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交互系统多媒体同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预测环节的多媒体同步方法,采用控制论方法,将交互系统的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回放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得出发送缓冲和接收缓冲是惯性环节,网络传输是迟滞环节,各环节都存在一定的相角滞后,媒体信息预测是一个微分环节,可引入一定的相角超前,将这种预测环节引入到多媒体同步系统中,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可改善系统的实时性能,减小网络延迟抖动对多媒体同步的影响,仿真结果证明了预测环节在克服网络延迟抖动的影响,提高交互系统的实时性,改善媒体间同步效果等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电跟踪平台在跟踪目标时存在脱靶量滞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和机动目标"当前"统计模型的滞后补偿方法。根据光电跟踪平台中目标脱靶量的产生机理,将脱靶量滞后等效为纯延迟环节和采样保持环节的串联,利用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得到滞后脱靶量的跟踪信号及其微分信号。在此基础上,采取直接预测补偿法处理延迟环节,从而估计出不含延迟的脱靶量信号,并利用滞后脱靶量和跟踪信号的间距自适应调整非线性跟踪微分器的参数。根据机动目标的"当前"统计模型建立离散状态方程,采用修正的瑞利分布描述目标加速度的"当前"概率密度,从而估计在采样保持阶段的目标脱靶量,实现对采样保持环节的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将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由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差补偿方法及基于卡尔曼滤波补偿方法的19.4%和13.7%降低至2.5%;所提方法能有效补偿延迟环节和采样保持环节,提高光电跟踪平台的目标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一直是控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特别是包含滞后环节的非线性系统建模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自适应延迟的动态BP(back propagation)学习算法.该算法在传统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结构基础上,在网络的第1隐层和输出层分别引入可调节的自适应延迟参数,通过误差梯度对其进行修正,实现了对延迟参数的辨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对非线性滞后系统的辨识,并能够对系统的延迟时间进行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4.
波长路由的计算机全光互连网络设计周革井文才张以谟华锋陈炫田劲东陈先灵(天津大学现代光学仪器研究所300072)在计算机光互连中,实现全光的路由变换节点,是减少光电/电光转换环节和这些环节造成的通信延迟和提高网络传输速率的关键。本文把时分复用和波长编码...  相似文献   

5.
针对转发式中国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CAPS)的构思与设计,给出了基于CAPS的导航定位解算的3种基本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电离层延迟与频率平方成反比,提出双天线共接收机的无电离层延迟影响的混合差分导航定位新方法,给出其基本原理,导出混合差分观测量,具体推导了单历元和多历元的解算公式和算法.该方法消除了CAPS导航信息发射、传播、转发和接收等环节的电离层延迟、硬件延迟、时钟误差等公共误差,方便于实现单历元解算和多历元导航定位,可有效提高CAPS的导航定位精度和实时性.该方法不但能同时对CAPS星座的GEO和IGSO卫星进行几何定轨和导航定位解算,而且还可以求解对流层天顶延迟,用于研究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在有限时间间隔内,利用多项式表示天顶延迟和CAPS卫星轨道,可有效减少未知参数个数,提高解算速度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采用结构图法数字仿真来研究导弹舵机的动态特性。这个方法优点很多,表现为对一些特殊环节例如纯延迟环节,非线性环节,机械连接产生的间隙,以及电气控制元件产生的滞环等等都比较容易处理。此外要研究某个参数对舵机系统的影响也十分方便,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仿真方法。本文对四组方案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论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延迟锁相环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环路的主要环节,如a—b变换,环路泸波器、VCo等,对特性曲线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将网络的主要技术指标:同步带、捕捉带、剩余相位差等,作了较准确的测量,从理论上对同步带和捕捉带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8.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采样时钟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软件无线电(Software-.Defined Radio,SDR)接收机的全数字实现方案.该方案的整体结构基于经典的Gardner环路,借助联合迭代估计算法来进行误差的动态跟踪,并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异步重采样来实现采样时钟误差的实时校正.误差检测环节不仅能消除载波频率误差的影响,还可以在维持环路的响应速度的同时提高误差检测的精度.误差校正环节利用一种简单的动态延迟技术来对信号重采样进行直接控制,尽管增加了一些处理延迟,但能使重采样过程平稳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新的采样时钟同步方案在多径信道环境中能有效工作,算法的性能优于其他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线性相位准正交滤波器组的新优化设计算法.该设计算法对因子分解中的延迟环节数进行了优化,在新算法中,滤波器的长度将逐渐随级联的格型结构和延时链路而减少.滤波器长度和对称性的可能分布,可在设计过程中决定.文中给出设计算法以及7信道情况下的设计样例.  相似文献   

10.
AGC-AFC综合系统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板材轧制控制过程,给出了板厚板形综合系统(AGC-AFC)反馈闭环控制的数学模型;对AGC-AFC系统进行了解耦;引进Smith预估器补偿系统延迟环节的影响;最后采用PID方法实现对AGC—AFC系统的控制。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支持QoS的D-TDMA协议性能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据链中的多址接入协议会直接影响其组网方式和性能指标.武器协同数据链中对信息传输的实时性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对动态时隙分配算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种适合武器协同数据链组网方式的D-TDMA协议,结合排队理论推导了该协议下不同优先级业务的平均端到端时延计算公式.利用OPNET软件搭建了武器协同数据链的仿真模型,比较了不同时帧长度对网络时延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D-TDMA协议不仅能满足武器数据链中的时延要求,而且能提供较高的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雷达航迹和数据链航迹融合中数据链时延对目标跟踪精度的影响,通过对雷达航迹和数据链航迹进行融合仿真,比对分析了不同数据链时延以及有无时延修正情况下的跟踪融合精度.结果表明:当数据链时延较小时,数据链时延对融合精度影响不大,时延修正效果不明显;当数据链固定时延达到500ms以上时,采用时延修正算法可以明显提高融合精度,且固定时延越大,修正算法对融合精度的提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选择协作式HARQ传输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中继协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策略中重传时延性能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快衰落信道下单中继HARQ系统的误码率和时延特性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目的端控制选择协作式HARQ(selective cooperative-HARQ,SC-HARQ)传输...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战术数据链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信延时和量测信息的非线性问题, 结合当前统计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延时补偿算法。将非线性变换引入到状态预测中,
在状态预测的基础上加入延时补偿程序, 完成对延时的补偿, 且该算法对非线性量测模型进行更新, 避免了量测模型线性化带来的精度降低。分析了战术数据链产生延时的原因及其对攻击决策的影响, 建立了机动目标的当前统计模型, 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目标进行跟踪, 在该算法对状态预测的基础上加入延时补偿算法, 对机动目标的位移、速度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在公交车载网络等类型的容迟容断网络中,可以依靠全部或者部分网络拓扑信息进行路由计算.提出一种基于拓扑信息的双时隙路由算法.该算法将网络周期离散为时隙,计算路由时,采用当前时隙和下一时隙(即双时隙)内均有效的路径作为候选路径,从而保证多数业务在链路失效前完成转发.以传输延时和延时抖动率为依据,从当前和下一时隙内均有效的路径中优选路径,以容忍可预测的链路中断;通过提供备用路径,以容忍不可预测的链路中断,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上述算法进行了仿真实现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容忍链路中断,报文递交率较高,平均传输延时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选择协作式HARQ传输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中继协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 atic repeat request,HARQ)策略中重传时延性能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快衰落信道下单中继HARQ系统的误码率和时延特性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目的端控制选择协作式HARQ(selective cooperative-HARQ,SC-HARQ)传输协议的实现方案,此方案是在单中继环境下根据中继链路和直达链路的链路质量判断选择重传路径的HARQ传输协议。SC-HARQ传输协议方案需要设定传输链路质量的门限值,然后根据不同的链路质量选择不同的重传模式:当直达链路质量大于设定的门限值时,选择直达链路进行重传;反之,选择完全协同HARQ传输协议进行重传。经过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验证证明,SC-HARQ传输协议方案在保证一定传输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小系统时延、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7.
纯滞后特性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具有预置稳定度的LQ(linearquadiatic)状态调节器的稳定裕量。通过Pade逼近法对纯滞后环节降阶处理,将纯滞后对系统的影响反应到LQ性能指标中,通过有限维状态反馈,实现了纯滞后对象的LQ次优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很好的过渡过程特性,对滞后时间变化的鲁棒性极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Internet的网络延迟行为.给出了加权Internet访问时间和访问直径的定义,通过对CAIDA组织提供的海量样本数据进行统计,给出访问时间的分布,认为访问直径对访问时间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算法从原始样本数据得到链路延迟.对链路延迟的分析结果表明,路径中存在支配延迟,支配延迟是导致访问时间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肖百龙  Guo  Wei  Liu  Jun  Zhu  Silu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8,14(2):174-178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s), if a mnltihop route breaks, route maintenance is typically performed to establish a new route which causes high control overhead and long packet delay. To decrease the time of recovery and the overhead of maintenance, a new route maintenance mechanism in which the maintenance is confined to the vicinity of the broken link is proposed. This mechanism patches broken route through some other nodes in which only nodes near the broken link(s) may need to be substituted and the rest of nodes can be retained on the route. The broken link can be repaired without considering its relative position in the whole path, so the abihty of dealing with hnk failure is improved obviousl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trategy improves network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such as in merits of control overhead and packet delay.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适应多步预测的前向链路功率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码分多址系统中前向链路功率控制中的延时差错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基于多步预测的前向链路功率控制模型,即考虑到功率控制中控制延时的影响,将信道变化和干扰变化统一为一个时变量,对无线环境变化做出动态的多步相关性预测,移动台根据预测的结果对基站发射功率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自适应技术实现多步预测的前向链路功率控制算法,采用这种算法可以动态地跟踪无线环境变化,并且部分地克服了由于信道环境时变造成的功率控制失误问题。通过与传统0固定步长算法仿真的对比,证明了上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