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唐诗宋词的角度解读元宵节这一兴于汉完备于唐的娱神节日,剖析了至唐代始设灯节后,宋时完全形成的官民同乐的新局面,并把握其不断发展的节俗内涵,探究随着唐朝由盛转衰,其应节食品开始出现的“团圆”主题.揭示南宋建立后这一主题的深化,传达出至此正式确立的新节俗内涵。  相似文献   

2.
对于张爱玲来说,戏曲是她观照“中国”及其“传统”与“现代”的绝佳视角之一,她在创作中也借用戏曲展开互文式的写作,制造新的“传奇”。其自传性小说《小团圆》中写九莉在乡间看戏的第九章可以看作是解读《小团圆》的一把钥匙,从张爱玲对于戏曲“大团圆”模式思考的不断深化,揭示出九莉和邵之雍在理性层面的冲突、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角力。九莉最终用“具体”克服了“抽象”,以“小团圆”嘲弄了“大团圆”。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圆圆的月亮被赋予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月亮象征了团圆、思念、纯洁、美好等人们共有的许多情感,所以月圆之日举行观赏、祭祀、庆典也成为国人的传统习俗,有的则形成了盛大的节日,到了文人雅士那里,赏月赋诗唱和,则成为交游活动的主题。在一年当中,与圆月有关的传统节日第一个就是元宵节。  相似文献   

4.
家乡的春节     
正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除夕前夕,人们都会把屋里屋外统统打扫一番,家家户户都会购买年货,准备过年。走上大街,你一定会发现街上人山人海,店铺里的东西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年画。至于贴法嘛,也是五花八门——有横着贴的,有竖着贴、斜着贴的,还有倒着贴  相似文献   

5.
欢乐中国年     
会心 《奇闻怪事》2011,(1):15-20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是除旧布新的日子。窬过历史的书页,跃入眼帘的不仅是“千古英雄人物故垒西边”的豪情万丈,亦有“寒客夜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画意诗情。美食在古人生活中之位置可见一斑。时代变迁,纪年更替,革命可以改换大众的思想和穿着,却斩不断国人对美食的执着和喜好。年是中国的传统,回家过年是中国人不变的执着。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于传统文化习俗的保护走在中国之前。考察盂兰盆会习俗的历史演变与当代传承可以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传统文化保护的良好启发。作为日本第二大节日的盂兰盆会,经历了从为僧众供奉食物,到祭祀祖先、为家人祈福,再到当今的注重家庭团圆、共庆欢乐的重点转移后,习俗已明显区别于原本意义上的宗教活动,构成了独具日本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而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节日是与特定日期、特定仪式相联系的群众性活动,通常随年轮变换而周期性地举行。就以西藏而言,各地的传统节日几乎月月都有,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拉萨地区作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节日既具普遍性,又有其代表性。文章根据节日的性质和目的,将拉萨地区的节日分为宗教性节日、生产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和时令性节日等四大类,利用实地调查资料作了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节日是与特定日期、特定仪式相联系的群众性活动,通常随年轮变换而周期性地举行。就以西藏而言,各地的传统节日几乎月月都有,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拉萨地区作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节日既具普遍性,又有其代表性。文章根据节日的性质和目的,将拉萨地区的节日分为宗教性节日、生产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和时令性节日等四大类,利用实地调查资料作了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即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也随着汉文化的传播很早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因此,像中国一样,韩国各种各样的传统节庆活动也是令人目不暇接。辞旧迎新的春节韩国人从新罗时代就开始过春节了,在韩国,它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韩国人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很多糯米打糕,分赠邻居和亲友。从这种习俗中产生了“吃打糕过年”的说法。据说米糕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之意,象征新的一年团圆美好。春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祖先,以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其祭祖程序严格,仅供桌的摆法…  相似文献   

10.
中秋,意味着一家团圆,2008年的中秋又是最特别的。在这一年,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大悲大喜,很多家庭在这一年失去了团圆的机会,很多人在中秋这一天需要特别的抚慰。  相似文献   

11.
李白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中涉及月的不下于三百处。面对清幽恬静之月李白在诗中抒发着乡思闺怨、人生感慨以及感时伤怀,流露出无限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元明时期交食推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元,明两朝凡三百六十余年,历法唯《授时》、《大统》。本指出两历气朔和交食之推步差异以及根据历术术给出推步法与是时历官所用算法之差异;同时取历官实用算法就元“授时历议”和明“历法沿革”中的交食记录进行了得核;在此基础上对正史所载的31次古日全食记录的古今推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在借鉴《大统历》的基础上,研析并较正了《授时历》“步交食”术文;同时根据《授时历》的平、定朔(望)推步,完整地给出其交食推步步骤和一般方法;用《授时历》推步和现代计算结果对部分交食记录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比较可得出古记录是观测实录还是预报结果,以及其中是否存在人为等因素,指出本文给出的《授时历》交食推步法确是其时天文官所用之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越两国月亮神话的不同特质及月节俗仪内涵的研究,探寻两国人民文化发展的心路历程,以及两国人民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王璇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119-123
月意象经常在中英文传统诗歌中出现,为许多著名诗人采用,具有深刻的隐喻内涵。语言学的认知转向后,隐喻的意义已不限于修辞学范畴。莱可夫(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此物理解和体验彼物",是人类根本的思维方式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诗歌隐喻被认为是常规隐喻的延伸,二者无本质差别。对中英文传统诗歌中的月意象进行梳理之后,不难发现这些意象的隐喻内涵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即"女神"的神话原型。通过平行分析,建立起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以此说明"月亮是女神"(MOON IS GODDESS)是一个对月意象进行元认知的概念隐喻,是中英文传统诗歌中月意象塑造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6.
滥觞生成超越——古代诗歌月亮意象的流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亮意象是中国古代文人特别是诗人最乐意创作的题材之一。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从滥觞生成到超越,月亮意象实现了时空的跨越、意义的增值。探究它的流变过程和传承体制,乃是对中华月亮文化的重新解读与体认,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对话、思维对语言的超越、意对象的超越。同时也可以丰富我们的前理解,加深对于涉月作品的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17.
明月是典型的文学意象和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李白是写月最多的诗人,其月亮意象思维深受我国日月阴阳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诗经》、仙话幻想和历朝诗赋乐府的影响。他借明月意象向外探取宇宙的奥妙,向内则反观心灵的隐曲。李白之人月相得体现的是诗人与月之精神契合,以及诗人与天地万象共享历史哲学与时间哲学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秋月饼考     
关于中秋月饼产生的时间和原因,有多种说法。经过文献考证可知,中国饼食的制作有古远的历史,而月饼的前身是汉代以来的胡饼。关于中秋月饼产生于唐代和宋代的说法都是没有确凿依据的。有充分资料证明,作为中秋节节令食品的月饼正式出现于明代,开始它是拜月的供品,后来才演变为节令食品。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大量的地震史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朔时与望时震次间的关系满足线性回归方程,即y=2.1x+7.39,前者是后者的2.1倍,讨论了地球在朔、望时所受引潮力的差别对地震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