2009,(4):F0003-F0003
杰出的天文观测家和天文学家,对他的宗教审判,象征着天文学已从中世纪天文学时代过渡到科学的天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一、空间天文学发展状况 空间——太空,是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范围(100~120公里高之外),是除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外,人类的第四环境。空间——太空,是包括地球卫星、太阳系飞船、星际飞船等的活动范围。从一定意义上讲,空间天文活动包括气球和火箭,甚至包括机载天文仪器的探测。本文仅涉及航天器天文的活动范围,即第四环境中的天文探测。 1957年至1993年9月30日,全世界成功的空间发射为3548次,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5,(3):79-79
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人类从远古就开始观察曰月星辰,试图对一些天文现象进行解释;天文学也是一门最年轻的科学,因为每年天文学家都会有新发现,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伽利略     
《知识就是力量》2007,(4):F0003-F0003
意大利人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是现代天文学的伟大奠基人之一,杰出的天文观测家和天文学家。对他的宗教审判,象征着天文学已从中世纪天文学时代过渡到科学的天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17.
安涛 《世界科学》2014,(1):25-26
<正>上海天文台提出的空间VLBI阵列(一期)的概念图,由两个空间射电望远镜与地面望远镜组网,实现几十微角秒的分辨率,能够对黑洞等极端致密天体成像一直以来,浩瀚的宇宙神秘而又令人向往,探索宇宙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克服千辛万苦,锲而不舍,不断提高观测手段,为的就是更深入了解我们的宇宙,能够"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楚。宇宙中高能的天文现象通常与极端致密的天体(如黑洞)密切相关,许多与黑洞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一位19岁的男孩,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初步计算出恒星演化的一个极限,天体物理学界后来才慢慢地弄清楚这一结果。从此,天堂也不再会被视为一个完美而宁静的地方。而一个世纪以前,天文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一个平静、不变的天文事件。然而,今天的天文学则是要观测并解释宇宙中所发生的一些狂暴事件,天文学的这种根本性变革恐怕要追溯到这位19岁男孩的那次航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近十几年出现的电子观测仪器。这些仪器为人类进行天文观测创造了真正的科学手段,尤其是电子学中的新秀CCD技术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更是给天文观测带来了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20.
利用航天器在宇宙空间进行天文观测,可克服地球大气对天体辐射的干扰和阻挡,对天体进行“全波”观测.通过卫星姿态控制,可使卫星上的探测仪器对准太阳作空间太阳观测,或使仪器按预定方式扫描天空作大气外巡天观测.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就已利用气球、火箭获得空间太阳观测的初步成果;人造卫星上天后,利用卫星、深空探测器和“天空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