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2,(18):F0003-F0003
弗拉·菲利波·利皮的绘画总是以世俗的精神和现实的人物形象来描绘宗教题材和人物。在《天使拥戴的圣母予》这幅画中,圣母只不过是一位年轻美丽的意大利少妇,而并非超人的圣灵.幼年的耶稣只是母亲怀抱中的婴儿,不同凡俗之处,就是他手持圣经以示圣灵;  相似文献   

2.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2,(10):81
《岩间圣母》1508年油画189.5cm×119.5cm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岩间圣母》是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是达·芬奇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城市米兰时,受到米兰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的委托在大教堂的礼拜堂中创作了这幅《岩间圣母》。该作品取材于圣经,讲的是东方博士预言希律王的儿子夭折,圣母玛利亚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就带着耶稣和施洗者约翰逃到了埃及的故事。圣母玛利亚被安排在了画面的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2,(10):F0003-F0003
《岩间圣母》是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是达·芬奇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城市米兰时,受到米兰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的委托在大教堂的礼拜堂中创作了这幅《岩间圣母》。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0,(18):F0003-F0003
这一幅《圣母升天》是在提香为圣玛利亚·代·弗拉里教堂画的祭坛画,可视为威尼斯文艺复兴风格中最伟大的经典之作。该画尺寸上远远超过了之前的祭坛画,其宏大的气势与完美的处理使威尼斯无论在规模和成就上都可与佛罗伦萨和罗马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5.
皮耶罗·迪·科西莫,佛罗伦萨画派画家,他的《基督投胎和诸圣人》体现了佛罗伦萨15世纪末期的画风:宗教题材世俗化描绘,赞颂人性和自然,人物造型表现趋于成熟,逐渐探索色彩表现。此画取材自《圣经》中的基督投胎故事,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常见的内容,这幅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基督投胎的信息是由一只白鸽来传递的。圣母玛丽亚站在高台上,仰望白鸽,诸圣人分左、右  相似文献   

6.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  相似文献   

7.
艺术鉴赏     
提香(1488-1576)是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巨匠。由于他个人对于大型宗教画的独特诠释及优雅、高超的技法,受到各界的青睐,因而得到神圣罗玛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以及西斑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保护,进而赢得声名。其祭坛画《圣母升天图》,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1,(20):F0003-F0003
《圣母玛利亚升天》,在宗教艺术中是个神圣的题材,而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无视斯卡拉教堂的订件旨意,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学原则创作升天的圣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这么一个场砥在一个破烂的农舍小台子上,躺着一位久病无钱医治而死去的中年妇女。  相似文献   

9.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1,(2):F0003-F0003
盖特根·托特·辛特·扬斯于1490年完成了一幅小画《基督降生》,这幅画无沦从色彩处理,还是从构图特点来看,都与以前的作品不同。他以耶稣诞生在马槽里为主题,把画面的光源处理在耶稣这个婴孩身上。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法来描绘周围的情景。夜色朦胧,耶稣就象发光体那样照亮了四剧一切。但能见度很弱,除了圣母,一切都是影影绰绰,极难辨认。  相似文献   

10.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0,(10):F0003-F0003
希罗尼穆斯·博斯(1450—1516年),生于北布拉班特的斯海尔托亨博斯,卒于同地,出生在艺术世家,自幼受到民间艺术与家庭的熏陶。成年后即加入圣母兄弟会,并为这个会的礼拜堂绘制壁画。1506年完成《最后审判》。作品还有三叶式祭坛画《干草车》、《人间欢乐园》、《圣安东尼的诱惑》等。他巧妙而滑稽地将写实与浪漫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同时还吸收了意大利、德国艺术中的精华,并从传统的哥特式雕塑中、中世纪动物故事插图、色彩抄本和中世纪的宝石古钱币中吸收有意思的形象,同时还借用占星术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艺术创造和影响是超越时空的,他被誉为“现代绘画的始祖。”  相似文献   

11.
《牧场圣母》具有威尼斯画派的风格。乔凡尼·贝利尼以流利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在牧场上的圣母玛丽亚及圣子间委婉、细腻、悯爱的母子之情。此画不仅描绘了宗教故事情节,还表现了现实生活对宗教题材的变异,使作品流露出动人的情感。画面色彩明朗,透视技法使作品有极强的纵深感,平添了画面中的祥和气氛。同时,可以看出尼德兰绘画风格与技巧的端倪。  相似文献   

12.
2000多年前,我国学者韩非在他 的著作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个 人请一位画匠为他画一幅画。3年之 后,画匠完成了“作品”。他一看,这是 什么画呀,只是一块大木块。他正要发 脾气,画匠慢条斯理地说道:“请你修 一座不透光的房子.在房子一侧的墙 上开一扇大窗户,然后把木板嵌在窗 上。太阳一出来,你就可以在对面的墙 上看到一幅美妙的图画了。” 这个人听画匠说得那么有板有眼, 只好半信半疑地照画匠说的去做。果 然,房子盖好,并照画匠说的那样安上 木板后,在房子的墙上出现了各式各 样的景致。不过所有图像都是倒着 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4,(16):81-81
<正>这幅改变了整个美术史进程的《草地上的午餐》,是画家效法卢浮宫内一幅乔尔乔奈的《乡村音乐会》的构图,但它毕竟不是16世纪威尼斯那种田园诗绘画。画上那个裸体女子就是马奈早期画的《穿斗牛士服装的维克多莉娜·默朗》中的模特儿默朗。画家让她在这幅画中裸体坐在林中溪边的草地上,与两个穿衣绅士一起作伴。画法上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精细的笔触和大量的棕褐色调,代之以鲜艳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概括型色块,对传统绘画进行了大胆革新,这一切都使得官方学院派不能忍受。这幅画的最大价值,还在于马奈与古典派裸女画法的决裂。他画笔下的裸女敢于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欣赏画的观众,而陪伴她的两位男子穿的不是历史服装,而是一身当时的时尚服饰。考陶尔德协会的约翰·豪斯教授说:"在《草地上的午餐》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率直的挑衅。一位现代妇女裸着身子与两位穿着衣服的男子坐在一起,显然是‘伤风败俗’的。如果你心中有的是河神仙女等,此  相似文献   

14.
《圣母的婚礼》的构图样式、环境和人物配置皆模仿老师佩鲁基诺画的《基督将天门的钥匙交给彼得》。人物造型除带有老师娴静优雅的风格特征外,开始显露拉斐尔独特的柔美风格。画面取对称式布局,背景是顶天立地的多边形洗礼堂充满天堂。\  相似文献   

15.
作者简介:服部直人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十分梦幻的感觉,但是到底是个甜美的梦,还是一个噩梦,恐怕要画迷自己去联想了。服部直人是一位自由创作者,他从日本  相似文献   

16.
作者简介:乔·贾斯科并非经常为科幻小说配画插图,但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绝大部分都是为画迷所非常喜爱的,其中最著名的《吸  相似文献   

17.
艺术鉴赏     
《万名基督徒的殉教》1508年板油彩高99cm,宽87cm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生于德国纽伦堡的一个首饰匠家庭,自幼随父学习金属雕刻工艺,他对绘画表现出特殊的才能,13岁时就能逼真的画自己的肖像,19岁时为父亲所画的肖像已充分显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可与达·芬奇遥相呼应。15岁的丢勒从师于纽伦堡艺术大师米·沃尔格姆特,3年后满师,年轻的画家走出画室沿着莱茵河游历德国主要工业城市,到过法兰克福,访问过科隆和巴赛尔。4年间的旅行学习考察对画家的世界观形成和艺术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23岁的丢勒已是一位有影响的艺术家,在这一年里,他与故乡的一位音乐家的女儿阿格列萨·弗湟伊结了婚,此后丢勒作为首饰匠和画家开始了独立工作。  相似文献   

18.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2,(12):81
迪·邦多纳·乔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第一位大师,也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乔托的壁画有许多今已失传,尤其是他为那不勒斯王宫内所绘的壁画,几乎已不复存在了;此外,乔托的一些框上画也已少见,今在佛罗伦萨圣雷帕拉塔教堂的钟楼上还残剩着依照这些画稿做成的浮雕画。他的壁画受拜占庭美术的影响,但摒弃了依赖金  相似文献   

19.
艺术鉴赏     
《波蒂纳里祭坛画》(又译:波蒂奈伊祭坛画)1476年油画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雨果·凡·德·古斯(又译高斯)出生于1435年,其主要美术活动在根特。艺术风格上与凡·艾克十分相近,也属于根特画家的行列。古斯的艺术生命不长,32岁登上画坛,47岁就去世了,绘画活动仅15年。可是作为尼德兰一位承前启后的绘画大师,他的实践是有一定影响的。这一幅祭坛画约作于1476  相似文献   

20.
休闲一刻     
《科学大观园》2012,(1):78-79
一位艺术家问画廊的负责人关于他正在展览的画是否有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