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制作硬度大、强度更好的木材的方法,即用一种陶资材料使木材中的纤维素纤维改性。这种陶瓷是原生纤维素结构的复制品。  相似文献   

2.
多孔SiC陶瓷的两种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多孔SiC陶瓷,讨论了其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探索了由天然木材经炭化、渗硅处理制造多孔SiC陶瓷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半干压法制得的SiC陶瓷的气孔率随SiC粒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强度升高。由天然木材制得的多孔SiC陶瓷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半干压法制得的SiC陶瓷的气孔率随SiC粒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强度升高。由天然木材制得的多孔SiC陶瓷的气孔形状较规则,且分布均匀,其表观气孔率可达40%以上,是制备高气孔率SiC陶瓷的一种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3.
白桦木材抗腐和易腐植株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木材腐朽菌分别对300株天然林白桦木样进行木材腐朽处理,选择质量损失率最大和最小的10株白桦组成易腐和抗腐群体,检测其木材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水分、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低的白桦木材抗白囊耙齿菌腐朽;木质素含量低、苯醇抽出物含量高的白桦木材抗黄伞腐朽;木质素、总酚、总黄酮含量高的白桦木材抗木蹄层孔菌;木质素和总酚含量高的白桦木材抗桦剥管菌腐朽.未发现彩绒革盖菌降解木材成分的偏好性.白桦木材中的1%NaOH抽出物和水分与纤维素含量成显著负相关,易腐群体白桦木材中的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苯醇抽出物和总酚含量,木质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成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木材腐朽菌腐朽木材的过程和机理,易腐、抗腐白桦木材的理化特性等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以簸箕柳为对象,对其木材基本密度,木材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在树干不同高度上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株样本木材的基本密度为0.331 2~0.385 4 g/cm3,且在个体内都呈现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 样本木材的纤维素、木质素及半纤维素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8.69%~56.89%、12.58%~16.42%、19.83%~23.76%,纤维素含量及半纤维素含量在不同个体内由根部到梢部均逐渐降低,木质素含量则表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并且最高值出现在梢部。方差分析表明,尽管不同个体间木材化学成分含量和基本密度都存在显著差异(达1%极显著性水平),但这些性状在不同植株内沿树干高度的变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木材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章采用白松、桦木、青冈木与五合板为原料,制成木材陶瓷.对其各自的性能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证明了原木(如桦木)制备木材陶瓷的可行性.同时揭示了酚醛树脂在木材陶瓷中的双向作用,即:树脂对木材不同程度的固定与填充,使木材陶瓷的缺陷和表观、内部气孔率产生波动,导致强度、硬度的相应变化,并影响密度、电阻率等性能.  相似文献   

6.
正A:这是因为制作报纸和书籍所用的纸不同。更具体些的话,需要了解一些造纸的知识。现代的造纸大多以木材为原料。木材的主要成分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中木质素相当于是将纤维素粘到一起的胶,具有我们熟知的木头的颜色,而纤维素则是无色的。造纸时,需要把木材打碎,获得主要由纤维素纤维构成的纸浆。制造报纸(新闻纸)、牛皮纸和纸板的纸浆主要是机械浆,是通过机械手段磨碎木材得到的,其中保留了很多木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落羽杉种源木材化学性质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个落羽杉种源的14年生人工林木材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16个落羽杉种源木材纤维素相对结晶度、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NaOH抽出物含量和pH等均存在显著差异;(2)16个落羽杉种源木材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在74.43%~61.52%,总平均值为65.87%,总变异系数为5.27%,树干不同高度处木材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16个种源木材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NaOH抽出物含量和pH等的变异范围分别为62.64%~71.53%、23.98%~29.53%、3.9%~17.9%和5.32%~5.07%,总变异系数分别为3.9%、6.7%、44.8%、1.53%,NaOH抽出物含量变异系数较高。落羽杉树干不同高度处木材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NaOH抽出物含量和pH差异未达显著水平;(3)16个落羽杉种源整体上综纤维素含量高,NaOH抽出物含量和木素含量低,经过进一步筛选后,部分种源可作为优良的纸浆林造林材料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木材废料锯木屑粉的实用性能,日本木材科研机构研制出一种具有极大加工性能的超级锯木屑粉材料。该材料主要通过在木屑中加入一种带“月桂酰基”的有机化合物,与木屑粉中的纤维素羟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具有热可塑性强的特殊材料。所得产品能够加压、注浇模塑成型,且使用时不会产生静电弊病。这种  相似文献   

9.
木材陶瓷制备多孔SiC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椴木木粉/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经高温碳化制成木材陶瓷,然后经熔融Si反应性渗入制成了多孔的SiC陶瓷.借助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木材陶瓷和多孔SiC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利用阿基米德法和三点弯曲法测定了木材陶瓷和多孔SiC的显气孔率和弯曲强度.结果表明,木材陶瓷是非晶碳材料,含有C—O—C醚键、C—C双键及C—H结构等,多孔SiC是由主晶相β-SiC和少量第二相Si组成的复合材料;多孔SiC遗传了木材陶瓷的多孔结构;木材陶瓷向SiC陶瓷的转变使弯曲强度从12.6MPa提高到73.8MPa,显气孔率从64.1%降至53.2%。  相似文献   

10.
以山茶和青冈木为模板浸渍聚碳硅烷(PCS)溶液并在低温烧结制备出木材陶瓷,分析了山茶模板和青冈木模板的横切、竖切方式对线收缩率、失重率、体积密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山茶和青冈木为模板浸渍聚碳硅烷(PCS)溶液,在1000℃低温下成功烧结出木材陶瓷,且烧结后的木材陶瓷保留了木材原始的生物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木材为模板制备Al2O3多孔陶瓷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l2O3和木屑混料,分别采用直接烧结和分步炭化烧结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木材管胞组织结构的多孔Al2O3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对物相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多孔Al2O3陶瓷的形貌进行观察,测定了其密度、显气孔率和抗弯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分步炭化烧结法更加适合得到性能较好的Al2O3多孔陶瓷,木材的显微管胞组织结构在多孔Al2O3陶瓷中保留很好.利用分步烧结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开裂和严重变形,且制备得到的多孔陶瓷具有低密度高显气孔率的性质,说明孔洞大部分已连通并呈网络状分布,其抗弯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水杉木材约含40%纤维素、31%木质素和25%半纤素。从水杉木材制备的综纤维素中可分出两种不同的高聚糖:一种为水溶性半乳糖基-葡萄甘露聚糖;另一种为碱溶性半乳糖基-葡萄甘露聚糖。前一种比旋光度为-9.1°,DP_n为86,糖基比为0.48:1:2;后种比旋光度为-23.4°,DP_n为112,糖基比为0.1:1:2.4。这两种高聚糖都是线型分子,主链都是由β-D-吡喃型葡萄糖基和β-D-吡喃型甘露糖基通过1→4苷键连接而成的,α-D-吡喃型半乳糖基则以侧链形式通过1→6苷链连接主链甘露糖基的C-6上。 与一般针叶材相比,水杉木材中水溶性半乳糖基-葡萄甘露聚糖的半乳糖基和甘露糖基都偏低,而在碱溶性的半乳糖基-葡萄甘露聚糖中,则甘露糖基偏低。  相似文献   

13.
<正>瑞典设计师发现一种方法可以达到用餐器皿的自清洁效果,使陶瓷碗不沾有灰尘和水。一种新型涂料喷在盘子上,可避免附着灰尘和水,意味着食物不会粘在盘子上,食物残渣能够完全冲洗干净。这些餐具是由新型纤维素材料制成,具有较轻的重量,但感觉像"陶瓷一样坚硬",具有超强硬度。  相似文献   

14.
高温热处理对木材强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热处理方式、热处理工艺参数及影响强度机制等方面综述高温热处理对木材力学强度的影响。综合认为,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木材强度影响程度不同。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等部分木材强度逐渐下降;但当处理温度较低时,抗弯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有所增加,随温度升高,其强度值将下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木材半纤维素、木素和纤维素定性变化规律是相同的。热处理过程与木材初始状态(含水率和干燥方式),以及热处理参数(温度和时间)交互作用对木材强度影响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木材中的压电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木材由于纤维素中有结晶结构存在,因此可能具有压电效应。木材的压电效应与木材的结构及其力学、电学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木材压电效应,对进一步了解木材内部构造、探索测定木材物理性质的新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已引起人们广泛注意。本文叙述了用正压电效应的方法,观察木材样品的压电现象;用逆压电效应,测定了马尾松等五种样品的压电常数d_(14)、d_(25)。 原理 压电效应涉及到物质的力学、电学性质之间的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压电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16.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和大叶山杨(P.davidiana var.macrophylla G.L.Zhang)木材的解剖特征、纤维形态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测定与分析,对2种木材的气干密度、干缩系数、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抗震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冲击韧性、硬度、抗劈力强度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对2种木材的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质量分数为1%的NaOH抽出物、乙醚抽出物、苯醇抽出物、pH值、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等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木材解剖特征相近,大叶山杨的力学强度值略高于山杨,抽出物质量分数比山杨低,细胞壁物质质量分数比山杨高.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木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杉木可提高人工林木荷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马尾松的影响大于杉木;马尾松使木荷的差异干缩降低,而杉木使其差异干缩提高;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的力学强度除弦面抗劈力外,其余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降低,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戊聚糖含量提高,而杉木对木荷的影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木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杉木可提高人工林木荷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马尾松的影响大于杉木;马尾松使木荷的差异干缩降低,而杉木使其差异干缩提高;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的力学强度除弦面抗劈力外,其余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降低,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戊聚糖含量提高,而杉木对木荷的影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9.
服务新干线     
各地技术市场信息 羧甲基纤维素新工艺 1.产品简介: 羧甲基纤维素(简称CMC)是用途极广的纤维素醚类衍生物,是目前用量最大的水溶性阴离子聚合物,广泛用于石油、医药、日化、食品、建筑、陶瓷等领域,根据其用途、品种可达二十余种.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栏目结合本期专题论文刊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的文章,介绍木材剩余物高效再加工和循环利用中的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和纳米纤丝化纤维素的研究现状,此二者已经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