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唏 《科技智囊》2005,(1):10-10
有些人认为,人的行为大同小异,中国人和外国人差不多。这种看法很对,只是站在管理实务的立场,刚好和理论界重视“大同”部分相反,必须注重“小异”的部分。有些西方人可能认为“中国人没有原则”,  相似文献   

2.
人人都有名字.人的名字就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跟姓合起来代表一个人,以区别于别的人.故一个名字就是一个人的文字信息符号.名字也常常含有取名者对这个人的某种期望.如“李志远”,意在期望他志向远大,“张福民”则期望他为民造福等.  相似文献   

3.
以柔胜刚,是中国人处世的理想境界。柔能克刚,是中国人处世的坚定信念。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处世的正宗。  相似文献   

4.
为了事业的成功,需要自己做主。同样,为了事业的成功,要自觉地与超过自己能力的人为伴。有才干的人,一定要懂得——  相似文献   

5.
阿富汗海湾人、阿富汗埃及人、阿富汗北非阿拉伯人三股势力云消雾难散,仍会蛰伏于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6.
要想使社会充满活力,就必须通过尊重人、为了人、发展人的活力来实现,就必须在企业文化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培养个性鲜明的人,焕发出人的创造性;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使人得到全面、自由、完整、充分、和谐的发展;塑造人,就是既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只有每位社会成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其创造力才能有效开发,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前不久,听一位教师执教“最小公倍数”受到极大的启发,她在练习部分把着眼点放在学生思维上,为我们生动地演示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09,(18):6-6
美国《新闻周刊》2009年8月15日文章说,回溯到2007年,中国和美国犹如一个经济体:中国人负责存钱,美国人负责花钱;中国人做出口,美国人进口;中国人放贷,美国人借贷。从1998年到2007年,两个经济体涨势迅猛,它们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约40%。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9,(7)
时下许多画画的人都喜欢自己感觉自己是位"腕儿",但贾大年却不。他说自己不过是个"虫儿",一个生灵而已。但提起画草虫的画家,那些真正研究过祖国传统画的人一准向你推荐:去找贾大年。中国画讲究写意传神。但"意"是什么?"神"又是什么?讲起来虚无飘渺,太抽象了,正如安徒生笔下的"皇帝的新衣"没有人说的明白。于是乎又有人指着中国水墨在宣纸上浓淡晕化说:这就是"笔墨神韵",其结果还是叫人不能完全理解,似乎这写意传神只能靠自己去感觉、去悟化了。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活"之中,可是,不同的人从生活中得到的感受和体悟却大相径庭。有的人虽身处其中,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的人也看,却浮光掠影;也品,却浅尝辄止。而有的人却目光如炬,能从极平凡、极细微之处,发现许多新奇的、精妙的东西,书写下了一篇篇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1.
5月,在纽约和华盛顿的书店散步,发现了许多与中国、印度和欧洲有关的畅销书。中国正在崛起,其势头迅猛。这是许多美国出版物描述的中国形象。印度是另一个发展迅猛的国家。作为西方人的美国人再次发现了印度。欧洲毕竟是美国人比较了解的地方。雷德所著《欧洲合众国:新的超级大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人 ?怎样认识人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也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一个人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他都是在用自己一生的生命历程在诠释着他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文试图从人的“双重生命”和“人的主体性”地位阐述人生的“自我实现”的真正内涵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3.
穆峰 《科技智囊》2010,(1):I0028-I0029
如果一个人可以永远和自己喜爱的人在一起,他一定很幸福;如果喜爱的人还是自己事业的一部分,或者很重要的参与者,那他一定更快乐;如果喜爱的人还给他带来了无比的荣耀和尊敬,并能相濡以沫,不离不弃,那他将事业、生活双丰收。  相似文献   

14.
一、人才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1.从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看人才问题。 综合国力竞争,归根是人才的竞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4年2月公布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一个国家强大也可说关键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多、寡、优、劣”。并公布了各国1000个公民中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日本4.7人,美国3.8人,东欧2.1人,欧共1.9人,亚洲新兴工业国家1.0人,拉美0.5人,中国0.4人,从上可以看综合国力与人才的关系,而我国人才比例不仅低于亚洲新兴工业国家,而且低于拉美国家。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5.
我们习惯说按姓氏笔画为准。在大多数人心目里,姓氏是一回事。其实,在古代,姓和氏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姓、氏的起源很早。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姓,人所生也,从  相似文献   

16.
人们嘲笑“杞人”数千年,发端于战国时一个叫列御寇的人。此人在《列子·天瑞》中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列子据实记载,并无褒贬评价。到了唐朝,诗人李白以《列子》为据,竟在酒后吟道:“杞国无事忧天倾”诗人用“无事忧”三字为“忧天”者定性,似乎杞人无聊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17.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因其黑肤色而有一个别称"黑人"。海地发生地震后,当人们将目光转向海地人时,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是"黑人",莫非海地人与非洲人有历史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何谓人性?孟子的看法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离娄下》),人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以下引言只注篇名)“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性恶》)人性是生而自然的本能、欲望。可见孟、荀二人所言人性的差异。孟子所谓的人性是指人的社会本质属性,荀子所谓的人性是指人的生理本能,自然属性。孟荀对人性的理解各执一端,都是片面的。但在对人的自身本质的认识上都包含着真理的颗粒。不过孟子比荀子更高明之处在  相似文献   

19.
生存信仰和人性的孤独,一直是困扰电影大师伯格曼的两大哲学问题。他所思考的问题也是哲学思考的母题:人与上帝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他的每一部影片都是一连串的反思与怀疑,否定和批判已经成为其电影的基本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20.
《少儿科技》2015,(3):19
<正>用锯条锯木材,有"进",也有"退"。大家知道,一味冒进,往往得不偿失;止步不前,又可能被淘汰。本刊小编与作者一起思考进与退的智慧。你见过人们跳华尔兹吗?两个人跳舞,一个人向前一步,另一个人就会后退一步;一个人后退的时候,另一个人就会前进。两个人如果都前进,那么肯定要踩脚了;要是都后退,那么就跳不成华尔兹了。生活也是一场"华尔兹",想成为进退自如的"舞者",我们需要有相当的"舞技"哟!1.平等。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