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二年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的完整女尸和精美丰富的文物,吸引了国内外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医学界人士等密切的注意和热烈的讨论。这个墓,发掘时现存封土高二十多米,底径五、六十米,巨大的椁室,万多斤防潮木炭,随葬品达千余件,丝织品很多等等,都表明这是一个很豪富的人的墓葬。根据出土文物研究,这墓是西汉初年轪侯家属的坟墓。 轪侯利仓初封仅仅七百户,其家属墓葬竟如此豪奢,足见轪侯平日的财富是很多  相似文献   

2.
正长沙马王堆墓与南昌海昏侯墓同属西汉大墓,两者在时代和级别上也很相似,同在王侯封国体系内,墓地都在南方,纬度和自然环境基本相同。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各有千秋。长沙马王堆汉墓是上世纪70年代发掘的文化遗产。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1972年1月,经国务院发文批准,考古队正式对神秘的墓葬进行了科学挖掘,显示出这个墓葬南北长20米,东西长17米,属于大型的古代墓葬。1月16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这是一个方形的墓,深20米,从上到下  相似文献   

3.
1922年,在国王谷经历了五年的艰苦发掘后,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找到了人们苦苦寻觅的第18王朝法老图坦哈蒙之墓。发掘这座墓的经历简直是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主椁室出现数量惊人的金器堆,马蹄金、玉器、竹简等陆续出土。2016年,这一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为近年考古工作所罕见,是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2011年3月,一通群众举报电话引出一座沉睡两千多年的古墓。现在,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千年古墓有哪些惊世发现?海昏侯墓重大考古发掘背后有哪些趣闻轶事?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如何展现他们的奢华生活?墓主身份的确认2016年1月,考古队员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这是西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7月29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义明大道东段赣州市水泵厂返迁房建设工地发现了一座东晋古墓,赣州市博物馆紧急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发现时后室被挖掘机无意揭露,并且墓顶中部发现一个椭圆形盗洞,早年被盗。墓葬形制为多级单室墓,用台阶分为前室、后室、祭台、甬道。墓室内残长7.47米,后室放  相似文献   

6.
《甘肃科技纵横》2001,30(5):20-21
秦兵马俑坑、秦铜车马坑、秦石铠甲坑等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发现与发掘,使全世界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人们为这伟大的历史奇迹惊叹,同时自然会把视线投向这伟大奇迹的母体--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这将是一个更加神秘莫测,令人心驰神往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7.
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这些铜器制作精美,类型丰富,堪称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为进一步研究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对20世纪80年代两次发掘祥云红土坡石棺墓所出土各类铜器(包括剑、矛、钺、斧、锄、动物模型、杖首)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的铜器材质主要是红铜或低锡青铜,含锡量很低是该墓葬群出土铜器的一大特点。这些铜器主要用作随葬明器,少数兵器为实用器。个别为铜锡铅三元合金,已经出现了在合金中加铅的技术。其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少数器物表面镀锡。这一研究成果,对今后探索洱海区域青铜时代金属技术及其文化面貌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青年科学》2010,(8):6-7
二次发掘前,人们对与2号墓并列的1号墓期望值很高,包括国家考古所在内,期望墓内能有新的更具价值的发现,以证明2号墓就是“曹操墓”(截止目前国家考古所对2号墓的定性仍是“曹魏高陵”)。然而,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考古学者、海昏侯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杨军,是第一个进入海昏侯墓的科研人员,此后一直负责该墓葬的发掘工作。杨军说,"要想把海昏侯墓的情况研究透彻,不仅仅是一两代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几代人的接力。"杨军不止一次回忆第一次看到海昏侯墓的情景:"2011年3月23日下午,我接到考古所所长电话,说新建县有个墓上出现盗洞,群众举报了,让我去看。我刚结束出差,正在家做饭,本不想去,所长特意提示,是在铁河。一说铁河,我反应过来,文献记载,铁河一带传说是海昏侯待过的地方,可能真有墓葬,就马上放下锅铲,拿了200块钱打车出了门。  相似文献   

10.
<正>1979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高邮县神居山发掘汉墓两座,前后经历四年时间。根据发掘资料初步考证,一号墓墓主人可能为西汉广陵国第一代历王胥,二号墓墓主人当为历王胥的夫人。刘胥为汉武帝之子,掌广陵王国,辖今扬州、高邮、宝应等地。神居山汉墓为大型“题凑”木椁墓。“题凑”木椁墓迄今全国已发掘出六座,但保存都不完好,唯高邮神居山汉墓保存较好。二号汉墓有三椁两棺,该墓木结构部分经推算约由500多立方米木材组成,用材种类很多。关于汉代墓葬结构所用木材,历史文献有所记载,为弄清这方面的问题,同时为研究中国古代丧葬制度及中国古代建筑史,我们对二号汉墓结构用材进行了鉴定。 一、材料和方法 送检木材分外棺木、内棺木、内椁木、“棺柩架”、中椁木、外藏椁盖木、“棺柩架”木栓、“题凑”木、“题凑”上盖木、“题凑”下盖木、木牍、地龙、底木、御马俑、木马等部分(附示意图),内木马因压缩变形,基本组织已无法分辨。棺椁由于埋入地下达两千余年之久,木材变色、腐朽,并压缩变形,有些已面目全非。鉴定工作主要以显微构造为依据,辅以肉眼和扩大镜下的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96年第十二期《考古》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的《河南偃师市杏园村唐墓的发掘》一文,报导了唐郑洵墓发掘情况,并刊载了墓中出土的二方志石拓片的照片。一为大历五年四月权葬郑洵灵柩于河南万山时“河南府陆浑县丞郑深撰”《唐故监察御史贬岳州沅江县...  相似文献   

12.
<正>在河北磁县县城西南八公里处的前港村,有我国历史上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高大的陵墓,当地群众俗称为"天子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朝墓群的代表。多年来该墓一直是一个高50米、直径120多米的土堆墓,1994年在陵墓北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们在文物普查和考古工作中,曾先后在大理地区的祥云、弥渡、巍山等县境内发现一批石棺墓。这些石棺墓的发现,对于我们研究战国、秦汉之际洱海区域的古代族属,以及它们和四川地区的石棺葬文化、民族的迁徒和演变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和笔者亲自参加调查获得的资料,对大理地区石棺葬族属作初步的探讨。 一 大理地区的石棺墓最早发现于弥渡县新街公社马官庄村(今为下马营村)。据赵淳(乾隆)《赵州志、冢墓》卷之三载:“蛮王墓,在弥渡北马官主(庄),本朝康熙十六年(公元一七二一年),水冲出石房,高丈许。”这里记载的所谓“水冲出石房”形状的“蛮王墓”,实际上就是古代的石棺墓。石棺墓虽然早在二百六十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但大理地区对石棺墓的科学发掘是一九七七年才开始的。到目前为止,省、州县已分别在祥云、弥渡、巍山等县清理发掘了十八座石棺墓。 石棺墓,当地群众一般称作“孔明坟”、“石棺材”、“鞑子坟”。其墓葬的结构是:先在缓坡台地上挖一个长方形的土坑,选用较平整的石灰岩或沉积岩片石,直栽于土坑的四壁,各用一块较大的石板,作为墓坑两端的堵头,两侧用三至四块石板,石板的平面朝内,毛糙面朝外,石板与石板的空隙用小石片填塞加固,构成一个长方形的  相似文献   

14.
1 999年 6月至 1 1月 ,山东省菏泽地区文物管理处 ,对定陶县力本屯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清理出金、玉、铜、铁、陶等器物 70余件 ,以及板瓦、瓦鱼、回纹砖等建筑材料 1 0 0余件。该墓工程之大 ,规格之高 ,是鲁西南考古之最。本文依据出土文物和史书记载 ,作一探讨性考证。  相似文献   

15.
三大新发现     
《青年科学》2010,(8):4-4
2010年6月12日,世人瞩目的“曹操墓”第二轮考古发掘在安阳破土。令人遗憾的是,此次发掘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取得进一步“确认”的更直接更具说服力的证据,这无疑为本已颇多争议的千年大墓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更使本就颇多质疑的“质疑派”找到了“不能确认”的质疑理由。  相似文献   

16.
一张光墓,在贵州威宁县中水区中和乡梨园村的土梁子西端。在六七十年代,群众平整土地时,曾相继在此挖掘出一些破碎的青铜器和陶器残片。贵州省考古队于1978年11月初试掘,证实这里的地下文化层堆积较薄,未发现有古代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文化层包涵物中仅见少量东汉时期碎陶片。在东汉文化层之下,发现土坑墓三座(编号张M_1—张M_3)。三座墓的墓口皆被东汉文化层打破,墓口距地表残深0.8—1.1米。张M_3(即张光墓),为浅坑竖穴,墓坑挖在白膏泥生土内,墓坑残深0.6米,填  相似文献   

17.
1999年6月至11月,山东省菏泽地区文物管理处,对定陶县力本屯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金、玉、铜、铁、陶等器物70余件,以及板瓦、瓦鱼、回纹砖等建筑材料100余件。该墓工程之大,规格之高,是鲁西南考古之最。本文依据出土文物和史书记载,作一探讨性考证。  相似文献   

18.
《奇闻怪事》2012,(5):1
位于河北省磁县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朝墓群中,有一座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的高大的陵墓,当地俗称"天子冢",人沿北坡台阶上下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叮咚"水滴声,如果在台阶上燃放鞭炮,水声更响。国庆节期间,众多游人前来亲身领略这一奇观,但谜底至今尚未揭晓。"天子冢"墓高50米、直径120多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朝墓群的代表。水声台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至11月,山东省菏泽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单县博物馆联合成立单县汉墓群考古发掘队,对位于单县单父路路基下的古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墓61座,出土文物500件。规模之大,出土文物之丰富,是菏泽市考古史上发掘古墓葬之最。单县汉墓群具有上下叠压、分布散乱的特点。重视和加强对单县汉墓群墓主的研究,是对单县汉墓群整体研究的重大突破。对研究菏泽市在汉代的社会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21年4月至5月,为配合焦作科技职业学院一号楼工程建设,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焦作博爱县水运村发现的两座墓葬M1、M2进行考古发掘,其中M2为宋墓,保存完整,形制较为特殊,为研究焦作地区宋墓形制、丧葬习俗、建筑文化、艺术特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