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罪》是一部关于爱与欲望的黑色激情悬疑片,这部影片自从上映之初就因其中充斥的大量男女主人公的激情片段而广受关注。其实抛开影片悬疑刺激的情节表现形式,正如影片片名所示,《原罪》其实是一部带有浓厚西方基督教文化元素的的影片,片中男女主人公人生轨迹中所犯下的罪行,与他们自我救赎的过程深刻地再现了基督教文化中罪与救赎的主题,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许多风情世态、习俗禁忌都源于<圣经>或与其有关.<圣经>中有几个数字使用频率颇高.他们因为有了<圣经>带来的背景,所以承载着象征义.象征吉或凶.或象征神圣.文章从这一点出发,通过对一些特定数字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的追溯,进一步论证了<圣经>与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透视英语习语中的《圣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英语习语与《圣经》文化的密切联系.指出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圣经》文化的导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英语习语与《圣经》文化的密切联系。指出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圣经》文化的导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5.
试论《圣经》文化在英语语言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漱珍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6):62-64
从英美人名、地名、英语典故、日常词汇以及文学作品等层面阐述了《圣经》文化在英语语言中的渗透,指出广泛了解《圣经》文化有助于深入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6.
“那一天他说起来吧”、“耶稣在加利利海面上行走”、“摩西的手杖”、“可以说是去到了死荫的幽谷”、“我当时就知道他是我的喜悦我的救赎”……我只要一翻开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会立即察觉到类似的《圣经》典故和故事在作品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被美国当代著名评论家克林斯·布鲁克(CleanthBrooks)称为“我们时代最深刻的基督教作家之一”②“的福克纳在其第一部成功之作《喧哗与骚动》中.大量运用这样的《圣经》典故和故事.试图沟通世俗生活与宗教神话传说.竭力把现实与历史对位,以冀“显现”③小说中人物复杂的性格和… 相似文献
7.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希伯来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基督教文化深深地渗透在英美国家的语言中,《圣经》对英语词汇、习语和格言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就对文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古希腊的神话和基督教的《圣经》已经成为浸润欧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两支伏流。提起《圣经》,不少中国读者便会因它是基督教的经书而敬而远之。诚然,《圣经》有其神秘成分,让在“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觉得荒诞无稽。欧美文学一向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它们的感情来源于圣经。《圣经》之于莎士比亚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对西方人名、英语典故和西方文学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圣经》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英语学习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10.
11.
揭新华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12
经济方面的“原罪”在历史的各个转折关头都存在,但它是一种不可用现行法律加以惩罚的“罪”,是一种能够推动历史进步的“非罪”之“罪”。中国民营企业的“原罪”,与历史上的“原罪”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是特殊的国情导致的体制之“罪”。我们在舆论上不宜大张旗鼓地声讨和清算民营企业的“原罪”,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要严格惩罚民营企业的“本罪”,同时要保护民营企业的进取心,优化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宣传民营企业的经济功绩。 相似文献
12.
人性的挣扎:《大浴女》四种原罪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浴女》的一个核心意象是“尹小荃之死”,它成为小说中尹小跳、尹小帆和章妩等人经常不得不面对的梦魇和恐惧。因为这一罪性,她们被逐出“伊甸园”(精神乐园),承担罪咎。《大浴女》中,人物为了摆脱原罪所做的不同挣扎,展现出:如果主体缺乏自觉的自审与自省意识,那么你就永远只能徘徊于灵魂的荒园。 相似文献
13.
"Si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Hawthorne's "psychological romance"— The Scarlet Letter.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ajor view that influences him--the Puritan doctrine of "original sin" so as to investigate Hawthorne's own attitudes towards the sin and the effects of sin on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相似文献
14.
刘淑红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4):128-131
中国社会已步入工业时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很多问题,整个社会正日趋公司化,现存企业文化暴露出种种弊端,导致人的创造性、感情性、群体性等的缺失;对此,中国应进行批判与审美救赎,借鉴西方工业社会及西方文化界的经验,汲取教训,建设审美化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梁红艳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7(4):84-88
宗教的价值在于为人们的信仰世界指明方向,《哈利·波特》作为西方"现代性的危机"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他的英雄母题叙事不仅与基督教原罪救赎思想有密切的文化联系,而且也蕴含了诸多异教文化元素。在给读者带来神秘的阅读体验时,这部系列魔幻小说也给受到不断进步的物质文明的沉重压抑,纯粹宗教信仰意义的精神慰藉范式几乎失落的人类,重构了一个暂以使心灵得以栖息的宁静港湾。 相似文献
16.
17.
李雪梅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2):48-50
艾伟是一个擅长小说写作的新锐作家。在日益喧嚣浮躁的时代里,艾伟的小说却在不断演绎人性深处的奥秘,并因此而获得一种可贵的精神的厚度,他善于将人物置于非常情境中去看取人性的变化,原罪与救赎是他的小说在向人性深处掘进时一个不断被言说的母题。 相似文献
18.
白庚胜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1,(2):25-27
国家文化主权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所拥有的无可争辩的文化话语权,它包括创造权、所有权、阐释权、享受权和继承权,具有主体性、尊严性、唯一性、发展性、整体性等特征。国家文化主权与原生态文化的安全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关乎我们社会主义价值现的认同,关乎文化自尊、自信、自爱。在多民族文化交流当中,我们时刻都要有国家文化主权及原生态文化安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身为加尔文教派一员的霍桑深受基督教原罪思想的影响,并以祖先们对贵格会教徒的迫害为耻,这些经历通常使霍桑的作品中带有罪恶感的基调。《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就清晰的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作者虽然认为人生而有罪,但并不相信罪恶的不可饶恕性。他鼓励人们通过善行来解除自己的罪恶。霍桑深信善举不仅能弥补罪恶,更能净化心灵,甚至可以是堕落的罪者转变为令人敬仰的凡间天使。《红字》女主人公海斯特正是这样形象的一个很好例证。霍桑通过对《红字》中主人公心理矛盾产生及化解的刻画和他们形象转变的描述,成功的完成了小说主题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Hawthorne's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great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 Hawthorne'sintended meaning with the tale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considerable debate, with critics'various interpretations. Based on close textual analysis, thispaper has formed a positive evaluation on the personality of Mr. Hooper, the minister with a black vei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