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比较辞章学就是广义的比较修辞学。它是对语言学及其多门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而建立的言语学新学科。它不仅论表达,也谈及鉴识;不仅论及"话语",也联及客观世界;不仅讲究修辞效果的"好",也兼及语法的"通"、逻辑的"对"。它"以话语为本位","入古出新"在"中华密码"的文化根基上,延伸至当代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并以它为主导,统帅"四六结构"的理论框架、"八大规律",并把大量篇幅落实在"三九变化"的言语规律的动态运用之中。它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广博的融合性、突出的实用性。它是对拙著《辞章学导论》、《辞章学新论》和《辞章学发凡》、《辞章体裁风格学》的延伸和发展。它把辞章学这门"桥梁性"的新学科,交给广大社会的语言运用者,和他们最贴近,因而最管用。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07-112
汉语的"词章"又称"辞章",从古以来就有两个词形。它又是多义词,不仅不同的论著、不同的学者赋予它不同的含义,就是大师级的专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章里,也用不同的词形,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汉语辞章学,并进行两岸交流、合作,首先要"正名",才有共同的语言。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正名"的问题解决了,两岸交流、合作开展起来了,建立了汉语辞章学及其多支下位学科,促进了汉语辞章学的发展与繁荣。两岸汉语辞章学交流、合作的做法,对于其他学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存在着大量的人物言语交际,而一些成功的言语交际因为各种交际手段与技巧的正确运用,使它们多态纷呈,折射出智慧的光芒.用现代言语交际学的知识来考察,它们因能充分考虑言语交际诸要素,契合言语交际的规律而成为言语交际的典型范例.这些成功范例不仅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文学性,也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调节叙事的进程,对提高<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作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现代语言学极为重视的基本理论问题.王德春先生的论著<现代修辞学>革新了传统修辞学的写作模式,"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语言和言语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修辞的性质和作用",并将重点放在以言语环境为基础,探寻话语整体和言语规律,从言语修养诸多方面将修辞研究提升到建构修辞理论的高度.<现代修辞学>是国内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修辞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为建立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艰苦努力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是一门用定量方法研究的学科.因此.它与数学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不仅因为数学是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而且利用数学还可以反映确切的定量关系.但数学知识也有负迁移作用.在理解物理概念或运用物理规律时,常常见到不顾物理对数学的制约.把物理问题当成纯数学问题看待.造成对计算结果物理意义的错误理解和对物理问题的错误解答.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13-116
确定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建设的首道工程。文章论析"方法论"在学科建设中的意义,阐释如何用"一坐"(坐在现代的中国)"双伸"(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双化"(化古铸今,化外育中)法确定汉语辞章学的"研究对象",以建立普通辞章学及其下位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7.
论文对张志公、陈望道等有关辞章学定义的内涵、外延作历时的动态的描写和总结。全文用"否定之否定律"作科学的分析,为辞章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和辞章学下位学科的开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50年来,在吕叔湘、张志公倡建汉语辞章学的影响下,汉语辞章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一代汉语辞章学研究者,远承中国古代辞章学的优良传统,近师吕叔湘、张志公有关汉语辞章学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学科的对象、范围,体系、研究的方法和分支学科的建设。他们研究的兴趣浓、热情高,有关领导、部门又热心支持这门新学科的建设,为使研究队伍有组织、有系统地选题,不搞“重复建设”,本文还推荐了各系列的选题供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的专门学科。它对语言的运用进行整体研究,反映话语和语境的关系,研究的是语言使用中的意义,即言语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及言后行为。语用学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话语、语境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峡两岸辞章学丛书》(第三套)中对"辞章""辞章学"定义(内涵、外延)的认知失误,对张志公先生倡建的汉语辞章学定义进行探讨。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辞章学理论经历了不断创新的过程,应继承弘扬张先生最新的理论精华,不断开拓前进,以促进汉语辞章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改良文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学"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长江三峡学建立的意义,探讨了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内容与科学特性,说明了三峡文化与三峡学的研究关系.对长江三峡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长江三峡学是一门研究长江三峡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现象的地域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综合性与系统性、时空性和预测性等学科特征.三峡学是三峡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二者在概念上有着严格区别,但在研究上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长江三峡的研究,建立"长江三峡学"既是一种学术上的整合与提升,更是一个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改进《毒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毒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方法:在<毒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中,采取了"一个优化",即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三个改进",即从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改进、从单纯的被动模仿向积极主动参与改进、从传统实验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的改进;"三个环节",即把握实验准备和预实验环节、把握课前预习和提问环节、把握实验报告的批阅环节等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结果:巩固了<毒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结论:<毒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早在"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半个世纪以前,教会已经开始出版官话圣经.然而,后者没有成为在中国推广新文体的手段,<和合本>与文学革命在语言策略上存在差异,中国知识分子与外来宗教之间也有某些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我们不能把<和合本>视为典型的欧化"国语",它的接受史反映的不仅是符号和翻译的问题,同时也是宗教和社会权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历来被研究者看成是"杂家",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定论,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仔细研读原文和受评论家影响造成的.我们通过仔细蚓读和分析<抱朴子外篇>的原文,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完全可以得出<抱朴子外篇>不同于<内篇>的思想倾向的结论.<内篇>属道家,而<外篇>属儒家.从<外篇>提炼出的"夫唯无礼,不厕贵性"、"崇教勖学,精六经之正道"、"量材授官,贵贤任能"、"诘鲍论君,辨证古今"等命题,可以看出完全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范畴.<抱朴子外篇>儒学思想有两个特点:一为"驳难",二为"通释".  相似文献   

15.
庄子寓言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论事.但<庄子>中的寓言与<孟子>、<韩非子>等其它诸子著作及<战国策>、<国语>等历史著作中的寓言不同.寓言在庄子及其后学手里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智慧的诗性形式,是体"道"的艺术手段;寓言的艺术功能是"体"、"悟"而不是"比"和"喻".在<庄子>中,"道"和寓言的关系是"非物"与"物无际"的关系,它体现的是"道"的精神和物心交融的审美情趣.<庄子>中提出一整套关于寓言理论即所谓的"卮言"、"重言"、"寓言"."三言"的共同属性就是"顺物自然",是"道法自然"在艺术中的反映,自然的原则使道与寓言联结起来融为一体,<庄子>是诗化哲学,<庄子>寓言是"诗性智慧"的"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16.
论文对张志公、陈望道等有关辞章学定义的内涵、外延作历时的动态的描写和总结。全文用"否定之否定律"作科学的分析,为辞章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和辞章学下位学科的开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言语学是不够科学的提法,我们觉得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言语的语言学.叫言语学容易把语言学的领地无限制地扩大,也不利于科学的学科分工.修辞学、语用学其实都属于言语的语言学.  相似文献   

18.
<舞台姐妹>是谢晋"最动感情"的一部影片.从故乡戏曲到民族征象,"越剧"以其动人的情感力量和精巧的结构方式,成为<舞台姐妹>的影音载体与精神内核,并散发出永不消磨的美丽与魅力;当然,由于政治因素的干预,影片中的"小舞台"与"大舞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概念化地图解政策的嫌疑,但对哲理性的寻求,使谢晋及其<舞台姐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个人,也超越了时代;而从感情之"变"到命运之"变",<舞台姐妹>中的"姐妹",蕴涵着更加丰富复杂的信息,使影片成就为一部中国电影史上常看常新的经典.<舞台姐妹>的生成机制及其历史命运,不仅是其导演生涯声情并茂、跌宕起伏的篇章,而且是中国电影史风云变幻、令人深思的传奇.  相似文献   

19.
一篇辞章之内涵,就"意象"而言,乃由"意象"之形成、表现、组织与统合等层层迭合而成.如以其篇章组织来说,则涉及的就是"章法",而"章法",简言之,乃梳理内容"本末先后"之逻辑规律或模式;如镇定"意"与"象"之"二元",单单就其"本末先后"来看,既有"移位"的"先意后象"与"先象后意",也有"转位"的"意、象、意"与"象、意、象".本文即着眼于其"转位结构",先探讨其理论基础,然后观察其辞章表现,以见出意象"转位结构"之梗概.  相似文献   

20.
对"谈话蕴含"现象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要搞清楚人们究竟运用了哪些规则和手段来解释自己违背谈话原则的合理性.此文以内外辨析的方式对<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黛玉和宝钗等几组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主要从说话人和听话人对话语的不同理解,以及当话语中含有"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时来阐释<红楼梦>中的"谈话蕴含"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