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的报告中号召我们,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对关键性的科研项目进行‘攻关’”。紫阳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也号召:“把科技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参加规划,参加攻关”。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在统一领导下,破除部门壁垒,组织起来,协力解决国家建设中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科学院自建院以来,总的讲,是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研究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方向。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确定了有关原子能、钢铁基地建设、石油、地震、流域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学习和运用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潘梓年同志和于光远同志邀请了一些同志开会座谈,讨论如何推动科学技术人员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哲学,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运用哲学,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座谈会由于光远同志主持。于光远同志首先说明了这次座谈会的目的。他说:自然辩证法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参加思想理论战綫上反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阶级斗争,是一个方面。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是另一个方面。我们不但要抓前一方面的工作,也要抓后一方面的工作。1958年到1960年,配合技术革命、教学改革,我们搞过一阵。1960年,在哈尔滨开了“科学技术人员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座谈会”,推动了一下。现在,新的生产高潮、科学实验高潮正在到来,有必要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必须首先使人们的观念现代化。在这种观念更新中,最为重要的,又是树立和强化人们的科学技术意识。 从1978年邓小平同志重申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巨大作用[1]到1988年把科学技术摆到“第一生产力”的位置上,从1982年中央正式提出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到十三大,再次强调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应该说,全国都越来越懂得实现经  相似文献   

4.
自从邓小平同志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以后,国内各方面都作出了积极响应。考虑到研究科学技术同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来是自然辩证法的一项基本研究课题,我们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除本刊编发有关的学术论文外,本会还与科技日报等兄弟单位,举办了理论研讨会和征文活动,并出版了论文集。这些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理解和讨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问题,本期再编发几篇专论和笔谈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大家辛苦了!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夕,同志们围绕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在这里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以辛勤的劳动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此请允许我再一次代表中国科学院祝贺这次成立大会开得这么好!星期一我因事到福州去了,所以未能来参加这个会的开幕式,心里总感到有点内疚。昨天刚好赶回北京,今天早晨,王寿仁同志、吴凤鸣同志给我介绍了大会的情况,我感到十分高兴,十分兴奋,十分鼓舞!我在报纸上看到,方毅同志已经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同时,严老亲自参加开幕式并做了精采的发言。我看,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关怀和重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个大新闻单位及时报道了大会成立的盛况,这对委员会今后工作的开展也将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推动。这几天,与会的老年、中年、青年科学工作者热烈地讨论了委员会的方针、任务和组织体制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和规划。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根据刚才四位同志的发言和王寿仁副主任的总结,我们看到许多有益的建议已经收进两个条例里,我看有些建议在会后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共同研究后,再由委员会做出决定。刚才已经提到的有关港、澳地区和台湾省补选委员的问题,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今天早晨,几位同志和我谈到这个问题,我就认为港、澳地区增补几位委员是完全必要的。对于台湾省,我们也要留下一些委员名额,以便他们在可能的时候参加。尤其是现在同样一种语言,科学术语大陆上通用的已经不止一套了;假使再和台湾、港、澳的通行术语不一致,就很不利于我们的学术交流和统一祖国的大业。所以我想先增补港、澳地区的委员,同时从港、澳地区也可了解到台湾省科学术语发展的情况,这样一来,将有利于我国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不仅对大陆上的绝大部份的科学工作者有利,同时也有利于港、澳地区和台湾省的科学工作者,从而将无疑地对祖国统一大业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为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实际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我们都知道,小平同志曾经为北京景山学校题了三句话:“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无疑地,从这里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必要性。尤其是我们现在面临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势,不能不站在改革的前列。中央的决定里有两句重要的话,一是“横向联系”,一是“纵深配置”。耀邦同志对此提出了非常生动的说法,那就是:“组织千军万马上山摘桃子”。千军万马里面,你讲你的广东话,我讲我的普通话,他讲他的台湾话,有的还讲外文,这样要把千军万马组织起来就很困难。从这里就可看到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统一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体制改革中,在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里强调,经济体制改革不能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科技体制改革也有同样的问题。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也不能不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所以刚才有些同志提到我们术语发展的方向应该很好地加以研究,我觉得这个看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现在面临技术革命,面向国内将要兴起的技术市场,我们的方针是: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依靠和面向的关系,市场买方和卖方的关系,我是搞化学的,从化学上来看问题,实质上就是给予体和接受体的关系。要真正加速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假如给予体和接受体没有强烈的相互作用,肯定是商品化不起来的。我们要提高给予体作用的强度,当然,接受体也要加强其作用强度,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彼此没有共同的科学术语,还是不能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的。尤其我们现在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想正如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上方毅同志讲的,我们要“走前一点,看远一点,搞深一点”,在这样的科技发展形势下,我们在术语这方面的工作就不能不提到我们现在的议事日程上来。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建立和开拓,新概念、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科技文献的编纂检索,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科技情报的传递等等迫切要求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而连科学名词术语都不能统一,又怎么能实现这一点呢?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委员会的成立寄托了深切的希望,正象方毅同志在贺信中所指出的:“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是我国科技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就不仅要对给予体以充分的重视,对接受体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促使给予体能更好地推动接受体和给予体起强烈的相互作用,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方毅同志在信中又说:“尽快实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术语数据库,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我想,方毅同志这段话是值得我们很好地深入体会的。我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工作有着光辉的传统。老一辈科学家如严老、已故的王竹溪教授和许多在座的老一辈科学家在这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十年动乱,中断了这项工作,造成了科学术语十分混乱的状况,有的标新立异,各用各的命名;有的以讹传讹;有的同一概念却有不同命名;有的不同概念倒采用同样的术语等等,因为时间有限,我就不多谈了。这次,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将在实现四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实现三个面向也必然会起着重要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的。我们这个委员会是经过国务院批准,负责审定和统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的权威性机构,应该肯定这一点。受国务院的委托,我们中国科学院作为牵头单位。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和国家科委共同负起应负的责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文件的要求,我们将与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国家标准局等有关单位共同努力,加强委员会的领导,使之能逐步实现委员会的各项任务,在四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的方向是看得很清楚了,我们大家都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的态度应该坚决,思想应该敏锐,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来考虑名词审定工作的具体步骤,应该很好地在术语学理论基础上建立新的术语审定原则。我想,这就要求我们步骤要稳妥,先易后难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让我预祝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在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也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一路平安!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欧盟”历经几次东扩。欧洲大陆在经济、教育和意识形态方面日趋一体化,这也促使欧洲学者对“知识工程”、现代语言学与术语学的关系、“知识本体”与现代术语学理论和实践关系的研究日趋深入。法国学者在此期间对现代术语学的贡献正是这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文章侧重从术语学研究与知识本体构建相结合的角度,介绍、分析法国学者对现代术语学所做的贡献,以期追踪国际术语学发展的前沿,为中国术语学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1985年4月成立以来已经四年了。第一届委员会已圆满完成了使命。第二届委员会于1990年1月8-9日在北京召开了全体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四年来的工作,成立第二届全体委员会,交流名词审定工作经验,讨论今后规划及有关文件。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名聘任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委员81人(其中10人请假未到会,但派了代表)以及有关学会、部门、部分学科分委员会的代表等共约120人。会议得到国家领导和有关部委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中科院特邀顾问叶笃正等同志出席了大会。宋健同志和钱伟长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宋健同志首先代表国务院和国家科委对全体委员和热心名词工作的科学家和专家们表示感谢和慰问。他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概念、自然现象以及人类通过科技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新的物质,新的材料,新的技术的命名,确定其规范的称谓和在传播应用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规范化的支撑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将遇到极大的困难。”他表示“历史将证明,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将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进步起到奠基性的推动作用。”在谈到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时,他建议委员会在执行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先主后从等原则的同时,要“对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的名词、定义的审定给予适当的注意”,“对那些当前国民经济建设中紧迫需要统一的一些科学概念,名词审定,或技术名称,是否可以在(正式审定公布的)本本之外,单独地进行论证,单独做出规定,甚至对某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单独公布实施”。还提出“科学名词怎么与国际命名相协调”。并希望“名词委员会能干预一下当前的混乱。对当前一些名词术语的概念,称谓方面的混乱现象能作些规定。我们作为每个公民都拥护,将服从”,最后他希望委员会团结更多的科学家,为完成这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能够作出一代人的贡献”。钱伟长副主席在讲话中着重介绍了港、澳、台的名词术语情况,他提出“我们的汉语名词,绝不是仅仅为大陆服务,应看到与我们长期分离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与我们的关系,统一工作里头我们也有一份”。他说“国务院的政令应该加一条,对外合同的中文本应该用我们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名词”。对于与港澳台不统一的名词,他建议既使“暂时不成熟的,也可以早点发表,作为草案本”。在谈到怎样打开港、澳、台的关系时,他说:“要设想建立一个渠道,能够两方协商,个人渠道不行,要有法定权力”。并说“可先发表繁体字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钱三强同志向大会做了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总结和第二届委员会工作要点的报告。他首先回顾了委员会成立以来所作的成绩,主要是:一、建立了一支有一定权威和较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队伍。四年来,委员会组织了以基础科学为主的31个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进行名词审定工作,有一千多位专家学者应聘为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还有更多的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书面审查,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二、制定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如建立学科体系,按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和按主从关系进行审定。贯彻概念定名和“一词一义”的原则,注意解决定名的科学性和约定俗成之间的矛盾和统一的问题,并注意贯彻学术民主和协商统一的原则;三、完成了一批名词审定工作。已列入第一批公布的约有12万条,到1989年11月已按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公布了天文学等9个学科的名词,还出版了天文学和大气科学名词两个海外版(繁体字本);四、修订、更正、统一了某些长期混乱的名词;五、加强了办公室的建设,使其成为沟通全国委员会与各分委员会之间的纵向联系,促进各分委员会之间横向交流与协调的桥梁和纽带;六、开展与港、台及国际上的交流。钱三强同志还代表全国委员会对取得这些成绩做出贡献的各位委员,对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委员会支持的部门和单位表示感谢。报告中在谈到前一阶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时,指出:个别学科进展缓慢,影响了整体安排;对新概念名词订名注重不够;对概念、定名、定义三个环节掌握得不够好,定义重视不够;个别混乱的词未能协调一致;宣传和贯彻做得不够。钱三强同志在总结的基础上还提出了1990-1993年第二届委员会任期内工作计划要点。最后,钱三强同志提出第二届委员会在我们跨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新时期诞生了,我们要同心协力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在2000年基本完成一整套具有我国特点的科技术语而奋斗。大会上吴阶平等同志还分别代表医学、生理、物理、电子、计算机、地理、解剖、大气、译名协调等分委员会就审定工作的组织,收词范围,学科分类的框架,对定名不当的词的正名,学科间不统一词的协调,人名译名的协调统一,以及定义等方面介绍了经验。领导人的热情讲话,以及委员会提出的今后十年的设想,给大家以很大鼓舞。与会代表对讲话、报告及有关文件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原则通过了钱三强同志的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代表们对大会前一天钱三强同志就已公布出版的八个学科名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和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刘杲同志的发言表示满意。最后章综副主任代表委员会做了大会总结,指出这次大会开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1.充分肯定了第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成绩。2.明确了第二届委员会的方针、任务。①遵照审定的条例、原则与方法。②继续完成上届委员会已成立尚未完成的各学科名词审定任务。③继续开辟一批与国民经济建设联系密切的学科的名词审定。④对已完成第一批审定任务的学科,注意收集反馈意见,开展第二批审定(修订、补充、加定义)的试点。⑤探索对当前急需统一的新词(不成熟,且混乱的)的审定及公布方式,并开展审定工作。⑥调研并制定一个名词审定的整体规划。⑦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如中文订名的国际化等。⑧筹建术语数据库。3.加强与港、澳、台名词工作的联系,探索建立联系与合作的渠道。目前要继续组织繁体字本的出版。继续保持与国际术语组织的联系和合作。4.原则通过了“审定工作条例”、“组织工作条例”及“审定的原则与方法”,并在今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技术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完善审定条例、原则与方法。5.加强新闻及报导编辑出版系统的宣传与贯彻工作。配合名词审定工作,继续办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以上内容将在各年度计划中贯彻落实。关于大会的主要发言和有关文件将在《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研究》专辑上刊出。  相似文献   

8.
一段历史公案和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论点,1975年秋天到1976年夏天在中国展开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这已经是一桩历史公案了。现在的年轻同志,可能已经不大知道;当年经历过来的同志,许多人也可能知之不详。我来作一点介绍。 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整顿。科技工作的整顿准备了一个文件,起初题为《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后来改称《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5年4月5日召开了2005年度第一次常委会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副主任于永湛、王景川、朱作言、章综、张先恩、金德龙、李宇明、张尧学、汪继祥、潘书祥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周文能、王延中、孙公民、黄广荣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章综副主任主持。会议首先听取了潘书祥副主任“关于全国科技名词委2004年工作情况和2005年工作计划要点”的汇报。2004年工作情况:2004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在科技名词的审定公布出版、两岸科技名词的对照统一、术语库及网络化建设、期刊工作以及术语学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完成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常委会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1.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1)全国科技名词委开展了力学、通信科技、语言学、资源科学等近20个学科名词的审定和增补定义工作。(2)完成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地理学(第二版)、医学(放射医学与防护、放射肿瘤学)、海洋学(第二版)等5个学科的审定任务,其余学科分委员会也按照计划进度完成了当年任务。(3)公布出版了《航天科学技术名词》、《中医药学名词》、《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等3个学科的规范名词。2.学科分委员会建设工作2004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分别成立了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材料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立即开展了审定工作。3.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在目前台独分子大搞“去中国化”的情况下,这项工作更加迫切和更具现实意义。2004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开展了信息科技、动物学、生态学、经济贸易、电工电力等10多个学科的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全国科技名词委两次组团赴台开展工作,台湾方面专家也多次到大陆洽商两岸名词工作,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4.科技热点词和新词的研讨及发布试用工作组织航天科技领域知名专家对涉及“空间”、“太空”、“航天”、“宇航”等名词进行了认真研究,热烈讨论,对上述基本词的应用问题做出了准确界定。此外,还对与“禽流感”相关的名词以及一些难点词、热点词的概念及命名组织了讨论。5.术语数据库和网站建设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于2004年正式开通。网上可以免费查询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60余个学科科技名词,可以了解全国科技名词委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选订全国科技名词委出版的书籍和期刊。网站成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因特网上的宣传和服务平台。6.国内外术语学研究、交流与合作活动全国科技名词委积极开展了同国内有关大专院校及研究院所的学术交流合作,召开了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此外,还同国内外有关机构开展了密切的交流、合作活动。7.《科技术语研究》刊物工作2004年按期出版了4期刊物,刊登90篇各类文章。从2005年1月起,刊物从48页扩大到64页,以适应审定公布工作及术语学研究工作发展的需要。2005年工作计划要点:2005年是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周年,将组织纪念活动和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五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此外,2005年审定工作也十分繁重,我们要加倍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周年献礼。1.周密筹备并开好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五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暨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组织好20周年纪念活动。2.继续开展好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要紧跟科技的发展,紧密围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总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入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2005年将完成资源科学、通信科技等5~6个学科的审定任务,并公布出版4~5个学科名词。3.继续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按照中央精神,进一步扩大和促进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增强两岸科技、文化、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合作。2005年将开展天文学、测绘学、动物学、经济贸易、电工电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4.开展好科技热点词和新词的发布试用工作。2005年的新词工作要紧跟科技、经济发展形势,并紧密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重点发布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热点词和敏感名词。5.继续开展好国内外术语学研究、交流与合作活动。保持与国内外术语学界和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术语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课题,在2005年,有针对性地落实“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上提出的计划,注意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和提高我国的术语学理论研究水准。6.继续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应当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常委会在听取了工作汇报之后,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各位代表就名词审定及各项相关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路甬祥主任在会议上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他着重指出,当前形势的发展对名词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要放在国家的政治大局、科技大局、文化大局上进行战略定位,要在坚持、继承名词委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进一步进行认真的研究。今年是名词委成立20周年,我们要认真地回顾过去的经验,展望未来的发展,通过20周年的纪念活动,把老中青三代名词工作者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港澳台与境外的愿意做名词术语方面工作、同名词委保持经常合作联系的友好人士、专家学者团结起来,同心同德,齐心合力地把这项工作继续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全国科技名词委2004年的各项工作,原则通过了2005年工作计划。会议认为,2005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好各项活动,在认真总结前二十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巩固成果、锐意创新、立足现实、规划未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3月29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2006年度常委会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副主任程津培、于永湛、赵沁平、刘青,常委陈运泰、李济生、陆汝钤、王永炎、张焕乔、张礼和、张晓林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潘书祥、王延中、周文能、孙公民、沈华、赵洪等近2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同志关于“全国科技名词委2005年的工作总结和2006年的工作计划要点”的汇报。2005年工作情况:2005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在以路甬祥主任为首的常委会领导下,依靠广大专家学者和专职工作队伍的共同努力,很好地完成了全国委员会换届、纪念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周年和科技名词审定及公布出版等项任务,各项工作均取得良好成绩。1.全国委员会的换届及20周年纪念工作,在常委会领导下圆满完成。2.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和出版工作。(1)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科技名词体系,共开展了22个学科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其中有5个学科完成了全部审定任务,其他分委员会也都按计划完成了当年任务。(2)按计划出版了《航天科学技术名词》等5本名词书;此外还组织了已公布名词大合订本的统版和协调工作,出版了所有已公布名词的光碟。(3)拓展了新的学科领域的名词审定工作,先后成立了材料科学、计量学以及第二届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3.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开展了化工、经济贸易、遗传学等14个学科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4.开展难点词和新词的规范工作。(1)组织专家对一些社会关心的用词用语进行了讨论,如“生态环境建设”、“分子量”、“原子量”等,讨论非常深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颁布的第111号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并于2006年1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会议达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见,通过了此定名方案。5.术语学研究和交流工作。根据“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会议精神,积极地在术语学研究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得到了国内更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参与。6.期刊工作取得较大发展和进步。从2005年起,《科技术语研究》期刊增加了出版内容,配合科技名词委重点工作,宣传科技名词委成立20年所取得的工作成就和工作方针,及时跟踪报道科技名词委的重要活动,同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5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此外,期刊在印刷、装帧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7.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工作。积极支持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技术问题。2006年工作计划要点:2006年整体工作思路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积极开展审定科技名词主体工作,把握住新的机遇和新的工作增长点,突出机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工作创新,使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1.继续开展好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现已开展审定工作的有化学、语言学等17个学科,2006年在稳步开展上述学科工作的基础上,新启动环境科学、林学、冶金、社会学等16个学科。根据上述计划开展审定工作的学科共计33个。其中将完成资源科学等一些学科的审定及公布出版工作。2.继续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2006年安排经济贸易、天文学等17个学科,继续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3.开展好科技新词和专项名词的发布试用工作。新词工作要紧跟科技、经济发展形势,并紧密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重点发布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科技新词。对过去已发布试用的新词,在收集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审定、正式公布。4.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在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工作,扩大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扩大科技名词委的社会影响,深入开展科技名词应用推广工作。5.继续开展好术语学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2006年要进一步开展术语学研究工作,继续保持与国内外术语学界和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术语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课题,并要有针对性地落实“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上提出的工作任务。6.继续办好刊物,使之成为科技名词工作和术语学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7.加强术语数据库和网站建设。2006年要进一步增强网站的科技名词查询功能,扩大科技名词委网站在读者中的影响;逐步增强网络化技术在审定工作中的作用,探索网络化审定工作的可行性。此外,还将实施多语种术语库的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起多语种的全国科技名词委数据库。8.继续支持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2006年将积极、主动地为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人力、技术资源方面的无偿援助,使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在“科技兴边”中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认真审议了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在发言中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科技名词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全国科技名词委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对2006年的工作计划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参加会议的部委领导还表示要从各个方面大力支持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共同完成好我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路甬祥主任在听取汇报和会议代表审议意见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重点指出,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央提出的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科技名词工作不仅具备科学性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很强的社会性,因而我们的工作要始终放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大局、科技文化大局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大局中进行战略定位,把它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加以认真规划、抓紧抓好。路甬祥主任在谈到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时指出:两岸科技名词工作是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我国大陆要求名词统一,台港澳地区的名词也需要统一,这项工作的重点就是开展交流、推动统一。无论台湾地区的政治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要积极推进、毫不动摇,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的贡献。路甬祥主任在对科技名词工作的其他各项任务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后,再次强调,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科技名词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科技名词委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基础工作,使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为支撑科技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首先我代表第三组全体同志祝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 我们组全体代表热烈拥护业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原则上讨论通过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同时对“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规划”和“委员会1985年工作安排”表示满意。大家一致认为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工作是一项很重要、很迫切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引进、科技文献编撰与检索、出版及科技信息的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大气层以外空间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 ,但是 ,长期以来此领域的某些术语一直不统一 ,例如常见的“空间”、“太空”、“外空”等等 ,成为一些比较混乱的多学科常用词 ,给大家带来很多困扰 ,使用时无所适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认为应当适时地解决这个问题 (包括相关的重要词 )。本刊特辟专栏组织各方面专家开展书面讨论。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组织专门的研审会 ,力争确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统一的意见。此项工作得到许多专家热情的支持 ,在此谨向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这里我们先选登一部分稿件。欢迎读者来稿发表新的意见 ,以便科学地、民主地、全面地研究 ,做好定名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入研究,为做好中国科协“四大”学术会议交叉学科分会场的筹备工作,中国科协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工作委员会,于1991年5月1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由李宝恒同志主持,来自各个方面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同志首先发言。他对在农业上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谈了六点意见:第一,要稳定农业科技人员的队伍。现在的情况是,原有的农业科技人员拢不往,新的农业科技人员又下不去农村。这里面关键是个政策问题;第二,要努力在乡一级建立和推广科技站,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第三,农业系统内,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分属于教委、科学院、农  相似文献   

14.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代表们、同志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即将结束。会议上,代表们听取了卢嘉锡主任的大会工作报告和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并分组进行了充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修订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两个文件;还有几位分委员会和小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重点发言、交流工作经验,会议开得十分成功。在今天的闭幕式上,海协会副秘书长赵正豫同志又为我们作了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的形势报告。这对我们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很大启发,我代表全国名词委对赵正豫同志表示衷心感谢。现在,我代表委员会作会议总结。这次大会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吴阶平、惠永正、余志华、刘恕、张存浩、赵正豫等同志在百忙之中出席了开幕式,吴阶平、惠永正、刘恕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吴阶平同志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全国名词委已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队伍,确定、完善了审定方针和政策,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当前一件紧迫的重要工作是抓紧收集和公布新词,否则,一旦社会上已经“约定俗成”,即使是不科学的定名,也将难于纠正。他还希望能制定出计划,定期公布新词。惠永正同志代表国家科委和宋健同志对广大科学家在十年中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强调指出,我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建立了完整科学体系的国家,科技名词的审定和传播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不但是一个文化工程,它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港澳回归祖国后,将对从文化上统一祖国作出很大贡献。他建议采取推广简化字的类似办法,加强科技名词工作力度。刘恕同志对专家们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敬意。她表示,作为组成单位,中国科协的165个学术团体,都要积极参与,在全国名词委的统筹安排下,共同做好科技名词统一工作。这些重要讲话,使我们很受鼓舞,我们要进一步掌握讲话精神,加强实际工作,把科技名词规范化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关领导,全国委员和各方面代表共约150人。各方专家的工作都很繁忙,仍旧抽出宝贵时间参加大会,有的代表辞掉其他会议邀请,还有的代表在其他会议中挤出时间赴会;实在不能到会的同志,也派来代表把会议精神带回去。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委员风尘仆仆专程赶到北京参加会议;不少老专家不顾年事已高,仍坚持亲自到会并参加讨论;新华社副总编薛永兴同志放弃中午休息赶写稿件,报导大会情况。大会出现许多感人至深的情景。会期只安排了两天时间,代表们非常珍惜这次聚会,白天认真听取大会发言,晚上还交流切磋、共商大计,表现出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名词工作的高度热忱。特别是许多老专家,都是本学科的知名学者,在学术领域内德高望重,对待审定工作热心和认真的态度,令人十分感动。我们的全国委员都是各个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科研、教学及日常事务十分繁重,但仍把名词审定工作放到重要的日程安排上。所有这些为我国科技腾飞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科技名词工作能发展到当今水平的根本保证。这次会议上,李竞教授等分委员会代表介绍了他们的审定工作经验和体会,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名词工作的情况,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对今后名词工作的顺利发展很有借鉴意义。这些经验包括:(1)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合理的收词范围,对于提高选词质量,避免重复劳动具有重要意义。化工名词委在收词之前,认真研究了《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中有关章节,作出统一布署,较好地解决了分支学科收词宽严差别较大,有的学科收词条数过多的问题;(2)贯彻“一词一义”原则,是实现科技名词统一的基本保证。物理学名词委在绝大多数名词遵循“一词一义”原则的前提下,对于同一概念有两个以上惯用名的特殊情况,采用了区分“推荐名”和“又称”的办法,为统一名词铺垫了一个过渡、适应的过程,以逐步达到最终统一的目标;(3)对从国外引入的术语,订名时要力求反映其科学概念和本质属性,在概念等同的基础上,注意“意译为主、音译为辅”,以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便于推广应用;(4)加注定义要注意科学性和简明性,认真研究和总结加注定义的内在规律。天文学和大气科学名词委介绍了经验,他们通过加定义解决了一些名词容易望文生义和混淆概念的问题;同时,使公布的名词体系更完整、更实用。煤炭名词委的加定义工作一步到位,通过加注定义,不仅加深了对某些学术问题的理解,也减少了一些重复性工作;(5)体现“副科靠拢主科、主科尊重副科”的协调原则。按系统工程来讲,科技名词体系有其统一性和完整性,坚持上述原则,有利于学科间的横向交流和协调一致,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6)加强规范名词的应用。石油名词委交流了用审定的规范名词统一有关辞典、词汇、标准、教材等出版物的经验,这正是我们审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7)积极收编新词。天文学名词委从85年审定工作开始即积累新词,在《天文学进展》上发表688个新词征求意见,最后选定300多个,反映了90年代的最新进展;一些新兴学科新词很多,其中有些词不够稳定,计算机名词委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积极、慎重、稳妥”的原则,探索出一套新词选收办法;(8)解决好与港台科技名词差异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是近期才发展起来的学科,因而同港台名词之间差别很大。计算机名词委为了逐渐缩小差距,把名词交流列入双方专业学会的重点合作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为各学科积极扩大同港台地区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鲜经验;(9)探讨科技名词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途经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设想和思路;(10)扩大征求意见面,使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国名词委的工作仅依靠国务院授权还不够,权威性是通过长期工作建立起来的,得到绝大多数专家和学者的赞同和认可,也是公布名词权威性的重要体现;(11)为推广应用已公布的名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此外还有很多好的做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上述宝贵的经验和建议都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科技名词工作提供了实际依据,并为其他学科的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在分组活动中,代表们热烈地讨论了卢嘉锡主任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一致认为第二届委员会出色地完成了上一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全体代表一致赞同第三届委员会工作计划,并且集思广益,争相发言,发表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我这里仅举几例:(1)很多代表提到应把加强新词工作当作本届委员会的重点任务,以争取统一名词的主动权,反映时代特色;(2)增强宣传力度,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与合作,以取得更有力的支持,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推广使用已公布的名词。另外,公开发行《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出版更加实用的名词合订本,也是强化宣传工作的手段;(3)建议进一步密切同其他标准、术语学组织的联系,把握好在尊重科学基础上的统一和协调的方向;(4)建议进一步争取各政府部门的经费支持,以加速和扩展名词审定工作;(5)与会代表基本一致地认为,85年国务院批准全国名词委成立时,即已明确其任务是审定和公布理、工、农、医各个领域的科技名词。十年以来,全国名词委已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各学科的49个分委员会,现在全国组织的名称中仍冠以“自然科学”,不能准确反映其工作性质并制约了发展。因此建议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工作委员会,更能明确反映全貌并名副其实。讨论中,代表们也指出了名词委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某些学科上报稿审批进度慢,周期长;有的学科则表示可超额完成工作计划中提出的任务;有些代表提到公布名词印数太少,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以上问题,回去后我们将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代表们还原则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两个文件,提出少量修改意见。此外,全国名词委办事机构的体制不顺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工作,经过各方努力,其中也包括在座代表的大力支持,最近得以基本解决。为此,代表们都感到非常高兴。卢嘉锡主任在报告中对第三届委员会的任务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结合各组讨论情况,我认为要落实好这一届委员会的任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是要认真做好这次会议精神的宣传工作。我们要采用各种有效形式,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各分委员会委员,并通过他们的工作,使全社会更加了解科技名词统一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扩大科技名词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二是要采取具体措施,落实本届委员会计划。例如,进一步加强已公布名词的推广和使用工作。我们的全国委员和各分委员会委员,绝大多数是各学科知名学者、专家,在学术领域内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要运用自己的影响,在开展学术活动的同时,广泛宣传使用规范名词的必要性。这次我们全国委员中增加了文教、新闻出版和语言学界委员所占的比重,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专家们的优势。另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同上述领域的紧密合作,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推广办法,专门组织力量研究和加强公布名词的发行工作。又如,一些学科可在审定基本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收词量,既要保证权威性,也要增强实用性,以利于规范名词的推广和应用;要重点抓好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两大学科领域新词,其他学科也要及时消化整理收集到的新词,上报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尽快公布试行,使名词审定工作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再如,要建设好科技名词术语库,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科技名词管理现代化。要落实的任务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三是要增进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在我们这届任期中,港澳将回归祖国,名词交流和统一任务都是十分艰巨的,这将成为我们这届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之一。这次聘请了两位香港学者担任全国委员,即是这项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为开展好港澳地区科技名词工作,创造了条件。近几年中,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名词委为开拓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的路子做了一些工作。去年5月,召开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座谈会”,提出了“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的原则。台湾方面许多有识之士也积极响应、密切关注这一工作。最近,《嘹望》周刊上发表了《两岸科技术语亟待统一》的文章,在港台地区引起很大反响,台湾、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美国的华文报刊均作了报导,反映出统一科技名词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我们这一届委员会要重点做好这项工作。目前,海协会和国家科委台办已明确全国名词委为两岸科技名词工作召集单位之一,我们一方面要争取依靠海协会与海基会建立两岸名词协调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各方面科技人员利用各种渠道,以民间沟通的办法扩大交流。全国名词委及各分委员会要在这项工作中发挥组织和业务指导作用。四是要继续开展术语学理论研究,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我们在审定原则方法、编排体例和审定程序上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做法,会上各位代表也都提出很好的修订意见。会议结束之后,名词委事务中心将进行修订整理。另外,在命名规则、“音译或意译”问题、加注定义的形式与标准、缩写方式的应用等等方面,欢迎各位专家积极向会刊《自然科学术语研究》投稿,活跃科技名词研究工作,加强学术探讨活动。在对外交流中,希望全国委员把科技名词术语学问题列入探讨内容。全国名词委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争取召开国际性或地区性的术语学研讨会,以加强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同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和联系。这次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位少数民族委员,对这方面的工作一定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希望少数民族地区的委员在开展本地区本民族语言研究工作时,加强同全国名词委的联系,共同搞好我国各兄弟民族间的科技名词交流工作。五是要加强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的自身建设。过去十年中,全国名词委办公室很好地发挥了承上启下、纵向联系与横向交流协调的职能作用。办公室的同志们在人员少、体制不顺、工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努力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目前,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已批准成立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为进一步搞好科技名词工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今后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提高全体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出色地完成名词审定工作。要继续办好会刊《自然科学术语研究》,试行不定期出版《科技新词通讯》,逐步增加刊次,用以活跃学术研究工作。要把刊物办成发表意见、沟通思想、探讨理论、研究政策、交流经验、促进发展的学术园地,为提高审定公布质量创造基础条件。各位代表,以上是我代表委员会所作的会议总结。两天来,代表们非常辛苦,白天积极与会,晚上还要研究文件,保证了会议的成功。在这里,我代表委员会再次表示感谢,并预祝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更大成就。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15.
简讯     
1999年12月28日信息科技名词审定组组织第三批新名词审定。这批词收集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一部分较重要的,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来自教学、科研、机关、国防科技、企业等部门20多位专家参加了讨论。经过认真的探讨和研究;对个别问题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常用词“盘”和“碟”的界定问题讨论得较热烈,有的人认为应加以区别,即磁的叫盘(disk),光的叫碟(disc);也有的专家主张无需用“盘”和“碟”区分载体,都称“光盘”、“磁盘”。名词委将继续组织进一步商讨,力争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规范名。(部分文章已登在本期) (樊静)1999年1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昆虫学名词复审会,邀请了参加复审的专家和部分审定委员参加会议,委员们分组对名词释义进行认真地逐条推敲和讨论。专家们在讨论中充分发挥了民主、集思广义和科学严谨的精神,使复审稿基本达到公布出版的要求。特别感人的是有的老先生带病坚持参加了5天的讨论会。 (高素婷)2000年1月31日,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邵立勤、调研协调处处长叶玉江到名词委事务中心检查指导工作。邵立勤同志充分肯定了全国名词委近几年所取得的成就,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和要求。 (刘青)2000年2月25日在中科院生态中心召开了“环境科学名词”座谈会。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首先介绍了全国名词委的工作情况及对环境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原则要求;中科院生态中心副主任沈颖及来自清华、北大、环境科学院的专家对这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任务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 (李玉英)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 在今天的会议上,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等五个部门各自介绍了“十五”期间在纳米科技领域立项、部署等工作的进展情况,白春礼同志代表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专家组介绍了纳米科技发展的态势,对我国纳米科技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建议;会议还听取了部分省市、地方、科研院所、企业代表的交流发言。我们可以感受到,自2001年7月五部委联合制定、并发布《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大家群策群力,为纳米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努力,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这些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科技术语研究》名誉主编卢嘉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6月4日20时45分在福州逝世,享年86岁。卢嘉锡同志为我国的科技名词统一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领导我们在这一工作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就。我们要继续卢老的未竟事业,把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工作推向前进,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1年6月6日我们的主任卢嘉锡与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三届常委会委员合影会见台湾学者李克让先生会见国际术语信息中心主任加林斯基先生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人员贺卢老80寿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工作会议于2001年8月9—12日在北京香山召开,来自北京、天津、合肥、哈尔滨、西安、长沙、四川等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组发起并组织,旨在交流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了解国内有关研究新动向、倾听同行批评建议,以促进  相似文献   

19.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1985年4月正式成立以来已经四年多了,第一届委员会圆满完成了使命,这次大会将组成第二届委员会。现在我代表第一届委员会做工作总结报告,并提出第二届委员会工作要点,请审议。第一部份 第一届全国名词委员会工作总结统一科技名词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统一科技名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理论的建立,国内外科技交流,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科技书刊和教材等出版物的编译出版,科技情报信息传递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工作历史悠久,有着光荣的传统,老一辈科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自然科学名词,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为首,组织了全国许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家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审定了一批自然科学名词,现在名词委员会中许多老科学家曾参加过那个时期的工作。这批自然科学名词对我国近三十年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载入了史册。以后特别是文革期间,名词审定工作中断。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出现了新局面,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使用,对统一科技名词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它标志着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名词委员会的工作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以及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委员会成立时,严济慈副委员长以他六十多年的亲身经历,对我国自然科学名词的历史、现状及其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做了重要讲话。1987年当第一个审定完成的《天文学名词》即将公布的时候,在《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国函[1987]142号)中指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职权范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并指出“各学科经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国务院授权该委员会自行公布。”李鹏同志曾发来贺信,强调“审定自然科学名词,统一科学技术术语,实现科学技术的规范化,以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此外,委员会还曾得到了方毅、宋健、钱学森、卢嘉锡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指导和有关部委的支持。四年多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的领导下,在国家教委、中国科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建立了一支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队伍我们已组织了以基础学科为主的31个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进行审定工作。它们是:数学、物理、力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土壤学、测绘学、海洋科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昆虫学、农学、林学、医学、电子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石油科学、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以及交叉学科和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两个协调委员会。有一千多位学者、专家、教授应聘为各学科审定委员会委员。还有更多的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书面审查或座谈讨论等各种形式的审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在学术上有较高水平,又有权威性的审定队伍。全国数千位科学家组成为一个整体从事系统的名词审定工作,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前所未有的,对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工作来说是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我代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为我国科技名词统一工作作出贡献的各位学者、专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二、制定了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原则与方法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具有我国特点的审定名词原则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初步建立了按自然科学体系分学科进行名词审定;在学科安排上遵循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学科内部按术语的概念系统;学科之间交叉的名词一般按照“副科服从主科”,“主科尊重副科”,“加强协调统一”等原则。2.坚持按概念定名、“一词一义”的原则,解决好“一义多词”和“一词多义”的问题。对影响较大的比较习用的名词进行改动时,要允许这些习用词有一个逐步淘汰的过程,逐步实现统一。3.解决好定名的科学性和约定俗成之间矛盾和统一的问题。一方面对于那些不科学的,易引起概念混乱的名词要按照科学性的原则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注意对一些应用范围较广,虽不很科学,但使用已久,已为大家接受的名词不轻易改动,以免造成新的混乱。4.对以外国科学家(或地名)命名的名词要遵照“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尊重规范”的原则,综合考虑,统一定名。5.注意贯彻“学术民主”和“协商统一”的原则。在各学科审定委员会定名的同时,建立广泛分发草案征求意见、认真讨论反馈的意见;召开协调会、研讨会;聘请专家复审等制度和措施。三、完成了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根据审定工作条例的要求,先着手审查各学科的基本词。我们着手对大量的科学名词进行多次筛选,选出基本词进行审定,目前已初步列入第一批公布的大约有12万条。到1989年11月为止委员会已按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公布了9个学科的名词,包括天文学、大气科学、土壤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物理学(基础物理部份)、微生物学、林学、医学(第一分册)共2万多条名词。另外海洋学、遗传学、生理学、测绘学等学科已完成审定,正在进行排印或后期整理工作。余下的学科分别进入了不同的审定阶段。以上公布的9个学科都已正式出版。为了有利于加强与港台,以及华语地区的交流,1987年委员会工作会议决定试行组织出版海外版(繁体字本),现在天文学及大气科学的海外版已经出版。四、修订、更正、统一了某些长期混乱的名词在各委员会慎重讨论的基础上修订和统一了一批科技名词。如大气科学中的“临近预报”一词,曾分别有5个同义词,这次公布时确定了统一的订名。又如天文学中以地名命名的术语中,长期来有“格林尼治”和“格林威治”两种名称,这次审定按照外国人、地名“名从主人”的原则,统一定为“格林尼治天文台”,如“格林尼治平时”等。审定中纠正了某些错误的或不当的定名。地理学名词“潟(音细)湖”,有人误写为“泻湖”,致使两种写法同时流行,这次审定时,统一为“潟湖”。1986年我国推行夏时制,起初广播电台报时的名称定为“北京夏季时间”,天文学名词委员会根据天文学历法的计时标准中的订名,建议将这一名词订正为“北京夏令时”,经全国名词委员会向有关部门反映后采纳了这个意见,避免了名词的混乱。此外,名词审定委员会还对当代出现的某些科学新概念、新物质、新方法进行了命名;划清了一些概念易混淆或使用混乱的名词;区分了若干“同名异义”的名词;淘汰了某些旧词,简化了部份名词。这次审定中所改动的订名,还有待在推广使用中经受考验。我们相信,凡是改得好的,一定会逐步为大家接受。若有不当之处,我们将在以后进一步研究,继续修订。五、加强了委员会办公室的建设办公室是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的同志们贯彻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方针,具体组织落实完成各项任务,成为沟通全国委员会与各分委员会之间的纵向联系,促进各分委员会之间横向交流与协调的桥梁和纽带。从审定委员会的筹建、组织审定、制定草案、计算机处理、校对、出版等每一个环节,他们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办公室编辑出版了委员会的学术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已出版了十期,发表了约140篇文章。这个刊物成为我国第一个交流名词工作经验、探讨术语学理论的园地,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此外,还编辑了简报70期,及时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他们还注意结合名词审定工作开展应用术语学研究,多次组织了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六、开展与港、台及国际上的交流为了促进大陆与港、台科学技术的交流,科技名词的统一是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委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有的通过学会或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寄送草案征求意见,还有的通过书信交换意见,利用国际学术活动的机会交流讨论,或通过港台的出版物了解他们的定名。个别分委员会还聘请了香港地区的专家为委员,以促进相互的沟通和了解。我们与国际术语标准化组织、国际术语情报组织等建立了联系,邀请了国外术语学专家前来讲学,介绍术语学研究的理论和经验。也曾派人参加了主要的有关术语工作的国际会议,考察了国外术语数据库的情况。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可借鉴国外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推动开展我国科技名词工作。四年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首先要感谢参加审定工作的各位委员,大家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艰苦工作,不计报酬做奉献的精神,是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办公室的同志在人员少、任务重,工作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努力,保证了审定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做出了显著成绩。由全国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成的正副主任会议,是委员会的领导集体,我们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委员会的组织、规划、方针、经费以及审定工作中某些重要的问题,保证了委员会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里我要汇报一下,对这项与科技和经济活动关系密切的基础建设性的工作得到了许多部门和单位的热情支持与帮助。在目前国家计划拨款有困难的情况下,按国务院批复文件的精神,我们的经费主要是由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分担。宋健主任和周光召院长对此都曾作了批示,这一工作还一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国家教委在教育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也曾给予资助。审定工作中还得到有关学科的学会、国务院有关部委、研究单位等部门从经费、人力、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的支持,这里要特别向他们表示感谢。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自然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打下了基础,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譬如个别学科进展缓慢,影响了整体安排;新概念订名注重不够;概念、定名、定义三个环节掌握得不够好,对定义重视不够;已出版公布的名词还存在个别技术性差错或不当之处;极个别基本词或常用词,有关学科间未能协调一致,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今后认真改进。另外,还应加强对已公布的名词的宣传贯彻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使大家了解并使用已公布的名词,特别要注意新闻报道、书刊、教材、工具书编辑出版时使用规范的名词,使我们的工作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第二部分 1990-1993年工作计划要点第二届委员会正副主任最近讨论了今后四年工作的初步设想。一、审定工作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1.根据国务院对(84)科出1242号文关于名词委员会方针、任务批复的精神,我们将继续开展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及交叉学科范围内的科学名词的审定,予以公布。2.按照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注意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有步骤地开展审定工作。3.继续按照审定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审定工作,主要审定各学科的基本词。4.对学科之间交叉的词,注意加强协调。并注意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部分术语标准的协调统一。5.努力争取各方支持,扩大财力来源,今后在各学科名词出版公布时对主要的资助者将分别予以署名。6.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确定名词术语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方法。二、今后四年的主要任务是1.第一批已开展审定,目前尚未完成工作的学科[遗传、生理、海洋、测绘、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地质、自动化、电子学、物理(第二册)、医学(第二到第五册)、解剖学(两册)、数学、力学、古生物、动物、植物、细胞生物学、计算机、自然科学史、农学、石油、昆虫等],今后四年内应抓紧完成审定并公布。2.继续开辟一批学科领域进行审定,例如计量、航空航天、水产、化学工程、煤炭、水利、电力、土木工程、建筑、冶金、机械等学科将酝酿、筹建审定委员会,陆续开展审定工作并争取一部分学科完成审定任务。3.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和统一工作,是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凡已完成第一批审定任务的分委员会,应注意听取反馈意见;注意收集不断产生的新科学概念和新名词,提出命名意见;研究第一批审定中遗留的问题,逐步开展第二批审定工作。审定名词的任务是对科学概念(或事物)命名,公布时应该说明该词所代表的概念,即它的内涵本质,使所定名词的“所指”有据可依,不致产生误解或混乱。今后第二批公布时,一般要求给出定义性注释。此项工作目前将先进行试点。4.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报刊杂志,利用各种会议,采取各种措施,使所审定公布的名词被推广采用。同时要注意收集反馈意见,以便今后修订。5.扩大计算机在术语工作中的应用,筹建多功能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性术语数据库,使术语工作实现现代化。6.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重点是加强与港、澳、台,国外华语地区、华裔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和联系,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相互了解,以利自然科学名词的统一。继续与国际术语组织保持联系。7.加强办公室工作,进一步调整、充实人员,保持一支少而精的队伍,完善管理制度及设备配备,以保证任务的完成。继续办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各位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在我们跨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新时期诞生了,在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名词的审定和统一这一基础性的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汉语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语言,我们的工作艰巨而细致,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同心协力,兢兢业业,克服困难,努力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建立汉字科技术语体系,在2000年前基本完成一整套具有我国当代特点的科技名词术语而奋斗。为促进我国早日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作出我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开幕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志们: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和各有关方面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了。这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工作的开展,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事业,产生有益的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早在明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起,这方面的工作就开始进行了。五四运动之后直至解放的几十年间,很多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自动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