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家们在田间试验中证明,空气污染的一种主要成分——臭氧,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以前,空气污染的毒害效应,主要是在实验室中对植物的能见的损害或生理反应加以检验和测定。本试验在于鉴定臭氧对甜玉米减产的作用。对其他作物所作的田间研究,正在进行中。汽车排出的废气是臭氧的主要来源。当阳光对汽车燃料燃烧后的产物起反应时,就形成臭氧。  相似文献   

2.
臭氧处理海水生成氧化物对扁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臭氧处理海水生成氧化物对扁藻(Tetraselmis chuii)生长的影响。臭氧生成氧化物浓度在0.736mg/L以下不产生毒害作用,在1.113mg/L以上观察到了毒害作用,并且浓度越高毒性越强。实验发现扁藻对臭氧生成氧化物的毒害有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灰霾等空气污染现象的日益频繁,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注.臭氧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室内环境中臭氧污染的相关研究,分析室内臭氧污染的来源和目前室内环境臭氧污染情况,探讨目前有关臭氧净化治理的方法与技术,指出应进一步发展更为高效、实用的多相热催化等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4.
空气污染是工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它是引起许多环境问题的原因,因此对污染的监测是减少污染程度非常必要的前提。许多植物种类已经被研究用来作为空气污染的检测装置(植物监测)或净化剂(植物补救)。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使得植物监测和植物补救更为广泛的应用成为可能。本书介绍了这个领域中最近的策略与成果。  相似文献   

5.
植物静电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自制的沿面式无声放电臭氧发生装置上,对植物叶片进行了干燥实验,通过对植物静电干燥和自然干燥的比较,证实静电场对植物有明显的干燥效果,发现了静电干燥中的极性效应,即当管状电极的极性和负时,干燥速度较快,对极性效应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沿面式无声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可以有效地对植物进行静电干燥,研究结果对有效地利用静电干燥和极性效应来合理设计静电干燥装置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大同市空气污染情况以及空气污染对植物种植的影响,分析了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包括污染危害的症状及植物对污染的抗性),探讨了通过植物种植获得控制空气污染的最大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等植物铝胁迫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单概述了近几年对植物铝毒及耐铝机制的研究进展。Al^3+通过与细胞骨架的作用、引发细胞壁反应、诱导细胞死亡机制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植物可以改变细胞电位影响Al^3+吸收、改善质膜透性和活性氧代谢、加强根系对铝吸收及向上运输的排斥来抵御铝毒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探讨了植物对空气污染的响应以及空气污染植物监测的传统途径和高光谱技术,结果发现,如何基于当地大气污染物的状况和种类有针对性地筛选植物指示种及其关键响应参数以及如何利用获取的信息来科学地解释城市空气质量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差异,依然是当前研究中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平阳县益众电热机械厂向市场推出了能防止空气污染、杀菌、消毒、除臭清新、增加氧气含量的解毒灭菌器。该解毒灭菌器是利用自身制造臭氧来达到解毒灭菌效果的。经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当发生臭氧达到一定浓度时,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的杀灭率可达100%;在一定时间内,对消除敌敌畏等农药残毒都具有较好的效果。该产品还有助于消除空间异味,保持空气新鲜;对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臭氧处理后的混胺污染水进行了臭氧化中间产物分析、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和Ames致突变试验,结果发现臭氧化中间产物有十多种,但尚未发现有致癌物;鱼类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处理后的混胺污染水排放后不会引起鱼类的急性毒害;Ames致突变试验也为阴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臭氧处理后的混胺污染水的毒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外VA菌根影响宿主植物的抗旱性、耐盐性、抗低温性、抗重金属毒害及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VA菌根真菌影响植物抗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植物细胞有着不同的影响 ,但重金属不论作用的浓度水平如何 ,对植物细胞都是有害的 ,只不过植物细胞对重金属的反应是一个过程中两种作用的复合效应 本文综述了重金属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和毒害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熏气实验条件下植物对臭氧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电离空气发生臭氧,对93种植物进行了309种次模拟熏气实验;在植物对臭氧的外部症状反应方面得到一些初步结果:(1)不同植物对臭氧有不同的反应,有55种植物出现明显症状反应,其中24种很敏感;有38种植物对臭氧具抗性,多数适宜作兰州地区的绿化树种。(2)臭氧伤害植物叶片在外观上可以区分为褪绿、漂白斑,色素斑、两面坏死、膜质斑五种症状类型。这些类型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彼此关联,实为臭氧对叶片内部结构伤害发展各阶段在外观的表现,总的分为褪绿与漂白斑两条发展路线,最后发展到坏死和膜质斑,可以联成一个发展系统图式。(3)各级叶龄对臭氧的反应也是不相同的,以老龄叶易被臭氧所伤害,约占61.81%的种类,中龄叶易受伤害的种占18.18%,幼龄叶占16.36%,有3.63%的植物受害不分叶龄,这一结果与国外报道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日益恶化及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空气污染治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已开发了吸附法、燃烧法、静电技术、负离子技术、臭氧化、离子液体吸附、半导体光催化、低温等离子体、膜分离、生物过滤等一系列空气污染的有效治理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毒害及其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重金属离子污染产生的生态危机和生态后果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目前的研究发现重金属离子对植物毒害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述重金属离子及其污染的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毒害及其机理,以期提出避免植物重金属离子毒害的有效措施和重金属离子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位新泽西州的变态反应学家,提供的一些数据,可能迫使制订规章的管理机构降低现在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空气污染物质的水平。他的研究指出:通常的化学污染物质水平与住院病人中较高比率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关。莱恩博士告诉美国变态反应学会在这里的会议,他把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有关住院病人的诊断和空气污染水平两个方面的数据输入了计算机。他发现,使九种化学污染物质(包括氧化氮、二氧化硫和臭氧)的水平高低与哮喘病、急性和慢性气管炎、肺炎、肺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新兴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绿色植物来固定、提取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降低或清除其对环境的毒害;与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相比,该技术由于具有成长低、不破坏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易为大众接受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系统地介绍了植物修复的类型、机理、优缺点、基因工程在提高植物修复能力中的应用等有关内容;最后探讨了植物修复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臭氧评估模型的发展历程,在明确了现有评估模型在模拟植物自身防御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从气孔调节、抗氧化剂解毒和植物自身修复三个方面对植物的防御机制进行概述。归纳出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的概念,并总结了定量化植物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臭氧评估模型的发展趋势。指出:加强解毒模型的研究结合现有通量模型构建基于气孔吸收和植物解毒的评估模型是当前臭氧评估的必然趋势;开展非气孔吸收通量和冠层通量的研究,实现从叶片尺度到冠层尺度的扩展,是臭氧胁迫效应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洛杉矶是目前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1988年,洛杉矶盆地的空气有232天超过联邦政府规定的标准。休斯敦虽是美国第二个空气环境最差的城市,但1988年仅有30天超过政府规定的标准。洛杉矶盆地的空气中,臭氧的含量比规定的标准高2倍,一氧化碳在1988年一年中有40天超过规定极限。此外,空气中细小的悬浮粒子也经常超过标准。为治理洛杉矶盆地的空气污染,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一个南岸空气质量控制区的行政机构,负责该机构的行政长官是詹姆斯·马塞勒斯·伦特斯(JamesMarcellus Lents),计划用20年的时间,即到2010年将让盆地的居民呼吸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洁净空气。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Fe2+、Mn2+胁迫对胭脂草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胭脂草在Fe2+、Mn2+污染环境中,易受Fe2+毒害,而对Mn2+具有高抗性.Fe2+毒害临界浓度为0.5 mmol.L-1,毒害耐受浓度≤1.25 mmol.L-1;Mn2+毒害临界浓度为4 mmol.L-1,毒害耐受浓度≤8 mmol.L-1.实验结果为景观植物胭脂草用于城市生态环境铁锰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