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汉源 《科学通报》1979,24(20):951-951
细胞的染色体变化与肿瘤演发的关系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由于建立了染色体的分带技术,为进一步阐明这个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根据分带类型可以清楚地认辨不同组号的染色体,分析组型,检查染色体畸变,并追溯标记染色体的来源。我们对人体肝癌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有些人认为,恶性细胞的种种癌的特性,起因于染色体或染色质功能的改变。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的狄保罗(Dipaolo)等,单独或合并地使用了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或病毒的致癌剂以及非致癌剂,在体外测定了它们对细胞染色体的直接效应和远期效应。他们发现,加了致癌剂后,其直接效应可以是染色单体型畸变,以及染色体型畸变。究竟这些  相似文献   

3.
汪安琦 《科学通报》1965,10(10):917-917
近年来,辐射对人类遗传的危害问题已广泛地受到重视。因此正确估计人类辐射遗传的危害性,以及选择与人类辐射敏感性相近的实验动物而进行各种哺乳动物的比较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大量的细胞遗传学实验证明,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和有机体的辐射敏感性有定量的关系,因而染色体畸变已被作为测定动物辐射敏感性普温采用的判据。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直接比较人体组织与其他动物的辐射敏感性已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辐射防护药定量评定工作中,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指标。但细胞水平上染色体畸变率的降低和整体水平上急性放射病转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换句话说,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辐射死亡的关系如何。本文给出的数学模型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初步尝试。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剂量反应  相似文献   

5.
电离辐射诱发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可作为检测生物剂量效应的可靠指标。然而,常规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只能分析中期细胞的染色体。1970年,约翰逊(Johnson)和Rao首次发现在紫外线灭活的仙台病毒介导下,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与间期细胞融合后,可以诱导间期细胞染色质浓缩,形成细长的染色体,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6.
将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染色体组型为AA)与宽叶野生稻(O. latifolia, 染色体组型为CCDD)进行杂交, 结合胚拯救手段, 获得了这两个种的种间杂交种. 杂种F1在株高、分蘖力、生长繁茂性等方面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 穗部性状明显偏向于父本宽叶野生稻的特征, 表现为长芒、小粒、大而外露的紫色柱头极易落粒. 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证明杂种染色体数为2n = 36. 进一步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 鉴定了杂种F1的染色体组成及其在减数分裂中的配对行为. 结果表明, 杂种染色体的组成为ACD, 在减数分裂中, 绝大部分染色体以单价体形式存在, 很少有配对现象发生, 因而杂种表现完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7.
小麦易位系的选育及Giemsa-c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学 《科学通报》1990,35(13):1040-1040
通过辐射处理远缘杂交后代可以引起染色体畸变,出现许多具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优良株系。黑麦属对改进六倍体栽培小麦遗传种质具有很大潜力。自1956年Sears报道了通过染色体易位,将外源染色体片断导入  相似文献   

8.
谢天恩 《科学通报》1980,25(5):232-232
近年来,昆虫病毒在组织培养中的感染和增殖的研究,已有很大的进展。本文报道棉铃虫血球细胞的单层培养方法及结果,为研究昆虫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技术手段。Hink和Ignoffo曾建立美洲棉铃虫(Heliothis Zea)成虫卵巢的细胞系。但棉铃虫(H.armigera)幼虫血球细胞的单层培养,还未见有报道。自1978年4月以来,棉铃虫血球细胞的体外培养先后进行了二十余次,获得成功。材料大多数是用人工饲料单管饲养的5龄左右的健康幼虫,饥饿24小时后,用自来水洗净虫体,进  相似文献   

9.
汪安琦 《科学通报》1966,11(3):132-132
辐射剂量率的改变对于遗传效应是否有作用是长期以来人们所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为辐射遗传的防护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根据经典的辐射遗传学理论,点突变以及一次击中的染色体畸变与辐射剂量是成直线相关的,而且不受剂量率的影响。在哺乳动物中研究染色体畸变的剂量率效应的工作还较少。过去在植物中研究得较多。一般认为二次击中的染色体畸变随着剂量的平方而增加。然而在很多实验中,在低剂量率的情况下并不能得到这样的剂量-平方关系。Newcombe提出染色体断裂在一定的时间内会重合(Restitute)。有重合或愈合系统(Rejoining system)存在的理论此后  相似文献   

10.
在辐射等诱变剂作用下,不同的染色体各自发生断裂,通过不对称易位,可能形成多着丝点的染色体和断片。然而,在连续的细胞传代中,它们往往消失。因此,我们称这种多着丝点染色体为不稳定型染色体畸变。然而,早就有人在昆虫(蝎)中看到稳定的多  相似文献   

11.
周宪庭 《科学通报》1984,29(11):690-690
在培养基中缺失某种必需的营养成分,常常引起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异常。Freed报道,缺乏某些基本氨基酸使染色体畸变显著地增加。Keck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淋巴细胞,发现在培养基TC199中染色体畸变频率较Eagle培养基及RPM 11629培养基中更高。Sutherland。发现缺失叶酸和胸苷的培养基会促进染色体脆性位点的表现。周宪庭等发现缺失叶酸  相似文献   

12.
汪国顺 《科学通报》1993,38(8):756-756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天然末端,它对于染色体的稳定以及染色体的完全复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观察到间期染色体(质)具有不随机分布性,端粒常位于核膜内侧,但这现象一直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来加以解释.近年端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许多生物端粒DNA的序列结构已被阐明.因此可以用新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端粒在细  相似文献   

13.
野生稻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野生稻种是稻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稻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根据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分析,约20种野生稻被划分为3个组。研究详细的sativa组和officinalis组的染色体组型全部定确定。染色体组型为AA和sativa组和栽培稻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officinalis组;而染色体组型为FF的短花药野生稻和几个未知染色体组型的野生稻与栽培稻亲缘关系更远,应单独列为  相似文献   

14.
苯作为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用途广泛。但苯又是一种工业毒物,会严重抑制骨髓功能,引起染色体损伤,可能会导致白血病。我们用微核测定和染色体畸变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苯与染色体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组织培养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植物生长调节剂,无论对于整体植物的细胞生长和组织分化,器官的发生与脱落,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成熟和衰老,还是对于植物离体培养中的细胞分化和形态建成,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自从1902年哈勃兰特(Haberlandt)大胆预言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以来,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逐步深入,从科学  相似文献   

16.
对表皮纹线及其结构的研究称为皮纹学。随着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和染色体畸变的发现,皮纹学在临床医学上的价值已经得到证明。许多疾病是由于染色体畸变所致(例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Cri du chat综合征,Turner综合征和Klinefelter综合征)。目前仍不确知各种不同类型的指纹是如何决定的。不过通常认为,指纹类型的确定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7.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通常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能够清楚地看到。凡是能分裂的细胞都可以制作染色体标本,即使在体内不能分裂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加入刺激细胞分裂的植物凝血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后,同样可以制得染色体标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类染色体,长度相差很大,最长的染色体大约是7μ,约为最短染色体的5倍。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着丝粒(Centromere)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項維 《科学通报》1963,8(7):61-61
近年来由于利用組織培养的材料以及一些实驗技术的改进,如秋水仙素和低渗处理等,使我們能够清楚地观察人类以及其他哺乳类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得以进行染色体組型分析,对于人类細胞遺传学的快速进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还为医学临床上提供了遺传性疾病診断的有力工具。尤其是Moorbead等(1960)的外周血液培养方法发表以后,在临床診断应用上更为方便,因此得到普温采用。这些已引起国內遺传学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但是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特别是M199培养基配制問题和需用的血量較多,这方面  相似文献   

19.
利用800R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处于减数分裂期的普通小麦-大赖草二体异附加系DA5Lr的大孢子母细胞, 开花前去雄套袋, 授予普通小麦“中国春”的花粉. 对M1种子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GISH分析, 得到1株含有2条分别涉及5Lr长臂和短臂的易位染色体植株. 将其与二体附加系DA5Lr测交, 对测交后代中含有1条5Lr和2条易位染色体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分析, 在双线期观察到2条易位染色体和1条5Lr及1条小麦染色体联会成“十”字形构型, 中期Ⅰ形成“Z”字形或环状四价体, 表明这2条易位染色体为相互易位染色体. 染色体C分带结果显示, 易位涉及的小麦染色体可能为A组或D组染色体, 用pSc119.2和pAs1专化探针分别与其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易位染色体中的小麦染色体片段上显现出较强的pAs1(对D染色体组专化)杂交信号, 根据pAs1标准染色体分子核型, 结合C分带结果, 易位涉及的小麦染色体为7D, 相互易位染色体为T7DS•5LrL/ T5LrS•7DL. 该相互易位杂合体的配子传递分析表明, 2条相互易位染色体常常一起传递, 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59.4%和83.9%, 表现出花粉优先传递特征. 在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后代中, 除分离鉴定出相互易位纯合系之外, 还获得纯合易位系T7DS•5LrL, 该易位系对赤霉病有较好抗性, 为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种质.  相似文献   

20.
郝水 《科学通报》1963,8(3):23-23
对于細胞的各种結构成分,至今研究最多的是染色体。这是由于染色体和組成染色体的核蛋白对于生物遺传和細胞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形态結构在有絲分裂周期中有很大变化,細胞的内外部条件对染色体的形态結构也有所影响。近十多年来关于染色体的結构的研究有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