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元方程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发展简史,说明了各个时期中西方之间关于一元方程理论的交流与影响。在数学文化的层面上论述了中国古代的一元方程理论会衰落甚至消逝的历史原因,同时,在数学价值观对数学发展推动的意义上,说明了现代高等代数学会在西方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
方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21(5):18-23
思想方法的更新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对这种标志的认识,在哲学史和文化史研究中通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人类思想史上最鲜明、最有意义的科学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本文论及的五种类型,这些思维模式的互补与进步,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推进的内在标志;对它们的研究和探讨,是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历史哲学是指18至20世纪西方哲学中探讨历史规律或历史过程,研究历史认识方法和性质的各种学说和理论,形成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论述的学说,是马克思毕生两大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唯物的科学的历史哲学,也是一种具有革命精神的思辨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4.
西方逻辑在中国近代时期(1840—1949年)的第二次东渐,对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逻辑东渐促成了当时哲学观念的新变化;第二,逻辑东渐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和方法;第三,逻辑东渐诱发了“逻辑哲学”这一全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出现。西方逻辑东渐对中国近代时期哲学革新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新文化建设蓝图的一种有益探索——妥善处理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所产生的进步文化成果,扬长补短,择优而从。 相似文献
5.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在于为艺术创作提供特有的认识角度和审美视野。老子哲学中的“大音希声”、“正反相成”“虚实相生”、“反朴归真”等思想为中国的艺术创作开拓了特有的时空观念、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阐发,铸成了中国古代艺术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岳德霞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3,10(2):107-109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人们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体悟莫不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过程,这是哲学自古代、近代至现代的三步曲。学者们对于法律文化的研究,在认识序次和认识深度上也大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文章拟从法哲学的角度,阐释笔者对作为“人的法的生活样式和生活价值”的法律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尚宏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5(2):78-80
从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建筑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基础;又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观念阐述了传统文化对传统建筑影响的作用机制与表现,结合现行的教学模式,提出今后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董平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7,10(1):5-9
古都长安是中国“七大古都”之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舞台的中心长达千年之久。以此为重心上溯或下证,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乃至发现创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世界历史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在构建着自身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戴兆国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36-4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当代中国中国哲学发展的题中之义。这一历史进程与西方哲学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进程是一致的。我们只有深入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三者整体演进的背景下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转向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传统,它并非只是现代哲学的特性,早在古代、近代就已成为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古代、近代哲学那里,语言学转向主要是转向理性化方面,其生存视界尚晦暗不明。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力意拒斥形上理性,但由于主要是转向于语义或者语形,其固有的生存论视界,仍未得到朗显。直到海德格尔主张哲学应向语用方面转变,强调生存意境的诗意接受,才真正洞见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真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