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2.
制动器制动过程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对气动摩擦制动器制过程台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按制动过程中气压变化可将其分为五个阶段,进一步建立了较为准确,又便于工程实际应用的制动过程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对理论结果进行了验证。为正确设计、使用及维修制动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珸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3):4-6
近几年来,随着机械优化设计理念的深入和应用,改进后产品的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作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后确发现,对于曲柄压力机的关键部件———组合摩擦离合器 制动器的优化设计研究相对较少。就此,作者通过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用优化设计方法对组合式摩擦离合器 制动器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就优化设计与传统设计的结果进行了比照。结论表明,优化设计结果优于传统设计。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同时,该优化数学模型对其它类型的离合器和制动器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汽车的设计过程中,运用理论计算,可在产品开发初期对其性能进行分析预测,用于辅导与修正设计,以尽快实现并行工程的设计思想。本文将根据整车的相关参数以及选定的制动器参数来分析该车制动器的制动效能,以判断其参数的选择是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6.
车辆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效能因数法是制动器制动力矩常用计算方法之一,笔者对领从蹄式鼓式制器制动力矩的效能因数法几种常见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及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各公式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是基于现今广泛使用的刚性假设它们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文后对公式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对具有领从蹄结构的鼓式制动器进行试验研究及谱分析,发现制动系统的切向振动是鼓式制动器制动尖叫的主要振源。通过建立制动尖叫的力学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制动尖叫产生的机理。本文进一步推导了制动过程中的切向力激振频率计算公式。只要在通常的制动工况下能使该激振频率避开结构的共振频率,则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就不会产生制动尖叫。因此,根据该方法可在设计阶段对制动器的制动尖叫进行预测,从而为预防制动器制动尖叫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以制动器制动噪声产生机理为基础,针对某微型车制动过程中的噪声问题,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制动盘、制动块以及制动钳支架的模型,对零部件和制动器总成进行实模态和复模态分析。结合噪声试验判定制动器系统与制动噪声相关的不稳定模态,预测可能的噪声频率,找到各部件对制动噪声影响最大的几阶模态,进行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制动器系统的实模态和复模态分析,可以预测噪声发生时的频率、不稳定模态以及制动器部件的振动状态,通过结构参数优化可以实现降噪目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电磁旋转涡流制动器制动力矩控制方法。利用磁路分析法得到了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以及制动力矩与励磁电流及列车速度的数学关系,从而确定制动力矩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阐述系统工作原理,说明系统各主要组成模块,建立其仿真模型,并根据系统总体方案完成模块集成。介绍了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模糊控制、模糊自适应PI控制3种制动力矩控制算法,说明控制器设计步骤。完成仿真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开环控制,3种控制算法都能有效地控制制动力矩。此外,无论是系统瞬态性能指标,还是稳态性能指标,都是模糊自适应PI控制表现最佳,模糊控制次之,PID控制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11.
魏道付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0(2):10-16
本文对拖拉机盘式制动系统的增力作用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系统增力系数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制动系统的增力系数K不仅与制动器的增力系数K_1有关,与操纵系统杆件的位置(位置系数K_2)也有关,本文重点讨论了系统设计参数对K_2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静液驱动系统的液压闭锁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由柱塞式变量泵和定量马达组成的静液驱动无级转向系统的液压闭锁能力.通过对转向系统液压闭锁能力的理论与试验分析,获得了系统液压闭锁能力与液压油粘度、泵输入转速、马达负荷转矩和马达机械效率等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合理匹配转向系统,利用静液驱动无级转向系统的自身闭锁能力可保证车辆直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列车制动过程中因黏着条件恶化导致滑行的问题,提出基于黏着力观测器的新型防滑控制方法。采用观测器对制动过程中的利用黏着力进行实时观测,并基于轮对滑移率和车辆减速度设计防滑控制器进行防滑控制。采用Polach模型模拟轮轨间黏着力对控制器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新型防滑控制方法在持续低黏着和黏着条件2次突变的这2种不利工况下都能准确观测得到利用黏着力,使轮对的滑行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并能充分利用轮轨黏着。同时,本控制器通过在防滑过程中不断修正目标制动力,实现制动缸压力的平滑调节,避免了压缩空气的频繁反复充排。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客车气压制动时延控制方法.考虑到客车气压制动系统的延时特性,建立了客车气压制动回路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和AMESim软件分别建立了其仿真模型,采用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客车气压制动的时延特性;基于闭环反馈控制理论,提出了客车气压制动回路时延控制方法.运用PID控制算法设计了时延控制器,并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进行时延控制后,客车的制动时延为0.3s,制动距离缩短1.8m,提高了客车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潘公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
通过建立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的力学模型,讨论了半挂汽车列车制动过程各轴载荷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半挂汽车列车较理想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的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具有固定分配比值的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的利用附着系数以及怎样利用各轴的利用附着系数来优化选择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电驱动履带车辆动力性与经济性,设计并研制了新型齿形带式制动器以替代行星变速机构中的湿式多片离合器. 依据齿形带式制动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了制动过程的数值模型,研究了制动过程中制动鼓转角、转速和制动力矩等参数变化规律. 同时搭建齿形带式制动器试验台架验证了方案可行性和数值模型的正确性. 结果表明,制动鼓初始转速直接影响制动时间和制动力矩大小,且初始转速越高,制动时间越短,制动力矩相应增大. 相比原有装置,新结构方案提升了制动转速范围,具有更优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产轿车道路试验中的工况控制、试验结果比较以及试验与仿真的对比等问题 ,提出了在制动效能分析中采用试验实测数据回归分析 ,并利用整车简化模型进行仿真估算的方法 ,并依此分析了原车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后的制动效果 .该方法可为国产化轿车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提供一种简易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磁流变制动器的制动时间与工作间隙的关系,基于Bingham理论模型并结合ANSYS磁场仿真推导出磁流变制动器制动时间的计算公式,基于此公式计算出不同工作间隙下不同转动角速度对应的制动时间.利用间隙可调式磁流变制动器进行不同工作间隙下制动时间与转动角速度的测量实验;对比理论值与实验值,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并从理论与实际上证明了制动时间与工作间隙呈线性增长关系.不同励磁电流下制动时间的测量实验证明了同一工作间隙下制动时间与电流为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基于制动控制器的磁流变制动器性能进行探究.对磁流变制动器进行结构设计和仿真优化,得出制动器的最优结构,并基于Arduino开发板与L9349功率驱动芯片设计了磁流变制动控制器.为探究基于制动控制器的制动器制动性能,分别进行了不同阶跃信号规律、正弦信号规律的制动力矩跟随实验和制动减速度实验.实验结果得出制动器的响应时间约在40ms,控制系统滞后时间约为70ms,制动力矩在跟随过程中滞后时间约为20ms,与液压制动系统相比具有较快的制动响应.本研究对磁流变制动器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线性涡流制动的特性方程,在低速区和高速区分别推导出特性曲线方程.对方程使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表明特性曲线方程能很好地吻合试验数据.根据特性曲线方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涡流制动的物理过程,同时也可将其用在磁悬浮涡流制动器的优化设计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