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三斜滑面立方体型超高压装置的结构特性及受力分析以及它在高压、高温合成人造金刚石等新材料及基础科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概况。通过对装置主体——剖分缠绕导槽环予紧状态下的三维光弹性应力分析,研究了模型边界应力的分布规律、峰值应力的位置及应力集中系数。提出了结构强度设计的控制条件。由于结构的受力情况,几何形状及边界约束条件比较复杂,从理论上求得精确解比较困难。本文说明用三维光弹性实验应力分析方法作为高压装置应力分析的手段是可取的,弥补了理论计算的不足,其结果为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紧螺栓联接的传统强度计算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校正的公式,达到减小计算误差,提高精确度,更趋于合理的目的。本文还对受横向载荷和旋转力矩的普通螺栓联接予紧力的计算提出了新方法。这一方法予紧力的决定是在传统的假设基础上,依被联接件间的摩擦力矩和工作力矩相平衡条件而得到的。用这方法计算的予紧力比传统方法小得多,达到既联接可靠,又使螺栓尺寸紧凑、节省材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履带环上复杂的履带张紧力问题,研究了张紧力在履带环上的分布情况,并分别以诱导轮、上支履带、主动轮及负重轮为隔离体,分析履带张紧力与外部载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履带环张紧力分布的理论估算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模型,对不同路面障碍下的履带张紧力进行了理论估算和动力学仿真,通过对理论估算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检验了履带环张紧力估算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浮动齿轮张紧装置能够对带传动自动提供张紧力的工作原理,导出了由重力和驱动力矩对带传动提供的张紧力计算式,并指出张紧力的变化范围是(-∞,∞),它具有随外载荷变化而自行调节的性能,能较好地满足带传动的工作要求。最后简述了装置满足张紧条件时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钢丝捆钢机的工作原理,利用ANSYS软件对捆丝在导槽中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捆丝在导槽中与轴承的支反力和变形,可以推出捆丝在导槽中的摩擦力,为进一步分析捆丝送丝力计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钢丝捆钢机的工作原理,利用ANSYS软件对捆丝在导槽中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捆丝在导槽中与轴承的支反力和变形,可以推出捆丝在导槽中的摩擦力,为进一步分析捆丝送丝力计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双锥密封结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半自紧金属垫片密封结构——改良双锥密封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预紧工况下改良双锥环Mises等效应力分布以及垫片应力随预紧载荷和操作压力的变化规律.与传统的双锥密封结构相比,改良双锥密封结构的螺栓预紧力小;操作工况下,自紧作用较好.通过改良双锥密封机制分析,确定了影响密封的主要结构参数,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以内径1 m的改良双锥密封结构为例,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最佳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8.
基于带传动在稳定工作时的受力平衡 ,从理论上导出了摆架式自动张紧装置所产生的张紧力的计算公式 .结果表明 :只要合理选择计算安装参数 ,其张紧力总能满足张紧条件的要求 ,以对张紧装置进行设计计算 ;并指出该装置产生的张紧力 ,具有随外载荷变化而自动调节的性能 ,使传力零件部分卸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承受3500公斤/厘米~2重复载荷厚壁圆筒的疲劳试验情况与自紧处理的初步结果,并提出了“力处理”的概念。 在试验过程中,得到重庆望江机器厂中心试验室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在电测过程中得到刘作礼同志的帮助,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10.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CFRP缠绕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多维基本随机变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缠绕压力容器提出一种可靠性分析方法.选取CFRP单向板弹性常数、基本强度、纤维缠绕角和压力容器纵环向层壁厚作为基本设计变量,制备CFRP单向板试件和CFRP缠绕压力容器,并通过大量试验获得各变量的概率统计分布.根据经典层合壳体理论和Tsai-Wu失效准则对CFRP缠绕压力容器进行结构失效演变及应力分析,基于可靠性分析的极限状态方程,完成压力容器失效载荷与失效概率分布以及重要随机变量对失效概率分布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符合,验证了本文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刨煤机刨刀三向载荷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刨刀是刨煤机直接落煤的工具,其工作载荷是刨头和刨煤机设计的依据,为获得合理的刨刀参数,在确定了刨刀三向载荷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刨刀三向力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分析其三向载荷的特征,研究了刨刀间距、宽度、截深、截角、槽形以及煤质因素对刨刀载荷的影响,得到了刨刀三向载荷特征,为确定刨头的参数和设计高质量刨煤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挤扩支盘桩承载性状与沉降特征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支盘桩的静载荷试验和对桩身轴力的测试,分析了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沉降特性,测试了桩身侧摩阻力和承力盘的端承力分担荷载的比例.指出工作荷载下支盘分担的荷载比例高于60%;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时桩顶的沉降约为0.6%d;支盘间距3.57d没有明显影响承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实测方法分析水轮机导水机构的力学特性,并指出压紧特性的测试不仅能提供导水机构闭紧时的载荷条件,而且对了解并改善它的受力状态均有意义。上述结果在某厂的实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将原位载荷试验应用于地基沉降计算,以延安地区黄土填土工程为实例依托,采用弹性理论中的应变影响系数和完全侧限点的应力应变关系理论,推导了利用载荷试验结果计算地基压缩模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符合完全侧限应力状态的点位于载荷板中心点下0.834倍荷载板半径R处;将载荷试验结果中荷载P乘以0.737、荷载板沉降S乘以0.522与荷载板半径R的比值,可将载荷试验的P-S曲线转化成单向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而可以计算出压缩模量;由该文方法计算的压缩模量均值与室内试验测试结果均值一致,两者平均值的差异仅为5.53%;由于原位测试避免了对土样的扰动,所以得到的压缩模量的离散性低于室内试验测试结果,方差减小了57.2%。研究成果可为压缩模量的测试方法和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研制的一种通过在梁内开缝并填充保温材料来阻断冷热桥实现自保温功能的过梁进行了试验分析.进行了2根实心过梁和8根自保温过梁的抗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保温过梁中外叶梁和内叶梁的协调工作性能良好,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实测最大裂缝宽度均小于短期荷载下的限值,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同时,开缝和宽度比对初裂荷载和破坏模式基本没有影响.此外,虽然开缝导致自保温过梁承载力略小于实心过梁,但两者承载力的差值不明显.自保温过梁的传热系数值比实心过梁下降65%,热工性能明显优于实心过梁.  相似文献   

16.
19 5 8年进行了新型 16公尺跨度的混合桁架(上弦杆力劲性钢筋混凝土,下弦杆为高强 钢丝予应力的重型杆件,腹杆为普通重型钢杆件)的试验研究。本报告包括试验桁架的设计,制 造,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和经济分析等部分。 考虑到实际结构的安装程序,荷载分三阶段叠加,即:安装荷载阶段,设计使用荷载阶段和 超载阶段。从各加载阶段的桁架垂度与应力的关系看,证明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试验证明了桁架工作性能良好,在140%的设计使用荷载以内,桁架属于弹性工作阶段。之 后,力弹性塑性工作阶段。加载至180%设计使用荷载时,桁架频于破坏,设计安全度得到予期 的保证。 从试验看出:单杆予应力桁架用所设计的结点钣连接,能保证结构正常工作。劲性钢筋混凝 土弦杆与钢腹杆共同作用情况正常,半环形和普通承压结点钣的传力性能良好。 从原设计之6 2公尺桁架作了经济分析比较,若钢材用St 52,则混合桁架比全钢桁架可节 约钢材达4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抗拔桩单桩承载特性,分析桩基础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摩阻力的发挥和桩身轴力的特点,从而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理想加载条件下的静载荷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数值计算与现场实测的荷载-位移关系进行对比,同时对抗拔桩的桩身内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数值模拟与现场静载荷试验所得到的抗拔桩的荷载-位移关系符合较好,但是具有一定的误差,六组试桩桩顶位移的实测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的误差最大值为2.43 mm,最小值为0 mm;桩身轴力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桩底处轴力大小接近0 kN,支盘效应导致轴力发生突变,突变位置在桩顶以下5.5 m左右;桩侧摩阻力分布遵循"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且上拔荷载越大,桩侧摩阻力发挥的越充分.结论该模型的建立与参数的选取是合理的,对抗拔桩的工程设计与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桩身轴力与桩侧摩阻力发挥特点的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核电站用环行桥式起重机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场合,对吊载的定位精度有严格要求,三代核环吊通过平衡机构和钢丝绳的平衡缠绕来保证其升降直线精度.通过建立核环吊吊钩组钢丝绳缠绕系统的力学模型,采用静平衡方法研究某三代核环吊在不同起升重量、不同起升高度下吊钩组的运行轨迹及直线度偏差.结果表明:相同起升高度条件下,当起升量较大时,起升重量对吊钩组升降直线度偏差的影响较小;相同起升重量条件下,升降直线度偏差与起升高度呈非线性关系;该三代核环吊采用的钢丝绳平衡缠绕方式,能够保证吊钩组的直线度偏差小于±5mm/10m.该分析方法及结果为核环吊起升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软岩地区大直径混凝土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本文对3根大直径混凝土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力载荷试验,探讨桩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和摩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直径混凝土桩的荷载沉降曲线Q-s曲线呈缓变型,并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承载力及桩身强度;大直径混凝土桩桩身上部一定范围内先承受负侧摩阻力,中性面以下开始承受正侧摩阻力,承载形状呈摩擦桩。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软岩地区大直径混凝土桩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对其他地区类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浇X形混凝土桩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X形混凝土桩荷载传递机理有更深入的认识,以自行研发的大型土工试验模型槽为依托,进行了X形混凝土桩、同外包直径圆形桩的静载荷对比试验.利用埋设在X形混凝土桩中的监测仪器对桩身轴力、桩端阻力以及桩体沉降等进行了直接量测,分析比较了在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X形混凝土桩与同外包直径圆形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侧阻力及端阻力的发挥、桩身侧阻力的分布等.试验结果表明:X形混凝土桩中出现了类似于H形桩的"半封闭土塞"及X形混凝土桩的桩端阻力承载力系数小于圆形桩的情况,体现了X形混凝土桩截面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