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月诗社是粤北新时期新诗创作的中坚,作为二十多年来稳定凝聚的新诗社团,已经形成了粤北“五月诗社现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土化整体艺术风格:从民间对主流现实主义作新诗追求,它政治上自觉主张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精神思想上坚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人文理想;艺术创作上坚持多元化现实主义传统;实践活动上重视社会关注现实,与本土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诗人修养上讲道德操守,讲责任感使命感。而诗社活动整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具有突出的泛新诗大诗歌活动的运作现象特征。  相似文献   

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作<西风颂>在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方面颇具特色.本文截取诸多译家如郭沫若、王佐良、江枫、施颖洲的译本进行对比,首先从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三个方面分析不同译家的翻译风格;而后结合四人各自的译诗理论和实践探寻他们翻译方法中所受西方诗学的影响,进而将一篇<西风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数个译本和其中所体现的译诗理论作为数面镜子,从中管窥西方诗学对身处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间生命个体的生存境域,思维理念的倾向、偏执呈现出民族文化及其哲学的异样品质与传统。就中国哲学而言,是异于为科学奠基的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从对本真生命的惊叹出发,立足于此在的经验世界,追求一个人之为人的价值根据和意义目的,造就一种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圣人人格。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社会生民得此之福,也失之其弊。通过对《新原人》、《新原道》的解读与思考,阐明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突出贡献。冯友兰先生同情、理解传统文化及其哲学,关注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历史命运,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做出了有力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4.
李元胜的诗集《无限事》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与古典诗歌之抒情性、意象性大异其趣的智性抒情、复调手法、诗思自身设入等几个方面。这些不仅顺应了现代汉语的基本特征,也与卞之琳、袁可嘉等努力探索的新诗之现代主义传统一脉相承,标示出新诗与旧诗在创作及批评上判然有别的新路径、新取向,值得尊重与呵护。  相似文献   

5.
杨春华 《科技信息》2009,(33):289-289
鲁迅塑造了很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悲剧的命运凸显了鲁迅复杂的内心世界:鲁迅不仅仅是一个积极的战斗者.也是一个洞悉社会后掺杂着虚妄态度的怀疑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卡夫卡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的分析,来考察卡夫卡自由观的三个方面,从而阐明卡夫卡非理性主义特征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7.
伍尔夫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作家,思想非常敏锐。她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战争的年代,她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凄惨的战争景象,至亲的早亡都加深了她对生死的独特领悟。战争的巨大毁灭力量击碎了人们对理性世界的坚定信仰,悲观思想在当时欧洲大行其道,为叔本华、尼采的悲剧哲学提供了沃土。作为著名文学评论家女儿的伍尔夫,显然接受了当时欧洲的悲剧思想,她的很多作品都充斥着叔本华式的悲观理念,这为她的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和深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美学讲究深刻地体味事物内在意蕴和作者内心情感,强调"意",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模仿说根本不同.中国美学的这一审美观念早在<周易>中就已萌芽.本文从历时的角度,于"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无言之美"三方面论述了这一美学观念的产生及发展演变,探讨了其基本内涵及对后世艺术作品审美追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玩偶之家》树立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新形象。在漫长的妇女解放的过程中,社会对性别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本文从五四时期、"十七年"、八九十年代到当下四个时段探讨一个世纪以来女性形象的变迁,察看妇女解放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地下诗歌的研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对于地下诗歌精神向度的探讨,忽视了地下诗歌自身的诗学特质。地下诗歌中所彰显出来的"新摩罗诗人"这一诗学特质,展示了地下诗歌的"诗人观":即"诗人"是建立一个自我世界的诗人,实践着对自我的启蒙,绽放出了启蒙的宏大主题;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诗人,挺立起现代诗人强健的生命之力;是一个丰富生命的诗人,一种对于人性的全面呈现、人性全面复归的热情期望。并且,这一地下诗歌中的"新摩罗诗人"精神特征,初步奠定了中国1980年代诗歌大潮的气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些新诗潮诗人自杀及新诗潮诗歌中死亡意象呈增长趋势的现象 ,进行概括比较和个案剖析 ,探讨诗人自杀的因由和死亡意象的诗学意义。诗人轻生的原因错综复杂 ,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因素 ;死亡意象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 ,前者有诗学意义 ,后者起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学研究会虽不是一个纯诗歌团体,但它在诗歌方面对新诗坛的贡献,远非当时的诗歌团体和其他文学社团所能比拟,它对新诗坛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一支阵营强大的新诗人队伍,创办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为中国新诗坛贡献了大批优秀的诗歌作品,创造了多种新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4.
浙江诗人在新诗草创期,以自身的努力与探索,壮大了对抗传统旧诗的新诗实力,并且为新诗每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个诗歌总集,是一个民族从远古发出的第一段歌唱的旋律,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诗经》的解读要从儒家的那种道德、修身的角度中解放出来,从民歌的角度理解"国风"。对现代人来说,要以诗心翻译《诗经》,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诗歌是唱谁的,谁唱的,唱什么东西,让《诗经》真正回到"诗"上去。  相似文献   

16.
1923年前后是新诗发展的转折期.也是新诗发展的重要分水岭。从这时开始,新诗从理论到创作都开始逐渐走向理性自觉,这也是新诗的首度理性规范时期。  相似文献   

17.
方萍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1):121-126
以诗学比较为手段,论述了翻译对中国早期白话诗运动的影响:解构了旧的文言模式、建构了新的白话模式,而且使新诗题材更广泛、形式更灵活、审美更丰富等等,从而证明了翻译在促进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因普遍对西方文明的忧虑而转向中国古老文明的热潮中,为了寻求突破,一部分美国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接受和吸收了中国古典隐逸诗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诗人的本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干扰、甚至是颠覆他们对中国诗歌和思想的接受和吸收,但不管怎样,隐逸诗最终成为美国诗歌的一部分,成就了中关诗坛的一段文学姻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研究离本体研究较远,高度不够.李娓教授的<古体诗歌艺术研究>以诗情道性阐说的方式达到了诗歌艺术本原的新发现,从哲学的高度和新的角度开辟了古典诗歌研究的新途径.该著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立论根基,从天道与诗道的形而上品质的高度,以新的角度审视并研究诗歌审美体验、诗歌语言、诗歌炼意、诗歌旋律、诗歌修辞诸多方面的表现特征及其形而上渊源,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命题与新观点,为我国诗歌艺术的理论研究草构一个新框架.  相似文献   

20.
秦观的诗歌历来为词名所掩,后人对秦诗的关注远少于秦词,并留下了"女郎诗"的讥评.从文本入手,对"女郎诗"这一文学批评现象进行深入辨析,针对性地探讨秦观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创作手法,以还秦观诗歌真实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