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普拉斯的小说创作有非常突出的自传性特色,《钟形罩》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她的精神自传。本文拟从女性视角解读其主人公埃斯特在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危机以及其后来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试图阐明在当时特定社会价值观下女性的悲凉处境和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2.
《钟形罩》是美国女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辞世之作。这部自传体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她的心路历程。文中概括介绍了历史背景、作家生平,分析了文本中"钟形罩"等意象及语言特征,揭示出在父权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从而进一步指出,女性自身只有加强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地走到"钟形罩"外的天地,获得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钟形罩》是普拉斯唯一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主要讲述了女大学生埃斯特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她甚至一度精神失常并尝试自杀.本文透过埃斯特这一个体,尝试分析在50年代的美国,女性成长普遍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埃斯特成长中的困境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造成的:社会期望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对立;女性成长过程中的榜样缺失;以及埃斯特完美主义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韩莹 《科技信息》2007,(33):134
《钟形罩》是美国自白体诗人西尔维亚普拉丝的唯一一部小说,本文从拉康的镜像理论角度入手试图分析女主人公埃斯特在成长过程遭遇个人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5.
冯英 《科技信息》2009,(27):156-156
托尼·莫里森善于运用圣经故事和希腊神话原型作为作品叙事的催化剂。她的小说《秀拉》描写了种族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女性秀拉成长的经历。而黑人男性夏德拉克则是秀拉的精神伴侣。本文拟从神话原型视角论证夏德拉克是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原型置换。  相似文献   

6.
《逾矩的罪人》是劳伦斯作品中一部颇具现代风格的婚外恋小说。用卡尔·荣格的原型分析理论解读《逾距的罪人》中的悍妇和“大母亲”这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的原型,揭示劳伦斯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期待、憎恨和恐惧的矛盾心理,以及女性意识对男性权威的挑战与征服。  相似文献   

7.
《秧鸡与羚羊》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作者从一个女性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现代版的“创世纪”故事,表达了对生态危机的关切。阿特伍德师从弗莱,借这部小说,她形象的阐释了“文学循环发展论”,并兼及原型批评,重构神话,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的女权观点。本文将试从生态批评和原型批评等方面解读这部小说,发掘其背后隐藏的深意。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苔丝的形象可以从《圣经》和西方古典文学中找到相关的原型人物,如耶稣、夏娃、约伯和美狄亚。本文通过原型批评对苔丝形象进行分析,以期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杨晓蕾 《科技信息》2011,(24):I0145-I0145
本文运用弗洛姆的前进与倒退方面的生命理论分析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指出了主人公埃斯特人生历经三个阶段:生命,精神危机以及回归50年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中的神话原型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福克纳在小说中巧妙融入神话原型,大量引用神话模式,以神话人物来反衬康普生家子孙,揭示他对现实社会的病状和人类的未来所作的思考。神话的力量使《喧哗与骚动》超越了特定时空的限制而升华为一部探讨人类命运的现代寓言。  相似文献   

11.
荣格原型理论的现代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格以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理论,实际上涉及的是关于人类心灵的基本结构、人性模式及其生成和承传问题,它联系着原始文化、原始思维、发生学以及关于本能、遗传等方面的理论,涉及到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人类精神发展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从分析《圣经》人物原型在哈代代表作《无名的裘德》中的  运用入手 ,来解析哈代的教育观、婚姻观和宗教观。  相似文献   

13.
原型批评理论是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典范,既对旧有的模式进行突破,又对各项理论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我们以“向后站”为理论视角既可以对作品进行“远观”式研究,从而把握其宏观性,又可以对作家作品在文化范畴内进行系统分析;既可纵观原型批评的实用性、启发性、局限性,又可凭借此窗口来窥探其前景与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人女人小人》的原书名为《老K、杰克、王后》,也就是指扑克牌中的K、Q、J。按照习惯的游戏方式,K指贵人,Q指王后,J指小人,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此小说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三个主要人物的碌型这一角度,二是分析小说中常常出现的“镜子”的意象。  相似文献   

15.
陆龟是《愤怒的葡萄》中最突出的动物意象,承载着丰富的象征内涵。它代表以约德一家为首的千千万万破产逃荒的农民,预示着他们一路将要经历艰难曲折,同时体现着他们面临苦难时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此外,"陆龟"意象来源于《圣经》。借用原型意象,斯坦贝克深化了陆龟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他对广大移民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原型批评的理论,从种族主义、暴力冲突方面探析莫里森《天堂》中的"替罪羊"形象,认为这一形象体现出莫里森对美国历史及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讽刺性模仿和颠覆,对种族优越论、暴力政治以及非裔美国人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用伦理批评与原型批评相接合的方法,探寻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创作意旨.笔者把为追求理想和爱情而献身的盖茨比与耶稣·基督受难和复活的象征意义作比较,发现他们有惊人相似之处,认为作者借此希望盖茨比所代表的美国精神和传统道德能复生.他又藉尼克·卡罗威这个"身在其中又在其外"的叙述者之口,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作出评价与反思,批判了以汤姆·布坎南为代表的美国上流社会的精神荒芜、道德沦丧、虚伪与残暴,对盖茨比给予无限同情.  相似文献   

18.
乔治.爱略特生活在19世纪基督教思想盛行的时代。她的小说处处可见其基督教思想的痕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无论从人物还是语言方面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这部小说体现了爱略特"博爱"的基督教思想和作为一个作家的"以道德诲人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以双向汇通的理论视野作观照,叶舒宪在与中国传统考据学的结合中提出了中国视角的原型研究.从汉字到图像的转变,体现出叶舒宪研究理念与论证途径上的新变化.不论是汉字-原型还是图像-原型的研究,叶舒宪依据的都是“三重证据法”.由于“三重证据法”的“互文性”内涵,这使得叶舒宪的原型研究在实质上是一种本文人类学的研究.这样,叶舒宪在探究中国文化及文学方面,就难免出现以普同的现象来替代特殊性与多样性的毛病.  相似文献   

20.
用希腊神话中珀罗普斯故事里的马车作为原型,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小说<苔丝>中悲剧原型背后的叛逆者--苔丝,并从不幸与死亡、生命与幸福、探寻与回归三个方面探讨苔丝的叛逆性格,同时还分析了作者的伦理与悲剧思想下的苔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