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合肥地区住宅室内热舒适环境,文章通过对该地区住宅在夏季、冬季自然条件下室内热舒适度测量,利用国际热舒适评价指标PMV-PPD及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评价合肥地区住宅自然条件下的室内热环境现状,以分析改善室内热舒适质量。  相似文献   

2.
住宅建筑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自然通风对住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选取室内热环境状况较为恶劣、风资源贫乏的重庆市住宅为例,通过i d图分析了自然通风在改善住宅建筑热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的可行性;并通过对典型居民住宅的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室内平均预测投票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热舒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风资源贫乏的城市,住宅建筑良好的自然通风既能大量地节约建筑能耗,也能够极大地改善室内热环境,尤其是过渡季节及夏季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亚热带气候条件下中国南方住宅的室内热环境问题。南宁棉纺厂职工住宅作为本文探讨的例子。本文通过实测该职工住宅内的热环境,和利用计算机程序DEROB-LTH进行模拟和分析,提出了改进南方住宅室内的热环境的途径。还对南方住宅内的热环境用较为合适的热环境指标SET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混凝土天棚辐射加独立新风系统住宅的热环境和热舒适,对长沙某住宅小区在2016年夏季进行约一个月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混凝土辐射空调加独立新风系统住宅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在1.1 m测点与0.1 m测点空气温差最大值为0.816℃,垂直方向从下到上空气温度先增加后减小,靠近中间高度达到最大值,最热面南墙内壁面与最冷面天棚壁面之间的温差为1.9℃,室内热舒适评价指标:-0.95PMV-0.5,室内偏凉,PPD22%。从问卷调查分析可知在辐射环境中受试人员局部热感觉符合正态分布,身体的不同部位(除双脚外)对环境的热感觉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混凝土天棚辐射加独立新风系统住宅的热环境和热舒适,笔者对长沙某住宅小区在2016年夏季进行了约一个月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混凝土辐射空调加独立新风系统住宅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在1.1 m测点与0.1 m测点空气温差最大值为0.816 ℃,垂直方向从下到上空气温度先增加后减小,靠近中间高度达到最大值,最热面南墙内壁面与最冷面天棚壁面之间的温差为1.9 ℃,室内热舒适评价指标:-0.95<PMV<-0.5,室内偏凉,PPD<22 %;从问卷调查分析可知在辐射环境中受试人员局部热感觉符合正态分布,身体的不同部位(除双脚外)对环境的热感觉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厦门住宅夏季室内自然通风热环境实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厦门市4户住宅的夏季室内风速和热环境实测为例,探讨从参数变化中获得房间自然通风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用累积分布预测平均热反应指标(PMVN)来评价房间自然通风条件下热环境的方法,统计分析所测房间自然通风下PMV值的大小及其出现概率.结果表明,房间的白天室内风速较大而夜间室内风速较小,但就PMV值而言,房间PMV值白天...  相似文献   

7.
赵凤姣  何锋  谢科  李良  罗海 《科技资讯》2010,(27):75-75,77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某高层住宅天棚采暖系统进行了实测与调查,分析了采暖前后室内热湿环境变化,并对其能耗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采用天棚采暖后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稳定,而且兼顾节能、卫生等特点。本文为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采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湘西农村地区冬季住宅热环境与老年人热舒适,2018年1月对当地50户住宅与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测试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冬季该地区住宅室内温度低,客厅、卧室与厕所的平均温度分别为8.3℃、8.5℃与7.1℃;不同建筑类型中,吊脚楼、木结构瓦房、砖墙建筑室内平均温度依次升高;室内早晚平均温度分别为7.5℃和8.5℃;分别有约70%与40%的老人有冷感觉,在厕所时产生冷感觉的老人比例最高.当地居民冬季热适应行为主要为增加衣物和使用火桶取暖,老年人冬季服装平均热阻为1.60 clo,作为局部加热装置,火桶对室内整体热环境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但对老年人热舒适改善效果明显.利用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模型计算得到该地区老年人冬季对热环境的自适应系数λ=-0.26,舒适区温度范围为16.7~27.1℃.  相似文献   

9.
住宅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国内外住宅无障碍居住环境建设情况介绍的基础上,对住宅室内无障碍居住环境在交通、室内设施构造技术以及视觉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住宅室内无障碍生活环境的营造和构造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夏热冬冷地区非采暖空调建筑室内热环境行为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夏热冬冷地区非采暖空调建筑室内人们的行为适应性,于2008-10-2010-08对夏热冬冷地区重庆、武汉、南京3个城市的非采暖空调住宅建筑进行热环境现场测试和热感觉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的评价,得到3个城市80%居民可接受的夏季室内温度的上限值分别为28.9,29.0和29.6℃;冬季室内温度下限值分别为13.9,14.1和14.3℃。通过统计分析居民的行为调节方式,认为该地区人们通过有规律地增减服装的手段来适应温度的变化,而开窗和使用电风扇是该地区居民用来改善夏季高温环境的有效适应性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改善住宅建筑热环境的生态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改善住宅建筑热环境的生态措施,指出运用节能、绿化的生态理念和措施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将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可改善住宅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提高住宅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空调采暖和降温期间的建筑使用能耗,从而降低居民的用电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林洁  田峰 《科技资讯》2006,(15):115-116
中国,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提出到2000年将以实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住宅是小康水平的关键,也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全社会也已形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的共识。衡量一个国家的居住水平,国际上采用综合性指标评价,也就是用多个指标来衡量。中国制定的小康居住目标有十三项指标。其中室内环境标准主要考虑室内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以及卫生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性,对内蒙古西部地区271户草原民居进行调研,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民居在现有土暖气与落地炕供暖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在典型草原民居的基础上提出南向附加阳光间、节能型吊炕及风能供热系统,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分析内蒙古西部现有典型草原民居住宅与优化后的住宅模型2种居住模式在额济纳旗、鄂托克旗、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及巴音毛道农场等地的气象参数条件下卧室和客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结果表明:在现有土暖气与落地炕的供暖模式下,测得该民居冬季最冷月室内平均温度为14.55℃,热舒适度平均值为-2.56;优化后的民居模型室内热环境及舒适度较典型民居均有显著的改善,4个地区最冷月平均室内温度为19.17℃,热舒适度模拟值为0.1。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住宅热用户计量收费,提出了6种现有住宅室内供暖系统的改造方案,以及4种新建住宅室内供暖系统新制式,针对各方案的优缺点及选择应用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面向辽宁南部地区农村住宅,对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冬季室内热环境等方面展开实地调研,提出基于自然室温的农村住宅优化设计方法,并基于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围护结构各参数、平面布局、住宅体型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向窗墙比是影响室内温度的主要因素,南向窗户尺寸是农村住宅优化设计的重点.依据获得的各参数最佳组合,提出一套适用于辽宁南部地区的优化住宅,为该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牛天才  马燕玲 《科技信息》2011,(21):343-343,319
利用DeST-h模拟软件,对陕北志丹县新农村建设设计方案的室内热环境和节能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建筑方案的模拟分析,得出覆土结构适合于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带阳光房的建筑能吸收并蓄存太阳辐射得热,冬季室内热环境明显改善。最后本文通过模拟四种通风换气条件下,建筑夏季室内逐时基础室温及建筑冷热负荷变化,分析了通风量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为新农村建设住宅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住宅的空间设计与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居厅成了住宅中的主要活动空间.住宅的起居厅向南,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改善住宅室内的热环境,是一个直接有效的节能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以关中乡村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测试,分析关中居住环境现状,力图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原始资料。研究成果包括关中乡村住宅的基本模式、室内热环境及生活能耗。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关中乡村居住环境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20.
从环境最佳化、室内居住空间合理化、节能生态化、信息智能化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的住宅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