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及FACTS元件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活交流输电(FAcTS)技术的利用能够对电力系统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晶闸管控制的移相器(TCPST)和串联补偿器(TCSC)作为串联FACTS设备能够改变电力潮流的自然分布和有效缓解输电阻塞,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作为并联FACTS设备能提供无功支持和维持系统电压稳定,将它们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了TCPST、TCSC的潮流计算模型以及计及TCPST、TC.SC和SVC的最优负荷削减模型,从而将FACTS设备有效纳入可靠性评估模型中.提出的方法在RBTS可靠性测试系统上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FACTS设备能对系统可靠性产生重大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原有福建电网与华东电网的福州一双龙线改造为TCSC装置控制的高压输电线方案.设计出一套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CSC),并且对该TCSC装置进行一系列的基础性实验研究.本阐述了可控串联补偿器(TCSC)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并且在Matlab仿真实验基础上,分析了等效基频容抗Xc与等效基频电抗XL之比值与TCSC谐振点的关系.该仿真结果将为选择TCSC装置参数和可控范围提供依据.从TCSC装置基波阻抗值的Matlab实验值和数值仿真的比照数据表中,可以看出该参数选择方法的正确性.并以此方法建立起了TCSC基波阻抗值和晶闸管触发角a的关系数据表.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可控串联补偿器控制算法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配电网中电能质量低的问题,在无功补偿系统中运用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实现无功补偿;在分析单周控制(OCC)技术和单周控制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单周控制形成的PWM波,对单相ASVG进行控制;设计单周控制的数字控制器,达到系统所需的无功补偿效果.对单相ASVG进行建模以及闭环控制的Matlab/Simulink的仿真,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在单周控制下,直流侧电容电压在工作过程中波动较小,动态响应速度较快,稳态补偿精度能够满足工程中无功补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的连续无功补偿和谐波补偿方案——电容连接补偿器(CLC),描述了CLC实现无功连续补偿和谐波补偿的原理.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将该方案与先进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方案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了它们不同的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5.
用基频动态等值模型研究TCSC暂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可控串联补偿(TCSC)的动态包含离散动态和连续动态的特点,首先分析当TCSC运行状态发生改变时影响其动态过程的因素,认为TCSC的固有动态响应时间与可控硅导通时刻电容电压偏离稳态值的大小有关,因此可以假设TCSC的动态过程可以预测,并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TCSC基频动态等值新模型.该模型内在地包含了可控硅触发逻辑和同步环节的动态.在暂态稳定计算程序中,TCSC被视为一个变阻抗,与电力系统网络接口良好,而且计算量增加不多,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计算结果.但该建模方法仅适用于TCSC在容性区域内运行.如TCSC从容性模式过渡到旁通模式,其动态过程用电流源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6.
针对风电场中并网点电压波动以及传统的无功补偿电压控制方法中因利用系统当前信息进行控制而导致控制滞后和无功补偿设备之间不协调等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和扰动观测器(disturbance observer,DOB)的风电场无功补偿设备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建立风...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含有串联电容器补偿的高压输电网络的暂态过程,在阐述串联电容器补偿基本原理和作用的基础上,利用MATLAB中的电力系统模块库(PSB)和Simulink,建立了一个735kV串联电容器补偿输电网络的系统模型,并对其一相对地短路的暂态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含有串联电容器补偿的高压输电网络有可能发生次同步振荡(SSO)现象.为了抑制次同步振荡,应采用可控串联电容器补偿(TCSC)。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由一种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和改进的机械投切并联电容器组(MSC)共同组成的新型无功补偿控制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双向、快速、连续的响应,而且节约了投资,对相近的新型无功补偿装置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贾成荣 《科技信息》2011,(26):290-291
低压(0.4kV)无功补偿是低压电网节能降损的重要措施,其应用面广量大。本文分析了目前社会普遍使用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现有结构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智能化、模块化的具体结构和基本功能及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介绍了低压电力电容器智能化技术和基于智能型低压电力电容器的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列举了几种采用智能型无功补偿装置现场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可控串补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测试信号法,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研究了含可控串联电容补偿(TCSC)的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SSR)问题.基于IEEE次同步谐振第一标准测试系统,从系统电气阻尼特性角度考虑分析系统发生SSR的危险性,同时在该测试系统中建立了可控串联电容补偿的控制仿真模型.提出了串联抑制次同步谐振的补偿方案,首先采用测试信号法对串联补偿方案进行安全性仿真分析,然后通过计算含可控串补方案的TCSC成本费用对各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最后通过比较分析获得能够较好地满足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串补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hyristor Switcher Capacitor,TSC)只能分级补偿,补偿精度差,响应速度慢和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istribution Static Var Compensator,DSTATCOM)造价高,补偿容量不大的缺点,提出一种由TSC和DSTATCOM构成的混合无功补偿装置。该系统能够结合TSC补偿容量大、成本低和DSTATCOM连续补偿且补偿精度高的优点,采用基于专家决策的控制策略,使两者相互协调运行。对混合无功补偿装置结构和原理进行介绍,并对补偿原理进行分析,设计基于专家决策的混合型动态无功补偿器(Hybrid Var Compensator,HVC),再分别描述两者的装置和控制策略,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该装置达到了高精确度的混合无功补偿要求。  相似文献   

12.
厉运达  刘胜男 《科技信息》2014,(13):172-174
电力系统串联补偿技术是提高电力系统传输容量、改善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电力传输系统向大电网、超高压、远距离传输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几类重要的串联补偿装置的原理和功能进行了概述,对可控串补(TCSC)和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补偿效果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实际对串联补偿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个公共连接点短路参数(电感)与无功补偿电容的L-C并联谐振模型.谐振的驱动信号是用户晶闸管变流器产生250、350、550、650、850 Hz乃至更高频的谐波.谐振对电网、用户晶闸管变流器以及无功补偿装置都有危害.提出了在补偿电容上串联适当的限流电感把固有谐振频率控制在低于130 Hz的办法,这样电能质量能得到改善、用户能进行有效的无功补偿、无功补偿装置能保证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4.
马载恒 《广东科技》2012,21(17):93-94
简述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说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的工作和控制原理,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中的无功电流检测精度直接影响其无功补偿的效果,而数字低通滤波器是无功电流检测中的关键环节.为了满足对无功电流进行快速准确的补偿,提出一种具有通带衰减小,相移小,容易编程实现的数字低通滤波器.该低通滤波器编程执行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低通滤波器进行仿真验证,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407A)上编程完成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该低通滤波器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研究DG参与下的配电侧无功补偿,对维持电压稳定具有现实意义.提出分布式电源参与下的配电侧无功补偿纳什议价模型,对无功补偿带来的额外效益进行合理分配.以IEEE33节点系统为算例,对所提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激励DG参与无功补偿,在提升分布式电源运营商和配电网运营商效益的同时,能提高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型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SVG)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波 《科技信息》2011,(3):I0107-I0107,I0419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是一种新型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本文阐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分析了与其它同类装置的不同,通过对SVG的实际应用,证明了该装置的应用效果非常好,是未来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装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TCR(Thyrister CpntroL Reactpo)动态无功补偿之原理,提出了采用微机控制TCR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设想及不检测相角而完成无功补偿的新思想;对电容支路的电流采用了选频网铬滤波的合理解决办法;采用双向晶闸管使控制电路得以简化;设计了采用TR801单板机控制的单相TCR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之硬件电路及软件程序;通过调试运行;能在1.5ms之内完成各项计算任务,系统功率因数能够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D-STATCOM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电力系统中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进行无功补偿的意义及其与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的区别。方法通过对其工作原理的分析、电流间接控制方法的使用以及不平衡负载补偿方法原理的介绍,可看出D-STATCOM的补偿性能优于传统的无功补偿器。结果通过对文中提到的控制策略的分析比较,确定了采用双变量协调控制的控制方式来提高动态补偿效果,同时提出了对不平衡负载电流补偿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节省装置的硬件资源。结论D-STATCOM补偿器对用户电力的电能质量动态补偿和静态补偿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无功功率带来的危害说明无功补偿的必要性,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说明无功补偿的重要性;然后以国内外的事实为依据论述了无功补偿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指出动态无功补偿是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而ASVC又是动态无功补偿的发展趋势;最后又对ASVC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