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氯苯那敏和β–环糊精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它们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化合物的结合常数.实验考察了氯苯那敏在不同pH的Na2HPO4介质中的伏安行为,发现吸附还原峰电流和峰电位随pH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证明H+离子参加了氯苯那敏的电极反应,并且pH为4.47时,氯苯那敏在-1.337 V有较敏锐的吸附还原波.利用β–环糊精结合氯苯那敏后,其表观扩散系数的变化引起还原峰电流改变的原理,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氯苯那敏与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测得它们的结合常数为2.83×102 mol-1*L.这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分子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环糊精与中性红包结作用的循环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玻碳电极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中性红的包结行为.当电活性客体分子中性红被包结时.在循环伏安图上表现为客体分子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和峰电流的变化.固定中性红的浓度,改变环糊精的浓度.结果表明中性红分子低电位区间的氧化峰电位随着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负移,氧化峰电流则逐渐降低.依据电位变化和电流变化分别求出了β-环糊精与中性红形成包结物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磺胺嘧啶与DNA在pH2.21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DNA的存在能导致磺胺嘧啶的峰电流和峰电位均发生变化,结合紫外光谱法的测定结果,推测磺胺嘧啶与DNA在该条件下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其作用模式是静电模式,结合常数Kb为4.6×103L.mol-1.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向红菲咯啉(BPF)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环糊精-BPF包络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优化了环糊精-BPF超分子电化学探针,测定了HE—β—CD和BPF的包络比,用电流法测定了它们的包络常数。对应用BPF—HE—β—CD超分子电化学探针测定苯二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活性艳橙K-7R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2 mol/L的Na2 HPO4-KH2P04(pH 7.0)缓冲液中,活性艳橙K-7R在-100 mV(vs.SCE)处有一对稳定、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1.O×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0×10-8mol/L,RSD为2.61%.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考察了活性艳橙K-7R与环糊精的相互作用,"直线法"测定了活性艳橙K-7R与各种环糊精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对不同类型环糊精的包结能力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包结位点及影响包结能力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碱性B-R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制了铋粉修饰PVC-碳糊电极,实验发现,在碱性条件下( pH大于9时),其还原峰电流与溶液pH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1).采用循环伏安法,结合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铬黑T三级离解常数pKa311.32,相对误差为2.0%.  相似文献   

7.
在pH 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对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同时对结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BSA的存在导致大黄酚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基本不变,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入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5.0×10-6mol/L~1.0×10-7mol/L,检出限3×10-7mol/L.  相似文献   

8.
通过交联合成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制备碳糊化学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对硝基苯酚在β-CDP修饰碳糊电极上的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对硝基苯酚在pH=5.0,c(NH4Cl)=0.1 mol·L-1的缓冲溶液中,测得循环伏安曲线上有一不可逆的还原电流峰,经与未修饰的碳糊电极上测得的循环伏安行为对比确认, β-C...  相似文献   

9.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邻硝基苯酚在β-环糊精修饰碳糊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建立测定邻硝基苯酚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pH=5.0的0.1mol·L-1NH4CH-HCl缓冲溶液中测得的循环伏安曲线上有一不可逆的还原电流峰,经过与未修饰的碳糊电极上测得的循环伏安行为对比后确认,β-CD对领硝基苯酚有较好的识别作用,加快了电子转移速度,增强了富集效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邻硝基苯酚的浓度在5.0×10-6~2.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限为7.0×10-7mol·L-1.  相似文献   

10.
抗癌药物8-氮鸟嘌呤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抗癌药物8-氮鸟嘌呤(8-AG)与DNA在pH=3.6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DNA的存在能导致8-AG氧化峰电流降低,通过测定DNA加入前后的一些电化学参数,推测8-AG与DNA在该条件下通过静电作用结合生成了一种1∶2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其结合常数是1.38×1010.同时,根据加入DNA前后8-AG峰电流的降低,测定了模拟样品中的DNA,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研究对乙酰氨基酚(p-acetaminophen,p-ACOP)与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并用电位法和电流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比和包合常数.结果表明,p-ACOP与β-CD形成1∶1型包合物,包合常数Kb=1.67×...  相似文献   

12.
二茂铁甲酸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微分脉冲伏安和计时库仑等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茂铁甲酸(FCA)与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FCA在玻碳电极上出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DNA的加入导致FCA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且式电位往正向移动,表明二者可能通过沟面方式发生作用.计时库仑法表明FCA与DNA作用后,复合物扩散系数明显降低,这可能是FCA与DNA反应峰电流降低的原因.微分脉冲实验表明以FCA作为电化学探针,能在1.3×10-5 mol/L~1.0×10-4mol/L浓度范围内对DNA进行定量检测.紫外光谱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二者的相互作用,且作用模式可能够沟槽结合.  相似文献   

13.
用直接滴涂法将血红蛋白(Hb)固定到戊二醛(GA)膜修饰的金电极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Hb在GA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 6.00)中,扫描速度为100mV/s时,该修饰电极的峰电位差ΔE=44 mV,氧化还原峰电流之比Ip,a/Ip,c=1.17,说明Hb在GA膜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是可逆过程;随着缓冲溶液pH值的增大,其峰电位不变,而峰电流呈增大(pH=4.00~6.00)或减小(pH=6.00~8.00)的趋势.通过GA膜对Hb的吸附固定,不仅保持了Hb的生物活性,而且实现了Hb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利用此修饰电极,研究了Hb与药物氨茶碱之间的相互作用,求得Hb和氨茶碱的结合数为2.  相似文献   

14.
在pH值为10.3的NH3H2O NH4Cl介质中,Fe(Ⅲ)与邻氯苯基荧光酮(以下简称o CPF)生成络合物,于-0.72V(vs.SCE)出现一灵敏的极谱波.铁(Ⅲ)含量在1.0×10-8~1.3×10-6mol/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0×10-9mol/L.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0.72V处的极谱波为络合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Fe(Ⅲ)还原产生,络合物组成为Fe(Ⅲ)∶o CPF=1∶2,表观稳定常数K稳=5.4×1012.试验了30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并将该体系用于头发中痕量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透明质酸与天青A空间定向相互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光谱探针技术分析研究了天青A(AA)与透明质酸(H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运用光谱法考察了AA/HA摩尔比、羟丙基-β-环糊精、乙醇、Triton X-100、pH以及NaCl对AA和HA反应体系的影响,测得HA对AA的最大结合数N=3.22×10~3,结合常数K=2.86×10~6,并且建立了AA与HA大分子空间定向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模型。实验结果表明,AA与HA相互作用产生的变色反应,不仅与AA和HA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有关,而且还与HA大分子上结合态AA的密度有关,HA大分子上结合态AA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是形成550nm吸收峰以及产生变色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邻苯二胺和水杨醛制备了席夫碱配体并与醋酸铜配位合成了一种席夫碱铜(Ⅱ)配合物(Cu-SB,SB=席夫碱).采用电化学法并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Cu-SB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法表明DNA的加入能引起CuSB特征吸收峰的增色效应,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且结合常数为6.09×10~7 M~(-1).循环伏安法表明Cu-SB在裸玻碳电极上有一对不可逆的氧化还原峰,DNA的加入导致峰电流减小和电位正移,表明两者可能以嵌插方式发生作用.差分脉冲法表明Cu-SB能作为电化学探针在3.4×10~(-5)~1.7×10~(-4)M浓度范围实现对DNA的定量检测.采用电极表面电化学法研究了Cu-SB与DNA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参数,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嵌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SWCNT/GCE),采用伏安法研究了间、对硝基苯酚异构体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分别观察到间硝基苯酚(m-NP)和对硝基苯酚(p-NP)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两物质氧化峰电位差为0.192V,说明间、对硝基苯酚异构体可在SWCNT修饰电极上同时测定.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优化了硝基苯酚同分异构体电化学响应条件.优化条件下,m-NP在浓度2.7×10~(-6)~1.0×10~(-4)mol/L范围内,其峰电流(Ip)和浓度呈线性关系;p-NP在浓度2.0×10~(-6)~1.0×10~(-4)mol/L范围内,Ip和浓度呈线性关系.两者的Ip都与扫速(v)成线性关系,这说明它们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过程均与吸附传质有关,电极过程是受吸附控制.基于Nicholson方法,获得m-NP和p-NP的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并用Hammett方程计算出Hammett反应取代常数ρ.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pH5.75的B - R底液中杯芳烃-槲皮素体系的相互作用和电化学极谱行为.在2.5次微分极谱仪上槲皮素在-1.12V(vs.SCE)处产生还原波,杯芳烃使其峰电位正移,峰电流增敏,加入苯二酚后体系的峰电流减小,故可利用杯芳烃-槲皮素形成的超分子作电化学探针测定苯二酚.研究了该探针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测定苯二酚的新极谱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8~10-7,检测限为7.8×10-9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废水中的苯二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硫茚酸(Sulindac)的吸附伏安特性。方法在KHP(pH4.20)底液中,硫茚酸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峰电位Epc=-1.21V(VS.Ag/AgCl),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结果吸附粒子为硫茚酸中性分子,测得硫茚酸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1.16×10^-10mol/cm^2,每个硫茚酸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1.43cm^2,硫茚酸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测得吸附系数β=1.22×10^6,吸引因素γ=1.02,电子转移数n为2,不可逆吸附的电子转移系数α为0.86,表面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s=0.32/s。结论建立了吸附伏安法测定硫茚酸的最佳条件,检出限为1.0×10^-9mol/L,该方法可用于硫茚酸片剂中硫茚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利用该修饰电极研究了Cu2+存在下多巴胺(DA)与鲱鱼精DNA在Tris-马来酸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7.0 的Tris-马来酸缓冲溶液中,DA在聚L-半胱氨酸复合膜修饰电极上有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加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下降,说明DNA和DA能发生相互作用.再加入Cu2+后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更大,说明Cu2+对DA和DNA的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