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通过数年来对一类具有叶片非顺序衰老小麦的观察和它们的冠温以及若干重要形态、生理、产量参数的测定,发现:(1)自然界存在很少数小麦其大部分茎生叶片的衰老顺序和一般小麦不同,即最晚衰老的叶片不是人们熟知的旗叶而是倒2叶;(2)和这种特殊的衰老状态相伴随,在结实后期出现了顶层叶黄、邻层叶绿的叶色结构,和一般小麦的顶层叶绿、邻层叶黄完全相反,另外,冠层温度表现出以冷收尾的显著特征,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也随着生育期的向前推进出现了叶片呈非顺序衰老者其旗叶被倒2叶反超的异常状况;(3)在上述生理过程作用下,粒重亦发生了变化,即叶片非顺序衰老茎上的籽粒明显较重,由此带动这类小麦的粒重亦比一般叶片顺序衰老小麦有普遍上升,这和不同干传统灌浆模式的"接力式"灌浆机制有密切关系;(4)叶片非顺序衰老小麦的发现对长期困扰小麦生产的早衰问题的解决、颇有希望的冷型小麦的培育以及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可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天然芸苔素对延缓小麦叶片衰老的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0.5、2.0mg/L)天然芸苔素处理幼穗分化期小麦叶片,取倒二叶遮光处理,测定与衰老有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鲜(干)重均高于对照。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水平则比对照低,并表现出黑暗中延缓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3.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24个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对超高产基因型的冠层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超高产基因型相比,超高产基因型:1.冠层平均高度显著降低,平均穗长、最大叶面积指数、上部三叶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单茎干物质重和单位面积干物质重显著增加;2.叶面积指数发展协调而稳定、透光率适宜、旗叶叶绿素含量高、SOD酶的活性强、MDA含量低,上三叶光合速率显著提高;3.单位冠层空间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平均单位空间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3.6%和25.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粒重/叶(mg/cm^2)比值和灌浆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水肥状况对沙地小麦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水肥条件和不同砂土类型的小麦子粒形成及灌浆强度的测定表明,沙地小麦灌浆主要良现为灌浆期短(一般15-17天),开花至成熟持续时间短(30天左右),千粒重低,灌浆强度较高的特点。千粒重与旗叶单位面积干重、茎秆上部三个节间单位面积干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倒二叶、倒三叶相关不显著。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沙地小麦灌浆的重要因素,增施有机肥,可减少灌水,提高灌浆强度,延长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剪叶试验探明了冬小麦主茎茎生各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对茎生各叶分别进行不同程度剪除后,使穗长、总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比对照降低,对其中穗粒重和千粒重降低最大,而不孕小穗数则明显增加。剪除主茎中部叶片(8/0—10/0)不仅影响穗粒数,而且影响粒重,剪除上部叶片(11/0和旗叶)除严重影响穗重外,也影响穗粒数。剪除旗叶对穗部性状影响最大。剪叶对穗部性状的影响在品种间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6.
以离子束介导转化选育到的一批有价值小麦变异系为材料,对旗叶和倒二叶的变异特点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灌水还是雨养情况下,变异材料的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与受体材料相比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并达显著水平;多个变异材料叶片性状的旱/水比值高于参照值,说明其叶片性状在旱、水2种情况下的表现相当,稳定性好。其中以编号4342变异系表现最为突出,叶片性状的4个指标的旱/水比值均好于参照,说明其稳定性在所有变异材料中最好。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叶面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GA3、NBT、6 -BA、TIBA、PP333)对小麦分蘖、生育后期生理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理的使用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不同方式的影响冬前小麦的分蘖能力 ,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细胞的自我保护能力、光合能力及对有机物的利用和转运能力 ,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 ,有利于籽粒灌浆 ,并能较好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提高作物产量。总体效果看 :PP333和 6 -BA综合效果较理想 ;TIBA对提高千粒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苗期耐Cd2+性较强的新麦21和苗期耐Cd2+性较弱的百农矮抗58为试材,通过大田栽培的方式,研究了Cd2+胁迫对小麦旗叶脯氨酸、旗叶和籽粒的可溶性糖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Cd2+浓度促进了脯氨酸在旗叶中积累,高Cd2+浓度在花后10 d以后抑制了脯氨酸的积累,脯氨酸调节作用在低镉胁迫下保证了小麦正常灌浆;Cd2+破坏了小麦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抑制了旗叶中可溶性糖的合成,阻碍了旗叶光合同化物往穗部的转运,进而影响了小麦籽粒可溶性糖的积累,苗期耐镉性好的品种在镉胁迫下可溶性糖合成和转运受抑制程度较轻;镉胁迫使小麦减产,其中,耐Cd2+性好的新麦21在产量上受影响比耐Cd2+性差的百农矮抗58轻。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观察了旱稻穗分化过程:茎各节间及不同叶位叶片解剖结构。稻穗分化与出叶发育存在着规律的同伸关系。苞片原基分化至颖花分化期,正是增多颖花数时期,相应的叶令为倒4叶至倒2叶时期。各叶生存功能期,随叶位不同则有明显差别,随着叶位升高,叶片长,宽均长大,维管束数单位对面积气孔数和叶肉细胞数增多,叶肉增厚,尤以旗叶显著。茎第1、2茎壁厚,厚壁组织发达。  相似文献   

10.
磷素是小麦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本文研究试验选用新疆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为参试材料,设置3个磷素供应水平(以P2O5计),分别为0 kg/hm2(P0)、105 kg/hm2(CP)、210 kg/hm2(HP),研究不同磷素供应对灌浆期小麦旗叶和穗部叶绿素及核酸含量的影响以及与粒重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小麦叶片生育后期衰老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以及抽穗期喷施氮肥、6—苄基腺嘌呤(6—BA)的影响。喷施氮肥、6—BA两处理明显地延缓了冠层叶片的衰老,促进基部小穗的灌浆,提高结实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苗期(4叶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白马牙”玉米每层叶鲜重(或干重)与单株总叶面积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叶序,则苗期的第三层叶、拔节期的第四层叶和灌浆期的第十层叶的鲜重(或干重)分别与该期的单株总叶面积呈最显著的正相关,可分别用来快速估测该生育时期的单株总面积。  相似文献   

13.
 小麦遭遇逆境时花后光合作用减弱,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为主要灌浆物质来源对产量贡献率可达20%~50%。因此,了解茎鞘NSC的代谢规律,明确栽培管理措施和遗传育种改良对NSC代谢的影响,对于充分发挥NSC在小麦抗逆稳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麦茎鞘NSC主要成分--果聚糖为例,概述了NSC的结构与合成、运输与降解;分析了小麦茎鞘NSC的功能,特别是对低温冻害和高温干旱逆境的响应;讨论了品种选择、水分管理、氮肥运筹等栽培措施对茎鞘NSC的调控作用;展望利用茎鞘NSC进行抗逆育种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对露白小麦幼苗进行Cu2+处理(连续8日),研究不同浓度Cu2+的条件下,小麦幼苗形态及相关生理变化和小麦幼苗的组织内铜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叶长、根叶重量、叶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等形态和生理方面,0.1 mmol/L CuCl2处理下表现最佳,在无CuCl2和0.5 mmol/L CuCl2这两种处理下较差.组织内部铜含量总体上随介质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根系含量相对高于茎和叶片.  相似文献   

15.
对北方冬麦区建国以来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明显降低,尤以倒四节间缩短最大;茎粗、穗粒重、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均显著增大,千粒重对产量潜力的提高作用更大;干物重变化规律一致,但上部二叶和茎鞘干物重变化有所不同;80年代后推广的品种开花以后茎鞘干物质输出率增高,贡献率增大,而上部二叶光合能力提高;源—流—库逐步得到改良,今后品种选育应在改善库性状的基础上,协调三者平衡,进一步改良和选择源性状。  相似文献   

16.
菠菜叶片随叶位增高,丙二醛含量递增。老叶的膜透性大于成龄叶。离体叶片衰老时,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下降,膜透性及丙二醛含量增加。薄膜包装能延缓上述生理变化和衰老。体外用Fe ̄(2+)+CyS处理证明叶片衰老时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外源激素(6-BA,GA_3)防衰时抑制了叶片的膜脂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筛选适合在沿淮地区种植的耐渍品种提供参考。选择34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全生育期进行常规栽培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测定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7个主要产量和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渍系数,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各小麦品种的综合耐渍能力。渍水胁迫下,小麦的粒重、籽粒产量的降幅较大,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从耐渍系数的变异系数看,灌浆期渍水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粒重>湿面筋>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穗粒数>淀粉含量>穗数;耐渍性平均隶属值与粒重、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重、湿面筋、蛋白质、淀粉含量的耐渍系数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的耐渍系数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34份小麦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耐渍型、中间耐渍型和敏感型,材料数分别为22、10和2个,分别占参试材料的64.71%、29.41%和5.88%。粒重、籽粒产量可作为小麦耐渍评价的首选指标;扬麦13、扬麦22和宁麦13可作为小麦耐渍栽培育种的参考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水氮互作对新春6号春小麦旗叶渗透调节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置2400m3/hm2(W1)、3200m3/hm2(W2)、4000m3/hm2(W3)3个灌水处理;设置450kg/hm2(N1)、600kg/hm2(N2)、750kg/hm2(N3)3个氮肥水平。试验通过小区控制试验,分析测定了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于收获后测定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重度干旱条件下,增施氮肥则降低了渗透调节物的含量,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度水分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含量不断的提高,表现出了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高水处理条件下,增施氮肥使得渗透调节物含量增加比较缓慢。水氮运筹对滴灌春小麦产量性状的调控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其中以W3N3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788.90kg/667m2,增产显著。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灌水量4000m3/hm2、施氮量达750kg/hm2能有效促进滴灌春小麦旗叶的渗透调节能力,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油樟是宜宾重要的经济植物。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宜宾油樟根、茎、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油樟对小麦的化感作用和供体的不同器官、浸提液浓度以及受体的不同发育阶段有密切关系。油樟浸提液主要延迟小麦种子的萌发。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小麦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发芽速率、幼苗叶绿素含量呈倒“N”形变化,而幼苗高度、根长呈倒“V”形变化。化感强度综合效应是叶 > 根 > 茎。预示油樟根、茎、叶所含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含量不同,同时小麦的不同发育阶段或生理指标对这些化感物质的反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Rht_1,Rht_2和Rht_3基因对春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麦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3的不同形式(单个基因或组合)的春小麦近等基因系(以春小麦品种cv,AprilBearded为背景,回交转育而成),研究了在半旱薄地上Rht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为,Rht1和Rht2基因型的产量因子显著大于Rht3,Rht2+Rht3和Rht1+Rht2基因型;Rht3矮秆基因显著降低了倒二叶长度和明显加宽了旗叶倒二叶的宽度;Rht2基因明显提高了经济系数;降秆能力:Rht2+Rht3>Rht3>Rht1+Rht2>Rht1或Rht2,地上部生物产量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