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醛对人红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产、科研,生活中,有大量人群长期接触甲醛.甲醛可引起肝脏病变,致癌、致突变,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采用人红细胞为材料,研究甲醛的毒害作用.人红细胞悬液,经0.1~1.0×10~(-6)mol/l甲醛处理后,通过生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试条件下甲醛增强红细胞溶血作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和引起可滴定巯基含量降低.同时使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活力提高和促进细胞内Ca~(2+)的泄漏.  相似文献   

2.
GSH对甲醛的解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人红细胞为材料,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解除甲醛的毒作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5mmol/L甲醛处理人红细胞后,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发生的变化与GSH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同时可滴定巯基含量变化则与Na.K-ATP酶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在受甲醛毒害的红细胞悬液内加入GSH,GPDH活力得到恢复和提高,提示GSH有解除甲醛毒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将悬浮于氯化钠磷酸缓冲液(PBS),甘油和山梨醇溶液的人红细胞,在各种温度下处理60分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同时测定红细胞的溶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山梨醇溶液悬浮的红细胞在48℃高温处理后,细胞形态仍保持正常状态,溶血作用也与对照细胞相似。而在这温度下处理的 PBS 和甘油溶液悬浮的人红细胞形态却发生明显改变,溶血作用也显著增大。经比较,在本实验条件下,山梨醇对人红细胞抗热损伤效果比甘油好。另外,本实验还测定了高温处理后人红细胞可滴定巯基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初步讨论了高温下红细胞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可滴定巯基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将悬浮于氯化钠磷酸缓冲液(PBS),甘油和山梨醇溶液的人红细胞,在各种温度下处理60分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同时测定红细胞的溶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山梨醇溶液悬浮的红细胞在48℃高温处理后,细胞形态仍保持正常状态,溶血作用也与对照细胞相似.而在这温度下处理的PBS和甘油溶液悬浮的人红细胞形态却发生明显改变,溶血作用也显著增大.经比较,在本实验条件下,山梨醇对人红细胞抗热损伤效果比甘油好.另外,本实验还测定了高温处理后人红细胞可滴定巯基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初步讨论了高温下红细胞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可滴定巯基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Bapta[1,2-双(邻一氨基酚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酯可以透过细胞膜,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细胞Ca~(2+)生理功能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含1mM Bapta四酸甲酯的人红细胞悬液置于不同温度中保温60分钟,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测定细胞溶血作用,膜结合Na·K-ATP酶活力变化,分析不同温度下Bapta四酸甲酯对人红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人红细胞形态和溶血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变化相似,而Na·K-ATP酶活力变化实验组的均比对照组的低,其变化最大的为45℃高温处理组,对照组酶活力最高值为50℃处理组。实验结果看出,1mM Bapta四酸甲脂对人红细胞无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Bapta[1,2-双(邻一氨基酚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酯可以透过细胞膜,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细胞Ca~(2+)生理功能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含1mMBapta四酸甲酯的人红细胞悬液置于不同温度中保温60分钟,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测定细胞溶血作用,膜结合Na·K-ATP酶活力变化,分析不同温度下Bapta四酸甲酯对人红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人红细胞形态和溶血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变化相似,而Na·K-ATP酶活力变化实验组的均比对照组的低,其变化最大的为45℃高温处理组,对照组酶活力最高值为50℃处理组.实验结果看出,1mMBapta四酸甲脂对人红细胞无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泥蚶体液凝集素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体液中发现有凝集素存在.利用14种天然或经酶处理的动物和人红细胞来测定泥蚶体液凝集素的凝集活力,并且进行糖(200 mmol·L-1)抑制、热稳定性、pH及Ca2 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泥蚶体液凝集素对14种红细胞均有凝集作用.其中对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可被乳糖和半乳糖所抑制,凝集活性依赖于Ca2 ,在pH7.0较稳定,温度为40~60℃范围内均具较高活性,经90℃保温10 min后活性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8.
甲醛是一种原生质毒物,对人的神经系统、肺、肝脏均有损害,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和粘膜刺激症状,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甲醛还是可疑致癌物.目前测定甲醛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1],荧光光度法[2],化学发光法[3]等.本文根据亚硫酸盐-邻苯二甲醛-铵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强烈的荧光化合物1-磺酸基-异吲哚[4],甲醛与亚硫酸盐反应使得荧光减弱,由此建立了一种新的甲醛测定方法棗抑制荧光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其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目前,国内外对甲醛的调查研究已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我们利用2个月的时间,在邯郸市随机挑选了100户家庭,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不同质地的装修材料.不同楼层.进行相同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浓度的甲醛染毒人宫颈癌Hela细胞、离体小鼠睾丸细胞、昆虫小菜蛾细胞,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对于Hela细胞和小菜蛾细胞,甲醛在10 μmol/L时可以极显著地诱导DNA断裂(P<0.01);在30 μmol/L时既有断裂也有交联作用(P<0.01),而在50μmol/L时尾部DNA百分比和尾距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睾丸细胞,甲醛在10μmol/L、30 μmol/L和50μmol/L时均可导致DNA断裂(P<0.05,P<0.01).该结果提示:甲醛兼具有断裂和交联的作用,可引起多种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