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史学界就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展开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同志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得利于近代亚洲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这场运动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与干涉,客观上对倒幕维新的成功给予了种种的支援,而戊戌变法则是在欧美列强虎视眈眈的险恶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中叶,亚洲各国处于历史转折时期,许多国家先后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只有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倒幕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当时国际、国内的许多条件,但其中的关键是在于下级武士改革派的领导。下级武士改革派能认清当时日本所处的内外形势,吸取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教训,顺应时代潮流,立志改革,学习西方。他们与部分朝廷公卿及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以西南强藩为基地,利用人民群众力量,坚决开展武装倒幕,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德川幕府。  相似文献   

3.
"商战"思想是早期维新派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要求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的思想.就"商战"思想的整体而言,它已经具备了"国货"思潮的基本内容,因此,"商战"思想是"国货"思潮的一部分.但是早期"商战"思想只是当时极少数先进人士的思想,面窄、影响小,不具有普遍性.相比之下,"国货"思潮具有普遍性,是大众的思想意识.从这一意义上讲,"商战"思想只是"国货"思潮的萌芽.  相似文献   

4.
三权分立原则和现代官僚制度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政治--行政模式,作为资本主义后发国家的日本禀承"拿来主义"的传统,在引进的同时对之加以改造.在日本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西方的政治理念与本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精英主义、权威主义相交融,并在日式集团主义的社会准则基础之上构筑了日本独特的"官僚主导型"政治-行政模式.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可以使我们对这一独特的政治--行政模式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刍议列强对洪宪帝制的态度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制初起时,一战方酣,西方列强无暇东顾,对华政策大多以日本的意志为意志,为了争得对袁世凯政府的控制,列强争相怂恿袁世凯称帝。当袁世凯称帝之事呼之欲出、反对之声叠起时,日本为了乘中国国体变动之机扰乱中国以达到其侵略之目的,联合西方列强出面干涉,劝告袁世凯延缓帝制,煽动中国内部叛乱,并对袁世凯施加经济压力。以日本为首的列强的出尔反尔是袁世凯政权走向灭亡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的是一条双重外交路线。它一方面同西方列强进行谈判,逐渐废除了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外侵略扩张,对亚洲弱小国家和民族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和奴役亚洲弱小民族。这就是近代日本的一部双重外交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紧跟西方列强,通过条约或其它借口,强行向中国派驻军队,设置军警和特务机关.日本向中国派驻军队滥觞于中日<马关条约>,之后驻军逐步形成规模.通过分析日本在华驻军起源、驻军规模及其活动情况,揭示其对华侵略的历史轨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誓"以对上帝和诸神的信仰为理论基础,它的表现形式源于宗教生活,它体现了宗教和秩序、信仰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在"刑起于兵"的中国法律传统中,"誓"在法律的起源中具有本源的意义;相比之下"誓"对西方法律传统影响更深远,它不仅把"法律必信仰"的理念植根于西方社会,而且把诚信观念、程序正义呈现于现代西方法庭.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倒"T"形叠合板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一种只发生"部分叠合"的新型混凝土倒"T"形叠合板结构形式.采用肋部厚度已达最终设计厚度的倒"T"形截面预制板,使之能直接承受后浇叠合层混凝土的自重和施工活荷载,节省模板和临时支撑;再根据倒"T"形叠合板的构造特点和试验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提出了这种新型叠合板以倒"T"形板为跨中弯矩的承载主体,后浇叠合层混凝土仅参与正常使用阶段工作的基本假定,建立了计算内容与整浇梁板相同的、简单可靠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由于计算过程中将仅发生部分叠合的后浇叠合层混凝土的实际结构功能予以降低,故设计者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赋予倒"T"形预制板凹槽内的后浇叠合层混凝土某些附加的有益功能,如保温、防渗、轻质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更有利于这种新型叠合板结构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半个多世纪中,中韩两国都面临反对日本及西方列强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伟大任务.长期以天国自居的清朝从自身安全和传统关系考虑,帮助韩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夷制夷"、均势外交、谋求发展的政策.但由于当时清朝和韩国的腐败落后,这种政策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通过明治维新实力大增的日本积极推行侵略性的"大陆政策",给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韩两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经历了艰苦曲折的道路.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然亡国,实力与正义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和胜利之本.  相似文献   

11.
正2014?2018年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100周年的日子。在西方,那场战争曾被称为"文明之战"。今天世界上仍有不少人,包括中国人自己,觉得那场战争与中国无关。然而事实是那场战争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实际上,早在1914年一战伊始,英国和日本即在青岛与德国军队激战,青岛在1914年11月落入日本之手。1915年日本利用列强身陷一战,无法分心,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意欲浑水摸鱼,置中国于日本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12.
邸笑飞 《世界博览》2008,(16):62-65
中国人熟知丁韪良,是因为他翻译了《万国公法》,这部西方法律的翻译使中国人了解到,西方人也是"讲道理"的。事实上,此书在清政府与列强交往中确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周邻关系中,中日关系可谓"剪不断,理也乱"。作为近邻,中日两国有着长久的交往史,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痛苦的记录。进入近代以来,日本综合实力大超中国,成为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强国,并加入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行列,在东亚大搞侵略扩张,一举打破了东亚,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传统关系格局和秩序。二战后,中日都发生了巨变。中国建立了共产党执政的新政权,日本被美国改造成为盟国,中日分立在两个对抗的阵营。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陷入瘫痪,通货膨胀犹如脱缰野马,货币紧缩又使日本经济转而陷入了"稳定危机".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重大转机,地处朝鲜东邻的日本成为美军的军事基地和作战物资供应地,战争"特需"拉动了社会总需求,产出和就业增加,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活大国”计划虽出师不利,但在实力基础上仍追求日子过得更好更科学。日本早在60年代末就成为西方第二经济大国。但是,老百姓总感到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日本的"经济大国"称号不相称,为此,在日本又响起了"生活大国"的口号。1992年,首相的咨询机构-经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西方现代文明的强势介入,中国历史进程出现了一种"断层"。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断层"的处境和语境中,中国学者先于西方学者明确地提出了"现代化"概念与理论。只有以一种"历史断层"的视野来审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才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现代化"会作为一个核心主题在中国凸显出来并贯穿始终,才能正确地理解"现代化"概念与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上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必先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的主权。剥夺中国关税的自主权,是破坏中国主权的一个方面,而海关税则制定权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列强首先在中国攫取了这个特权,继而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获得了大量侵华特权。大体说来,西方列强在华海关税则制定权的取得,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基本上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论述,阐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思想及他最终倒向唯心主义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9.
明治政府成立之后,鉴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不得已承认了幕府与西方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但其最终目标是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成为世界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制度,经济上“殖产兴业”,军事上建立常备军,为日本的修约成功奠定了基础。日本在发展中实现了成为 强国的目标,并最终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日本的修的成功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列强打开中日两国大门前,两国都是闭关锁国的,然而西方列强却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就在此时中日两国频繁出现漂流民,两国政府对待漂流民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日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